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了美国(2)——新泽西州、纽约州(纽约曼哈顿)

青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要在新泽西州爱迪生小镇希尔顿花园酒店连住三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泽西州是美国第四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它北接纽约州,与纽约隔哈德逊河相望,是两个独立的州,但地理位置紧密相连,共享纽约大都会;东临大西洋,南向特拉华州,西靠宾夕法尼亚州,中部与费城以特拉华河为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新泽西州东北部的哈德逊县的泽西市是哈德逊郡府所在地,是新泽西州的第二大城市,它与纽约市曼哈顿下城隔河相望,是纽约大都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从酒店出发,经由泽西市最终进入荷兰隧道,大约40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纽约曼哈顿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荷兰隧道是连接纽约曼哈顿与新泽西州泽西市横跨哈德逊河的隧道,全长2.6公里,1927年建成通车,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机械通风水下公路隧道。隧道名称以设计师克里夫.荷兰的名字命名,近百年的水下公路隧道至今还是纽约大都会区核心交通枢纽之一,由衷地赞叹不已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荷兰隧道就正式进入纽约。纽约隶属纽约州,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属温带大陆性温润气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约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区。1524年,意大利人来到哈德逊河口;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低价买下曼哈顿岛,建立贸易站“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被英国夺占,改名纽约,范围扩大到临近陆地和长岛等处;1686年,设纽约市;1789年,纽约为美国临时首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就职;20世纪20年代,纽约超越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二战后,纽约再次繁荣,成为世界级大都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约市是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和传媒中心,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来纽约的人必到纽约港船游自由女神像,我们当然也不例外,顶着烈日排队登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我们旁边有个博物馆,是一个了解纽约港口历史与文化的场所,可惜是睁眼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约市曼哈顿岛两侧有两条河,即东河和哈德逊河,它们都是独立水道,最终在上纽约湾交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约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大桥在东河,自由女神像在哈德逊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船在波光粼粼的东河面上缓缓前行,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将曼哈顿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色优雅的曼哈顿大桥,那白色壮观的是布鲁克林大桥。这是纽约东河上最著名的两座桥梁,连接着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区,兼具交通功能和景观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鲁克林大桥是世界上最早用钢材建成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全长1834米,桥身距水面41米,桥身由钢索悬吊,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1869年开始动工到1883年交付使用,历时14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上第一座钢索大桥的建成,倾注了大桥设计师德裔美国人罗夫林父子及小罗夫林妻子三人的全部心血,用两代人的生命演绎了大桥的落成。当今世界各地建起的一座座钢索大桥,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就,千万别骄傲,别忘了向近一百五十年前的前辈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宏伟壮观的布鲁克林悬索大桥,自建成那天起,便成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经过岁月洗礼,这座大桥和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建筑一并成为纽约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布鲁克林大桥还当选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船缓缓行驶,自由女神像渐渐跃入视线: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追求自由。女神高约46米,底座约27米,高举象征自由火炬的右手长达12.8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是法国雕刻家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他在塑造自由女神像时参照了母亲的脸和妻子的体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自由女神像基座上刻有美国女诗人埃玛.拉扎勒斯的两句诗:“将你疲倦的,可怜的,卷曲着的,渴望自由呼吸的民众;将你海岸上被抛弃的不幸的人,交给我吧!将那些无家可归的,被暴雨吹打得东摇西晃的人,送给我吧!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位“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而建造的。是法国政府送给美国的礼物。自1886年10月28日落成以来一直耸立在纽约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岛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途曼哈顿岛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船游自由女神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船返回码头后,开启了步行漫游曼哈顿。曼哈顿是纽约的一个行政区,位于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被誉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曼哈顿分下、中、上城区。下城区是纽约最初的规模,1625年荷兰人占领了纽约,这块地盘就是荷兰人规划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完全是按自然路径形成的;中城区和上城区就是美国人在19世纪做的规划,从南到北按顺序排列为一街、二街、三街……一直排到220街,但在这如网格系统的排列中也有例外,它就是百老汇大道,这条街道就是一条邪的大道,南起巴特里公园,北至178街,全长25公里,贯穿整个曼哈顿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由女神像就在曼哈顿的下城区。这次美国行遇见盛导这样的好导游,真的如中彩票一样。盛导带我们走了下城区该走的景点,早就超出了行程线路,特别是刚到波士顿,盛导允许我在不超出行程规定的时间内走“波士顿自由之路”,至今想起来都激动不已,感谢善解人意的盛导明白我此生再来一次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哈,我来到了享誉全球的、大名鼎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交所旁边就是鼎鼎大名的摩根大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根银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最早可追溯到1799年,是美国银行业的龙头。在美国本土拥有超过6千家分行,占全美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根大通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服务涵盖90%的世界500强企业,但它的核心运营和监管仍然以美国为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纽交所的对面是美国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是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大理石建筑,台阶上耸立着八根古朴典雅的圆形立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所在地,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就在此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厅门口耸立着华盛顿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惜现在正在修缮中,无法入内参观。但馆内著名的“曾格纪念堂”,却给我们讲述一段难忘的美国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始于“曾格事件”,今天,美国新闻界在当年审判曾格的纽约市政厅原址,如今的国立联邦纪念馆内,开辟了“曾格纪念堂”,还在纪念堂的走廊里树立着一尊曾格的铜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格案”是美国殖民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众舆论权诉讼案,也被誉为美国争取独立自由的史诗开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33年,印刷商人约翰.彼得.曾格在发行的《纽约周报》上,刊登文章抨击和嘲笑英国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腐败与傲慢,整个纽约为之震动。1734年末,曾格被指控“诽谤政府”罪而入狱。1735年进行的一场改写历史的审判。来自费城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斯为曾格进行了精彩辩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除非曾格刊登的议论是诽谤性的,也就是假的、恶意的、煽动性的,否则他就是无罪的。因为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都有“把真相讲出来、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专断权利的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律师振聋发聩的陈述,深深震撼了陪审团的12位陪审员的心,他们仅用几分钟即裁定被告无罪,曾格被当庭释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格案件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积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资深媒体人,社会历史学家理查德.克鲁格针对此案收集梳理了大量殖民地时期档案资料,写成了一本《永不消逝的墨迹》,让人们不要忘记290年前这桩划时代意义的案件,因为它已超越了案件本身,为今天公共言论自由作为民主基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想而知其重要性不言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汉密尔顿的出色表现,给美语贡献了一组固定词组“Philadelphia Lawyer”。中文大意为“精明的如同费城律师一样”,由于涵盖了这段故事,翻译成中文最准确的表达意思是“绍兴师爷”,关于“绍兴师爷”见我的美篇《有骨水乡——绍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一教堂是到纽约必打卡旅游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英国圣公会始建于1696年,后重建于1846年,成为当时曼哈顿下城最高的建筑,高耸的哥特式尖顶装饰和镀金的十字架,也是进入纽约港的灯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是什么制度的国家,政府都喜欢见缝插针地把国旗插在民众的信仰上,比如教堂等地方……到了美国,才知道原来是普遍性呀,都半斤八两的,谁也别笑话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数百万游客摸牛角以求财的合影,成为跨文化信仰的具象化表达和心中的图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铜牛睾丸被“包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虽然亚洲游客可能感到新奇和尴尬,但热情参与度不输西方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11纪念博物馆位于纽约“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中心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双子座遗址,对面是飞鸟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三千名遇难者的名字刻于水池周边的墙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上建造的飞鸟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形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充满了动感,代表了希望与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车站内部除了玻璃的镶嵌外,整个场域基本以白色为基调,仿佛一座庄严圣洁的教堂,在祈祷着世界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你站在车站中央,抬头环视四周,由白色钢结构构成的羽翼在光影的衬托下,仿佛化作了巨大的“眼睛”,注视着世贸重焕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曼哈顿下城区,我们驱车来到坐落于上城区的大都会博物馆,盛导给了我们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领略这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进号称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前到出来,门口都热闹非凡,游行队伍一直陆陆续续没断过,美国人是真快活,长着一张从小到大没被欺负过的自信的脸在那自嗨。我查了一下6月8日,美国没有什么重大节日,就是一个“世界海洋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如此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都会博物馆本身建筑就是一件超大艺术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始建于1870年,博物馆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中央公园东侧,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两百万件的艺术品和文物,涵盖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和各个艺术领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都会博物馆入口门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不是算得上艺术品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都会博物馆真是太大了,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从何看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拿着地图,事先也做了功课,根本就是一头雾水。为找洗手间,一下子误入了埃及艺术厅,感到无比激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铎神庙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唯一一座埃及境外的古埃及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铎神庙是为了纪念埃及女神伊西丝和两位当地的尼罗河神而建的。埃及政府在1960年将他赠予美国,作为保存世界文化遗产努力的见证,并以此感谢美国在保护努比亚历史遗址中做出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铎神庙中供奉的主要神明是伊西斯,她是古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一位女神,掌管着生命、魔法、婚姻与生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门和寺庙入口上方,有个雕刻成圆形的像太阳的图案,在太阳两侧的羽翼,其实是天神荷鲁斯的翅膀,荷鲁斯正是神庙主要供奉的神明,女神伊西斯的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埃及神庙的门廊柱上,主要以纸莎草与莲花为雕刻对象。它们仿佛是自尼罗河水中而生,支撑起神庙的构架,这些植物元素的应用与刻画,反映出古埃及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以及埃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神庙壁上,雕刻有法老向埃及与努比亚的神衹们供奉酒食的画面,这是埃及神庙常常雕刻的图像内容。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丹铎神庙建成于埃及被罗马统治的时期,因此画面中的法老并不是埃及人,而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凯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另一种类型的廊柱——复合纸莎草头柱。以纸莎草和普通香蒲或狐尾香蒲为雕刻对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古埃及人便会使用一种蓝色颜料绘制彩陶及装饰物,后来这种颜料被称为“埃及蓝”,其成分为硅酸钙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代,颜料被划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人造颜料,其中人造颜料十分罕见,尤其是蓝紫色,可谓世所罕见。迄今为止,只有埃及蓝、中国紫与玛瑙蓝,被确认为是工业社会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马威廉是大都会博物馆深受喜爱的非正式吉祥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马在古埃及象征着重生,常被放置在墓穴里。埃及各地都曾挖掘出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河马雕像。目前,全世界收藏有近百头这样的彩陶河马,而河马威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只。它凭借亮蓝色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其憨态可掬的造型,极富创意的彩绘莲花纹显示了神秘的古埃及文化魅力,深受全世界参观者的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古埃及首饰的上佳之作,全称为“西特哈索尔羽内特公主的胸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串辛努塞尔特二世时代制作的胸饰是中王国时期埃及工艺的巅峰之作,项链巧妙地将372颗半宝石与金法郎结合,并巧妙融合了象形文字与象征图案,展现了埃及皇室权力与王朝的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么多展品且不识字的情况下,能找到这几件镇馆之宝实属不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便一拍的展品都那么美,2017年曾去过埃及,埃及博物馆又大又乱,但展品及其丰富。今天一进博物馆就进入了埃及艺术厅,难道是神的指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巨大的博物馆是我始料未及的,原计划要看的十几件分布在各展厅的镇馆之宝肯定成了泡影,除了在埃及艺术厅实现了,其他的要及时改变方案,还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中国艺术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睁眼瞎”对着一个超级博物馆,真是手足无措。好在事先做功课知道在二楼,靠着几个“塑料”英语单词和肢体语言终于来到位于博物馆二楼南边的中国艺术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看到“明轩”里的“殿春簃”,在异国他乡真像看到亲人一样。2017年无意中看到一篇介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文章,是专门介绍明轩如何请中国工匠仿制网师园殿春簃的,太喜欢了,想着去美国太不现实了,到苏州很容易,当即就到苏州夜游了网师园。此情此景,恍如梦境,正想着被同屋姐妹打断了思绪,她说真的园林都看过了,抓紧时间看看别的吧!依依不舍地离开,临走随手拍了这张照片,明轩里收藏的都是中国的明代家具,也是当年修建明轩的初衷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到咱们中国的展厅马上被这两件精致的明代铜鎏金雕像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我沉浸且感叹在这两座铜像之优美,超越我在国内看到的一切的时候,突然抬头看见这组木雕建筑群,简直是目瞪口呆,太精美了,尤其是中间这个“藻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身不由己地爬到楼上,抬头看了又看这组木雕建筑群,直到脖子酸痛,仍舍不得离开。再往上看,简直是要窒息,世上还有这么美的佛像,我怎么在国内从未见过?越看越心疑,可是脚步根本停不下来,一直拍呀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美的佛造像和各种雕塑,凭你的直觉和爱,用你的心和眼睛去感觉,无需知道它们来自何方?可是,既然是中国艺术馆,就应该是中国的东西呀,经常逛博物馆的我怎么会从未见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来通过翻译查看解说牌,再回过头去看博物馆分布图,哈哈,原来是个乌龙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艺术厅和东南亚艺术厅实际上是共用一个厅,进厅被那件巨大的木雕建筑群吸引后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东南亚艺术厅,才产生了误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绝美的佛造像大部分来自印度和尼泊尔,印度居多。此外,那些佛头有来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甚至还有南韩和北朝鲜的……实际上这个东南亚艺术厅展品在地理位置的划分上不十分严谨,就算是包容吧。可是我觉得有一点还是要注意的,比如把西藏地区的唐卡等列入,起码应该标注“中国西藏”,而不应该是“西藏”,使人少产生点误会,不是更利用文化的传播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看见这两尊辽.易县三彩罗汉开始,就又转回到了我们中国艺术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尊罗汉像是带着一段忧伤的故事来到美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世纪初,德国人帕金斯基来到北平古玩市场,他听说河北易县深山里秘藏有一组十六尊的辽代三彩罗汉 ,就这样经他手被倒卖走了八尊三彩罗汉像,剩下的也经他人之手倒卖到了国外。现在除了几尊在私人之手外,其余的都分别藏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各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这些三彩罗汉像并没有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个都有底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精通中国文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物贩子”卢芹斋,当他看到三彩罗汉像在欧洲引起哄动后,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立刻返回中国来到易县收购下这些三彩罗汉的底座,经他倒卖后给每个罗汉像配上底座,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如此完美三彩罗汉像,不知道是应该感谢他,还是谴责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精美绝伦的三彩罗汉像在流失海外前为何要藏在山洞里?直到二十世纪末,有海外人士到河北易县来寻根问底,可惜当地文物局一问三不知,连易县山洞里藏过“三彩罗汉像”这一事实都不知道,如何能回答呢?那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历史迷案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雕塑于辽宋时期的与真人等高的写真罗汉像,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颜色依然鲜艳如初,甚至能感受到肌肤的弹性;身上的袈裟纹理自然飘逸,栩栩如生,艺术风格及艺术价值丝毫不逊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亲眼所见如此完美的雕像,感慨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2月在国家博物馆看“中国古代佛造像”时看到了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21窟的佛造像,知道了这尊佛像的悲伤故事,那时就发誓愿一定要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找到这尊佛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找到这尊菩萨佛头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真的不敢想象啊,这不是梦,真的亲眼见到了被日本人盗走的21窟佛头。下一步就是要到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实地走一趟,这里好称是佛教石窟中国化的活标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比一下,这两尊菩萨佛头还是有区别的,古人的审美情趣不低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超大的展厅C位醒目地挂着这幅闻名遐迩的《药师佛佛会图》。 这幅佛陀图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也有一段不凡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9年,由于军阀混战,广胜寺断了香火,寺院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寺中僧人苦于筹措不到维修资金。这时,有两位自称是美国学者的人到了洪洞县,当地乡绅把他们带到了广胜寺,此时,寺内大部分宝物早已散失,只剩下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里的元代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见大殿四壁绘满了精美的佛教壁画,艳丽的色彩,配上精致的画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呆了一行人,在他们的恳请下,真达和尚同意卖给他们,并将整个事情的经过刻在了广胜寺的一块石碑上,记录了将壁画卖掉的前因后果,摘录几句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绘,博古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因与顾客再三商榷,信得银洋一千六百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壁画被切成大小不等的块状装箱运到了美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广胜是被买走的壁画整整196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国大收藏家赛克勒博士买下了其中一部分,1964年赛克勒以他母亲的名义捐献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后殿东壁的《药师佛佛会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后殿西壁的《炽盛光佛佛会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是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前殿东西两壁的《药师佛佛会图》和《炽盛光佛佛会图》合璧藏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难得一见的小型方形塔式小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尊佛头来自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是中国三大皇家石窟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里都藏有响堂山石窟的佛头,因为响堂山石窟被盗的情况最严重,从而造成响堂山石窟在国外比国内名气更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管北魏佛造像在博物馆的任何地方,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只有这一时期的佛造像以“秀骨清像”为核心特征,融合西域艺术与汉文化审美,形成独特的褒衣博带式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尊北魏的石雕燃灯佛像正反两面都有佛像,在他们身边的那些小人就是鲜卑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尊佛像在展厅最显著的位置,好不威武霸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个“中国佛造像”常设展,那里的佛造像美轮美奂,孤陋寡闻的我,原以为叹为观止,见我的美篇《静观佛像,心自宁静》,没想到在此看到的佛造像也毫不逊色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不舍,但该看的东西太多了,真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中国艺术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抓紧时间去了对面的欧洲绘画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需语言,无关种族,更不需要共同的信仰,文化既是民族的独特印记,又是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只要你有双慧眼,一切尽在不言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如蜻蜓点水般地参观了大都会博物馆,但收获满满,真的特别感谢盛导,他是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难得的好导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还是要回到新泽西州休息,抓紧时间顺便游览路过的行程中规定的位于曼哈顿岛中区的“大松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德逊园区“大松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松果(The vessel)位于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s)最核心的位置,是一个巨型观景楼梯,爬到最顶层可以看曼哈顿风光,也可以眺望哈德逊河。可惜太累了,只是随手拍了一张照片,打卡留念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松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阶梯天井式建筑。楼高16层,近50米,有154个相互连接的楼梯,近2500个环状台阶和80个观景平台,是哈德逊广场标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进博物馆想上卫生间,却被埃及艺术厅吸引开始,到最后欧洲绘画厅结束,近三个小时全程竟无尿点,早就忘了还要吃午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新泽西州,我们大快朵颐地吃了一顿最香最美的自助中餐,结束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