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昵称:金生Zhang(张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76083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龄:3121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花园港路200号,似曾相识,故地重游。原来是由旧居附近的南市发电厂(靠近南浦大桥右侧),几经周折重装而来。虽外表淳朴无华,但内涵丰富庄重。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因年满65周岁以上优惠,免费赠予我《人生如建筑》、《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无极之境:洛桑原生艺术收藏与他方视界》参观券3张,有些受宠与惊喜。全天参展4项(含上图抗战影像展)流连忘返,不亦乐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7月17日无畏连续高温酷暑,下午我父子俩汗流浃背,从市五官科医院及市图书馆赶来。以虔诚学习态度,拜碣闻名遐迩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2019年)今年贝聿铭诞辰108周年。</b></p> <p class="ql-block">图为:当代艺术博物馆所处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奖牌。</p> <p class="ql-block">鲜有人知如贝聿铭一样,以开放包容的视野,践行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建筑理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贝聿铭职业生涯纵贯七十载,其备受瞩目的建筑项目横跨多大洲,奠定了他在建筑史的重要地位,更深刻的影响了当代文化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这些离不开他的文化底蕴与博大胸怀。成长于动荡年代的香港、上海和苏州及美式建筑教育,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化视野。</p><p class="ql-block">首个关于贝聿铭上海馆回顾展,通过六大核心维度,系统构建了贝聿铭的建筑思想体系。包括:文化根源的滋养、城市设计的远见、艺术语境的交融、业主协作的智慧、几何形态与材料和建构的精研,以及对历史的省思。</p><p class="ql-block">贝聿铭坚信,建筑应当既能彰显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唤起超越时空的普遍共鸣。为新中国提出新设计,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实践开创兼具文化延续性与现代性的新范式。</p><p class="ql-block">此次大展六个维度以贝聿铭金句与图片为开场白,很有新意,引人注目与深思。现摘要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不觉得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结合传统与现代,奠定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将改变一切”。地产和城市再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艺术博物馆并非纪念碑,应设计成吸引公众纯粹享受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那些我特别出色的项目,背后都有着优秀的客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科学创新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工具,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运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恒久的建筑必有根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城市让生活更加美丽,精品使人们享受陶醉。华夏子孙出类拔萃,中华民族腾飞远航指日可待。</span></p><p class="ql-block">有关其他展览板块与艺术精品,待进一步吸取消化后,呈现给诸位美友。但望大家伙喜欢、赐教与共勉。</p> <p class="ql-block">1948年,贝聿铭(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学位)在韦伯奈普公司担任建筑研究部主管。其中,他负责的项目包括基普斯湾广场、里高中心和协会山。</p><p class="ql-block">1960年贝聿铭建筑公司事务所独立出来,事务所受委约的重大项目包括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艾弗森艺术博物馆及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1964—1979)。</p><p class="ql-block">1960年代末,贝聿铭承接了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68—1978),并委过新加坡华侨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和卢浮宫现代化改造等项目,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p><p class="ql-block">1983年,贝聿铭成为第五位普里斯克建筑奖得主。</p><p class="ql-block">1990年以后,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不再全职工作,但仍以个人名义承担了一些项目:如美秀美术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及美秀美学院中等教育学院礼拜堂等。</p> <p class="ql-block">图为:大卢浮宫计划中黎塞留馆皮热中庭内景;卢浮宫卡鲁塞勒购物中心走廊等。</p> <p class="ql-block">艺术与公共建筑</p> <p class="ql-block">权利、荣誉与赞助者</p> <p class="ql-block">材料与结构创新</p> <p class="ql-block">图为:香山饭店一角(1979—1982)北京</p> <p class="ql-block">图为:上海华东大学设计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图为:肯尼迪图书馆暨博物馆建成(贝聿铭)</p> <p class="ql-block">图为:中银大厦、香港。</p> <p class="ql-block">图为:东海大学设计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建筑》贝聿铭回顾展场馆一角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