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习惯的力量,成长的阶梯</p><p class="ql-block">一一我的教育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高一(17)班花名册上看到“汪丽茵”三个字时,我便有了印象——她是中考成绩稳居班级前三的孩子,带着优等生的光环踏入高中。可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她的名字却跌落到班级倒数10名,这样的落差像一块石头投入我心里,泛起不小的波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初见汪丽茵,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女生,阳光、活泼,笑起来格外可爱,浑身透着一股招人喜欢的灵气。可这份好感,在她进入课堂后渐渐被“头痛”取代。她的学习习惯实在糟糕:上课总爱和同学说话、开小差,像是坐不住的小陀螺,无论坐在教室哪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会被她影响。我们班是70人的大班,教室空间本就狭小,我几乎给她找不到一个不干扰他人的座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有学习能力,中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专注的习惯,让她的潜力难以施展。起初,我在班上对她既有批评也有表扬,私下里更是找她谈了多次话,苦口婆心地劝她安心学习。我至今记得那次谈话,我问她:“你中考成绩在我们班这么好,现在却落到班级倒数,心里不难过吗?”话音刚落,她就哭了。那次谈话后,她的学习状态确实有了些改善,上课专注了一些,可没过几天,爱说话、不专注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试过批评,甚至罚她跑过步这样的小体罚,效果都微乎其微,次数多了,她还生出了些反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汪丽茵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在体育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文艺方面实在普通。可她性格里有种难得的大方和大胆,从不因自己唱得不好、演得一般而羞怯,再大的场合都敢上台,这份勇气让人佩服。但看着她明明有理想(高考目标是浙江大学),却被糟糕的学习习惯拖后腿,成绩与目标差距悬殊,我既替她着急,又为她惋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转机出现在学校11月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后。一次刷抖音时,一位国学大师关于“敬畏”的讲解点醒了我——汪丽茵成绩上不去,核心或许是缺乏敬畏心,而这份缺失又直接体现在她的学习习惯上:对课堂纪律不敬畏,所以上课随意说话;对学习任务不敬畏,所以作业敷衍、难以专注。每次批评她,她总是笑眯眯的,眼神里没有丝毫不安,正是这种态度,让不良学习习惯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立刻找她谈话,把我的观察和分析告诉她:“你成绩下滑,和学习习惯不好脱不了关系,而习惯背后,是对学习缺乏应有的敬畏。你知道认真学习重要,却总在行动上打折扣,就是因为没把‘专注学习’当成必须做好的事。”她听得很痛苦,或许是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坏习惯,正在一点点吞噬她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次谈话后,我和她约定:“以后老师批评你时,你双脚立正,学会敬畏规则;上课专注听讲,把‘认真听课’当成习惯。”我还特意把她调到前排第一个座位,身边安排的都是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用环境带动她养成专注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起初她还有反复,但每次我按约定提醒她,她都会努力调整。渐渐地,课堂上她说话的次数少了,低头看书的时间长了;作业本上的字迹工整了,错题也开始认真订正。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学习习惯改善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到了高三下学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稳固,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晚自习时,能安安静静坐满两小时刷题;课堂上,眼神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遇到难题,会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这些曾经缺失的“专注”“主动”,终于成了她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她告诉我考了530分,超过一本线14分。这个结果,离不开她的努力,更印证了学习习惯的力量——好的习惯能让潜力被看见,让努力有方向。汪丽茵的故事让我更深刻地明白,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这才是他们面对未来挑战时,最坚实的底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