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朴实的农民为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赵美祥</p><p class="ql-block"> 我居住的小区是一个混合式小区,所谓混合式就是多年前建开发区,需要占用农田,一家一户的农家住宅需要拆迁。然后集中到一起按规划建的小区,这里有当地的农民,也有按规划建设的产权房,我把它称之为混合式小区。住在这里没有市区那么宣闹,空气新鲜,还可以直接与失了地的农民朝夕相处。我作为出生农村的人,虽然离开农村半个多世纪,但我还是乐意与他们相处。</p><p class="ql-block"> 我家隔壁一家就是地道的农民,姓王,老汉今年已经八十有三,身板硬朗,身体健康。每天清晨天不亮他就去附近厂区周边的空地劳作,这里长满各种蔬菜,四季轮番,总是收获满满。离小区不远处的虹南路有个马路市场,每天下午三点到六点,附近的农民把自己种植的蔬菜、捞来的鱼虾在这里摆摊叫买,给过路的市民、下班返家的上班族带来采购副食品的方便。由于是自产自销,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蔬菜还新鲜。王老汉就这样天明而起,到十边零地去一边采集蔬菜一边浇地施肥。上午把采集回来的蔬菜拣净、捆好、打理干净,中午一捆一捆地装上独轮推车,下午推到路边市场去占位叫买。我来与他做邻居二十多年,我见他日复一日天天如此。</p><p class="ql-block"> 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和女婿和他夫妻俩住在一起,二女儿一家也相距不远,女儿家的房前屋后他老两口帮女儿家打理得清请爽爽。在我的眼里老汉就象不断电的驼螺不停地转动,从早忙到晚。他生活简朴,我没看见他穿过什么象样的衣服,吃饭也很普通。</p><p class="ql-block"> 一日上午我无事陪他拣菜,聊起家常。老汉告诉我,建国前他一家随父母从安徽来本地做小买卖,他给本地王姓人家带奶的,后来这里搞土改,多一个人可以分得一块地,父母就把他过继给这位王姓人家了。后来这位王姓人家又生育了好几个子女,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在那个年代吃了不少苦。他说,我们做农民的生活上没什么更高的追求,我虽然没有退休金,但每天去市场好的时候能卖三四十元钱,天气不佳或生意不好时也有二三十元钱的收入,常言道家有万两银还抵不上日进分文呢。他的语气里对时下的日子很是满是!</p><p class="ql-block"> 同他交谈之后,我的思绪犹如回到童年时代,仿佛又见到我爷爷的模样!我感觉到自己有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和二十六年县级机关从政的经历,退休后能与朴实的老农为邻,在这物质横流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使我有了回归大自然的安逸!</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