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盘旋山路驶往心仪已久的四坪村,快进村时便见黛瓦黄墙的村庄,静谧地偎在翠绿色的环抱里,如刚出生的婴孩安宁蜷卧于柔软的绿色襁褓中。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顺路蜿蜒伸展的木构长廊,宛如村子的迎宾大厅,廊顶瓦片间点缀着几丛瓦松,风起时,针叶轻舞,洒落在美人靠上,增添了几分雅致。廊下木凳上,常有老人悠然闲坐,细述古今;廊柱间,孩子们嬉戏追逐,木板上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惊扰了廊檐下休憩的山雀,振翅高飞。从长廊往下看,黛瓦黄墙的老屋鳞次栉比,尽显历史的厚重。 在廊桥侧面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巷道,顺着巷道下去,一幅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画面徐徐展开。黄泥墙的屋舍排开来迎接来客。泥墙经年月摩挲,渐蒙上了一层幽黯。黑褐的瓦片密密层层,屋脊间挤挨着生长出青嫩的野草——古老和鲜活相互缠绵依偎,恰如民生世代接续的细水长流。更有一些人家墙角挂着半风干的红辣椒,分明一抹跳动的热烈撞破了古朴的底色。村中房舍曲折迂回,屋舍间的小巷顺石阶砌起,石路光滑,不知哪一年代由赤脚磨砺而出,又不知被几代草鞋踏遍,高叠的石墙,昔日为防御而建,如今却仅余挡风之能,防人之用早已不再。然而墙基缝罅,总有细草顽强探头,倒更显出石头缝隙间的生意。 溪水不舍昼夜蜿蜒,由山泉引来的水圳便盘曲绕村回环。忽听游童惊呼,转头望时,水圳里竟穿梭着一簇簇锦鲤!阳光投入水面跃动如金鳞闪动,斑斓的鱼影穿梭在澄澈水中,像是数尾红绢在澄净柔波中缓缓摆动穿行。鲤鱼乃村中灵物,村民世代养锦鲤而罕食之,因护持而滋长,更于这水清冽里渐成为村中游弋不散的嫣红魂魄。水流自高向下穿行,流经家家户户,遥想往昔,村中女子在水埠头浣洗衣裳,捣衣声依稀可闻,伴随着淙淙清流,夹杂着欢声笑语与方言俚语,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乡村画卷。回头见孩童往水中投食,鱼儿们便簇拥争食,激出水花,搅碎了那一块溪水澄净的影。 村前田畦如方格棋盘,绿秧随风轻轻摇曳,有人弯腰细寻于田垄,挑出沾着泥污的新鲜野葱;有人捧了新割下的蔬菜走过溪石小路回家。亦有农人荷锄归村,风吹日晒的脸庞上刻下的沟壑与石墙纹路相同,显出淳朴硬朗的质地。 雨后阳光在竹影处静卧下来,村庄更显幽深。村尾高处有亭翼然,从亭中可以俯瞰整个村落,黄墙黛瓦依山而筑错落层层,如一幅晕染于层峦翠嶂间的水墨画卷。屋檐翘角,尽皆凝然静默地蹲踞在那里,细数多少春秋悄然飘过?举手可触的青涩柿子,静静地躲在浓绿的树叶下,等着深秋表露金黄。 这村庄并非定格在时间之外。它懂得保存也懂得更新。于是那些在历史里漂流过久的物事,都被这山野村落用澄澈水流与人间烟火温柔抱住,不教它们失落在莽莽苍苍的山水之外。此间护佑着的是鲤的红,是墙的黄,是溪的清,是农事的辛劳节奏。 图文:罗森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