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誉静的作业

真真

<h3>追光者:爱因斯坦传<br><br> 1879年3月14日,德国乌尔姆市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婴,父母为他取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童年时被老师评价为“反应迟钝”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改变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巨匠。<br> 爱因斯坦的童年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4岁时,父亲送给的指南针让他着迷——无论如何转动,指针始终坚定地指向北方,这种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在他心中种下了探索的种子。上学后,他对刻板的填鸭式教育感到厌烦,曾直言“教育就是遗忘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16岁时,他写下第一篇科学论文《关于磁场中以太状态的研究》,展现出对物理世界的独特思考。<br>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期间,连续发表5篇论文,掀起了物理学界的革命,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其中,《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以来的绝对时空观,“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两大假设,将时间与空间紧密联系。而质能方程E=mc²的诞生,更揭示了质量与能量的等价性,为后来的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br> 1915年,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这一通俗表述,让人们对宇宙的理解迈入新维度。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日食验证了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弯曲,广义相对论从此享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