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镇志》即将问世!

巽之先生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镇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一方历史沿革、山川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常以志记之,以求观兴废、知得失、通古今、察未来。在全镇上下全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南坑的关键时期,《南坑镇志》的付梓,意义深远而重大。她的出版问世,必将起到存史、资政、教化、借古喻今、经世致用的重要作用,堪谓南坑镇政治之大事、文化之盛事,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坑镇志》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客观、准确地介绍了南坑镇的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风土民情等情况, 突出了地方特色,体现了时代特点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南坑镇的历史记载得以延续。作为南坑镇第一部地方志,它是一部爱家爱乡的生动教材,也是传承弘扬南溪文化的一大丰硕成果,必将为建设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的、详实的地方史料,从而为现在乃至将来提供借鉴,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为海外乡亲了解故里、为各界朋友了解家乡提供信息。自改革开放以来,南坑人民致力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南坑镇志》系统总结了南坑镇的巨变,探究了南坑人文的演进历程,为南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使优秀的南坑历史文化遗产服务于当代,惠泽于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书编纂,工程浩繁。南坑文联组织一批爱祖国爱家乡的无私奉献之士,集各方之力,历三载寒暑,数易其稿,始成本志。其工程之浩繁,工作之艰辛,诚非常人所能力及;全体编纂人员治学之严谨,镇机关有关部门及全镇各村配合之密切,社会贤达相助之踊跃,令人钦佩。在此,一并表示敬意与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古才知今,继往为开来。就此机会,南坑文联希望全体南坑人民能够继续团结一心,凝神聚力、勇往直前,为全面建成小康南坑,早日实现魅力、幸福、活力新南坑再谱新篇章!<span style="font-size:15px;">(谢培选代笔)</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坑镇志》编纂历时七载,萍乡市、芦溪县多方助力。南坑镇党委、政府数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大力支持,给予保障与指引。镇政府各部门全力配合,各村积极参与,老人讲述往事,年轻人协助调查。编纂班子成员不辞辛劳,走遍 19 个行政村与社区,探寻历史,记录变迁。在此,深表谢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经七年精心打磨,然编纂之路艰难,或因岁月侵蚀,部分历史细节模糊;或因人力所限,民间记忆收录未尽。诚望读者与乡贤,若见遗漏不足,予以批评指正,以便完善,使镇志更完美呈现南坑风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南坑镇如待飞雄鹰。依托丰富红色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有望成为著名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与特色文化旅游胜地,吸引四方游客。于经济浪潮中,立足本土特色产业,融合现代科技与创新理念,促传统与现代交融,让民众生活富足,古老土地焕发新活力,迈向璀璨明天。<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李萍执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