万象佛风吹拂

老猪

万万高速将万荣和万象快速连接。由老挝政府和云南建投集团合资建设的万万高速结束了老挝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遗憾的是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服务区里门可罗雀,老挝经济还没走上高速路。<div><br><b>1、香昆寺</b></div><div><br>香昆寺(Wat Xieng Khuan)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寺庙,更像是一个雕塑公园,所以也称佛像公园(Buddha Park),是佛教和印度教和谐相融的艺术殿堂。</div><div><br>进门最先见到的是天堂地狱塔,一座外形像一个巨大南瓜的奇特建筑。从一张猴脸的大口进入,先入地狱,再到人间,最后升到第三层的天堂。天堂平台上高高的树形雕塑,应该是菩提树的象征吧。登顶俯瞰,从近到远都是大大小小的佛陀和印度教神灵。1958年创建佛像公园的本勒·苏里拉(Bunleua Sulilat)是僧侣,也是民间艺术家,他的宗教理念和艺术风格都凝聚在了他的佛像作品中,一眼望去气势恢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div><div><br>在地狱天堂转了一圈后回到人间,徜徉在佛陀、菩萨和毗湿奴、湿婆神的雕塑作品之间。40多米长的卧佛一手托脸侧卧,神态宁静安详;四面佛表情生动,看尽世态炎凉;一尊单脚踩在石柱上射箭的雕像不知是菩萨还是印度教神灵。这些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塑像质朴粗犷,也许不如传统寺庙造像那么精致,也不受严格宗教仪轨限制,本勒·苏里拉的“素人艺术”风格就体现在这些表面粗糙甚至还有裂缝的塑像里,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r></div> 天堂地狱塔 <b>2、塔銮</b><div><b><br></b>塔銮(Pha That Luang)在老挝语有“皇家圣骨塔”的意思。远看,金色尖塔映在天际;近看,三层方正的底座上立着一座覆钵式佛塔,30座小塔围绕四周。金灿灿的外表,仪态非凡。塔銮前绿草茵茵,周围连廊环绕,形制庄严典雅、雍容华贵。称她是老挝的国宝、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佛教信仰的中心,真是名至实归。</div><div><br>塔銮历史悠长。澜沧王国由琅勃拉邦迁都万象后塞塔提腊国王于1566年在古塔遗址上重建,形成了现存的结构。20世纪初法国殖民当局和老挝政府对损毁严重的塔銮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基本恢复了16世纪时的风貌。至于古塔更早了历史,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有的说建于公元前印度阿育王时期,供奉着释迦牟尼的胸骨舍利。历史长河里的很多秘密,都已成了传说。还是信其有吧,有佛祖舍利的塔銮,更加神圣崇高、熠熠生辉。<br>两位身穿盛装的老挝女大学生模特在塔銮前的草坪上款款而行,庄严的塔銮顿时也变得风情万种。</div><div><br>塔銮外围还有一尊青铜雕像坐在用金色装饰的高高底座上,头戴一顶老挝特色的尖顶圆帽,双手握着带鞘的宝剑放在膝盖上,背朝塔銮,神色安详,像是担负着守护塔銮光荣使命。他就是凯山·丰威汉,今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老挝经济开放转型的推动者。有他亲自看护塔銮,国宝应无恙。<br></div> 连廊里有很多宝贝 漂亮的女大学生 画僧 菩提树下 <b>3、凯旋门</b><div><b><br></b>万象凯旋门很有气势。其拱门的样式与巴黎凯旋门颇为神似。法国人的作品,难免会有巴黎的影子。门楼顶上五座尖顶佛塔和基座装饰以及穹顶浮雕都具有浓郁的老挝佛教文化特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造,为的是庆祝老挝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所以当时的名字是胜利纪念碑。那时的老挝还是澜沧王国时代。1975年老挝革命胜利,当庆祝游行的人群从这里走过时,她的名字就变成了凯旋门。</div><div><br>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凯旋门被灯光染成了温润的暖黄,映衬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悦目的色彩蕴含着佛国的安详。凯旋门前广场上的喷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拨动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缤纷斑斓,象征着国泰民安。当听说广场和音乐喷泉都是中国援建,眼前的这片景致,似乎越发璀璨。<br></div> 凯旋门和总理府 凯山·丰威汉 总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