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窗帘缝里溜进的第一缕阳光刚触到脸颊,我就骨碌爬起来。推开窗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楼下的小广场已经有爷爷奶奶在打太极,他们舒展的动作像慢镜头里的蝴蝶,这让我想起妈妈说的“晨气养人”。 我的早餐从不会是路边的油炸摊。妈妈总把切成星星状的胡萝卜丁、嫩黄的玉米粒和白胖的鹌鹑蛋一起蒸成蛋羹,配上半块全麦面包和一盒温牛奶。嚼着软糯的蛋羹时,我能感觉到能量正像小溪一样慢慢流进身体。相比同桌总吃的辣条配碳酸饮料,这样的早晨让我上课很少打哈欠。 课间十分钟是我的“充电时间”。不是趴在桌上刷题,而是拉着同学去操场跑跑跳跳。我们踩着阳光在操场上奔跑,笑声比教室里的电扇声还清亮。班主任说,眼睛离书本远一点,身体动起来,比多做一道题更有用。果然,下午的数学课上,我的思路总能像小鹿一样轻快。 晚餐后半小时,是全家的“放下时间”。爸爸关掉电脑,妈妈收起手机,我们一起在小区里散步。路灯把影子拉得长长的,我给他们讲学校的趣事,妈妈教我辨认夜空的星星。回家后我会泡一杯菊花茶,在灯下写作业时,茶香比咖啡更让人安心。 其实健康就藏在这些小事里:让胃舒服的食物,让身体舒展的运动,让心灵放松的时光。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水和微风,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样的平衡。试着早睡十分钟,多走一段路,少吃一口糖,你会发现,健康的生活原来这么简单,又这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