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廣東籍中国名人

老马

<p class="ql-block">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p><p class="ql-block">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祖籍山西),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为邵武知县。</p><p class="ql-block">1622年请缨出山海关抵御后金,收复辽东前线,并任山海监军。</p><p class="ql-block">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遏止住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胜利。因军功擢升辽东巡抚。</p><p class="ql-block">天启七年(1627年)再接再励,取得宁锦大捷胜利。翌年被崇祯帝起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p><p class="ql-block">崇祯三年(1630年),因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凌迟处死。</p> <p class="ql-block">  伍秉鉴(1769年~1843年)</p><p class="ql-block">又名伍敦元,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泉州),清代广州十三行总商、怡和行创始人,被誉为19世纪前期世界首富,其家族财富在鸦片战争前达2600万两白银,约占清政府年财政收入65%。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p><p class="ql-block">伍秉鉴的财产多元化组合,不光有银元,还有自己的企业“怡和行”,经营中西贸易,主要是丝织品、茶叶和瓷器。他立足广州,主要跟英国人做贸易,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他同时也像中国普通的地主一样,在国内购买了大量的田产、宅院、茶园、店铺。还到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伍家因五口通商而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p><p class="ql-block">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新华镇人,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秀全。</p><p class="ql-block">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定国号太平天国,就任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东进并摧毁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1856年爆发的 “天京事变” 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p><p class="ql-block">1864年 洪秀全病逝后,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郑观应(1842年~1921或1922年)</p><p class="ql-block">广府名人,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人。</p><p class="ql-block">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他和唐廷枢、徐润、席正甫并称为晚清“四大买办”。</p><p class="ql-block">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到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任职。后隐居澳门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书。</p><p class="ql-block">《盛世危言》一书首次要求清廷 “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在我国首次使用 “宪法”一词,由此开启了中国最高法意义上的宪法理念时代。书中还主张习商战、兴学校,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是以富强救国为核心的变法大典。时人称此书为 “医国之灵枢金匮”,深刻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蔡元培也极力推崇《盛世危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认真检讨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以为中国要赶上西方,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而不是点滴改良,不是漏屋修补,而是重构,是中国社会全面改造,必须触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司法、教育、言论自由等各个方面,必须政治公开化,朝野互动,方能使政治措施日臻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盛世危言》‌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先驱。‌‌‌‌</p> <p class="ql-block">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清末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民族英雄,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祖籍广东东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志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  康有为(1858年~1927年)</p><p class="ql-block">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至民国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康有为是 “公车上书” 的发起人,“戊戌变法” 的主要领袖,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组织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晚年因复辟活动而备受争议。</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南海(原籍江西上饶婺源县),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攻铁路工程。</p><p class="ql-block">1881年学成归国,1905年—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__京张铁路,在筑路过程中,攻克了不少难关,并创新运用 “人字形” 线路成功解决大坡度路段的技术难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张铁路的建成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提振了民族自信,詹天佑因此</span>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p><p class="ql-block">詹天佑1919年病逝后,其铜像立于青龙桥车站,2018年1月京张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名文,字载之,号逸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孙中山1894年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__ 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__ 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__ 中华民国,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1913~1918年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督师北伐。1924年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美洲爱国华侨领袖,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司徒美堂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随乡人飘洋过海,赴美国旧金山谋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1884年加入洪门致公堂,参加反清活动</span>‌;1894年‌<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在波士顿创立安良堂,以“锄强扶弱”为宗旨,后发展为全美31个城市分支、成员超2万人的组织,并担任总理44年;1904年起追随孙中山,全力资助其革命活动;</span>1931年 “九 . 一八” 后‌,<span style="color:rgb(0, 3, 17);">组织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发动华侨捐款,期间募集约330万美元支持抗战,并与 “保卫中国同盟” 保持密切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1948年在香港发表《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声明》,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人大和政协有关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1955年在北京去世。葬于八宝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司徒美堂一生多次发动筹款,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并参与了中国致公党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司徒美堂 “洪门元老,一生爱国”。后世赞誉其为“爱国旗帜、华侨楷模”。他与陈嘉庚齐名,在中国华侨界号称“南(洋)陈北(美洲)司徒”。</span></p> <p class="ql-block">  李铁夫(1869年10月~1952年6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原名李玉田,号昭龙,出生于广东鹤山,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的先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1885年随叔父到国外谋生,1887年至1891年分别在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成为首屈一指的油画艺术大师,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1896年,李铁夫加入同盟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李铁夫是民主革命的元老。他的人生命运充满落差与传奇:既是艺术人生,又是革命人生;既轰轰烈烈,又郁郁寡欢;既显赫于国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又遮蔽于祖国、鲜为人知 . . .</span></p> <p class="ql-block">  谢缵泰(1871年~1952年)</p><p class="ql-block">字重安,号康如,祖籍广东开平,生于澳大利亚悉尼一个华侨家庭。中国飞艇设计第一人,时政漫画第一人,是著名《时局图》的作者。</p><p class="ql-block">谢缵泰年少时长于数学和手工技艺。1895年加入兴中会,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编辑《南华早报》。先后参加孙中山策划的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p><p class="ql-block">受西方飞艇成功的消息影响,谢缵泰从1894年开始研制飞艇,到1899年设计完成 “中国” 号飞艇。</p><p class="ql-block">谢缵泰还是《时局图》的作者,这幅图画极其生动形象地向国人展示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令人触目惊心 !催人觉醒奋发 !很有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他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早年受传统儒家教育,后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核心人物。参与"公车上书",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推动君主立宪,晚年回归学术,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p> <p class="ql-block">  伍连德(1879年~1960年)</p><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医学先驱,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祖籍广东台山。是中国现代防疫事业的奠基人,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华人,并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及多所医学院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从1907年—1937年的30年间,伍连德为中国现代医学建设做出了非凡贡献,尤其是在1910年东北鼠疫中,他临危受命,领导了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国际防疫行动,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疫情,使人类避免了一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的浩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伍连德是华裔著名预防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卫生防疫专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先驱,是中国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的现代医学科学家。</span></p> <p class="ql-block">  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p><p class="ql-block">原名冯九如,字鼎三,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p><p class="ql-block">冯如出生在广东恩平一个华侨家庭,在美国期间对航空发生兴趣,立志航空救国。</p><p class="ql-block">1909年9月21日,25岁的冯如在奥克兰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冯如一号” 试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驾驶新改进的 “冯如二号” 试飞成功。冯如设计制造的飞机己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1911年8月,冯如带着他的飞机回到祖国。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的飞行表演中坠机,不幸遇难,时年28岁。</p> <p class="ql-block">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p><p class="ql-block">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中共党员,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叶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出任新四军首任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无理扣押。抗战胜利后获释,1946年4月8日乘飞机返回延安途中遭遇空难辞世。</p> <p class="ql-block">  黄柳霜(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2日)</p><p class="ql-block">她是首位登上美国25美分硬币(正面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 . 华盛顿的肖像)的华裔女演员,她主演的《上海快车》、《巴格达窃贼》等电影曾风靡全球,成为国际影坛的东方传奇,其独特的齐刘海造型和东方气质成为经典标志。</p><p class="ql-block">黄柳霜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祖籍广东台山,是移民美国的第三代华人,美籍华裔女演员。1919年 参演个人首部美国电影《红灯笼》,正式开启演艺生涯。1929年 主演英国电影《唐人街繁华梦》,凭借在该剧中的演出,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p><p class="ql-block">黄柳霜一生共主演约60部影片,横跨无声和有声影视剧。是20世纪20-30年代唯一在好莱坞取得国际影响力的华裔演员。1960年成为首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纪念星徽的华人。1961年2月2日黄柳霜因心脏病辞世,享年56岁。</p><p class="ql-block">2022年,美国铸币局为表彰她冲破种族歧视的成就,特别发行纪念硬币,让这位曾经在银幕上演绎过神秘龙女、坚韧莲花等角色的先驱者,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p><p class="ql-block">曾用名黄训、孔宇,出生于中国澳门,祖籍广东番禺,中共党员。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冼星海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人民的音乐家</span>”。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不朽名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2009年9月10日,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 戴爱莲(1916年5月10日~2006年2月9日)</p><p class="ql-block">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祖籍广东新会。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 “中国舞蹈之母”。</p><p class="ql-block">戴爱莲自幼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5岁开始学习舞蹈,12岁进入当地舞蹈学校。1930年,14岁的戴爱莲赴英国伦敦学习芭蕾舞。<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1939年,戴爱莲怀着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抗战,用舞蹈艺术为祖国和民族服务。她创作了《思乡曲》、《卖》和《拾穗女》等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舞蹈,对宣传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她深入采集整理了瑶族、藏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素材,创作了《瑶人之鼓》、《春游》和《甘孜古舞》等优秀作品,将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推向现代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她曾多次担任国际舞蹈比赛评委,出访过许多国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解放后历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舞蹈事业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2006年,戴爱莲逝世后被追授“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她的一生都在为舞蹈艺术和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她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舞蹈史上。</span></p> <p class="ql-block">  ( 以上均为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