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守护

文库

<p class="ql-block">  太行处处有美景,太行处处出英雄。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慕名去看望我的一个战友,他是响誉太行山区的一名传奇人物一一任大炮,这里不仅有着许多革命文物和红色记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朝霞满天,山花烂漫,我们的车行驶在巍巍的太行山上。一眼望去,青山如黛,红叶满山,银杏金黄,层林尽染,与沿途村庄相互映衬,绽放出最美的景色,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壮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专程在这特殊的纪念日里,去看望讲述一个家庭三代人不离不弃,一生守护着朱德总司令,初次进入太行山的行营住所和指挥部。一家祖孙三代人,八十年初心不改,八十年始终如一。在这艰苦卓绝的抗战长河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日在中华历史和世界史上谱写了光耀的篇章。特别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同太行人民共赴国难,浴血抗敌,在八百里太行山上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辉煌赞歌,并凝聚成了伟大的太行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已下了高速路,脚下就是地处太行的革命老区榆社郝北镇上石拐村郝家庄处的山沟里,一眼望去山坡上一片院子,院里还摆放着一门大炮。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个方圆五百亩土地的山区村子,已成为红色文旅的开发区,山里四季分明,高山环绕,草木茂盛,气温适中。站在山上视野广阔,由北至南纵贯县境的河流,抬头即入眼帘,加之山风吹动,晴朗气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就是太行山榆社县西南角上的一个大村落,当年朱德总司令进入太行,就路过此地,因这里人民群众基础好,抗日热情高涨,就扎营到了这个村并住进了这个大院,从此抗战烈火从</span>这片红色热土上熊熊燃烧起来。</p> <p class="ql-block">  当年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抗日革命故事,至今抗战的场景和留存的朱德总司令旧居和文物,却仍然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不被世人所知,而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总司令于1937年10月率八路军总部首登太行山榆社。在战争年代,这里的村民,抗日热情高涨,人民群众勇跃当兵,投入抗日战场,榆社也成为早期的抗日根据地。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山乡,朱德总司令入太行,给郝家庄村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古老的小山村里,任老的家就是这个村里的大户,又是村里的老党员,抗战开始又成为当地游击队的大队长,就因当年朱德总司令来到太行山,住进他们的村,任老就把自己的窑洞房大院腾出来,成为抗日前沿指挥部,任老率全村百姓,做好后勤保障,还天天组织军民巡夜守院,保卫着朱总司令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在郝家庄短暂的时间里,朱总司令就组织当地军民展开宣传抗日活动,并亲自深入敌后,了解日军围戳抗日军民的情况,头年11月,他离开郝家庄,深入太行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又翻山越嶺,躲过日军封锁,顺利进驻和顺县石拐镇(现为横岭镇石拐村)。当日召开会议,宣告成立晋察冀军区。</p> <p class="ql-block"> 因局势紧张,朱总司令及随行部队转移,村里许多年青人参加了八路军,任老也把自已的儿子送到部队,奔向抗日前线。日军得知八路军进驻太行区,就很快围堵反击,组织日军疯狂对郝家村进行扫荡炮击,任老队长组织全体村民进行英勇反击,不惜生命,守住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阵地。</p> <p class="ql-block">  从爷爷那辈人就常常讲起,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抗战的故事,让他们从小就立志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学习英雄,继续为红色太行建功立业。抗战结束,父亲负伤回到村子,开始每天早早地起床就观望着这片大院,跟着父亲打扫整理着大院,经常在田地劳作回来,就坐在大砲的拖架上看着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这里曾战斗过的场景,就这样代代相传,一守就是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  任家第三代“任大炮”成了当地传奇人物,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三代人为抗日战爭做出了贡献,有着红色基因,又有着军人的血性,他坚毅<span style="font-size:18px;">憨厚质朴的性格,尽</span>放丢了公安公务员的铁饭碗,立志回乡操持起了红色文化事业,振兴太行家乡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车又绕着山庄公路来到一个嶺上,任总带着我们参观了这一片热土,这是三代人保护了近百年的抗日遗址遗物,展现了太行山区老一代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村庄的父辈们当年都是太行山区的抗日先锋,英勇抗战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从那个时候起,就是这么一家人,祖孙三代守在这大山里不离不弃,一代一代人传递接力棒这颗火种,当孙子任大炮继承了父辈的重任,就开始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保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守着院子里除了几间现在他们住的窑洞,还陪伴着这些己破旧的窑洞,还要看守着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那门大炮、弹药箱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 小战友给我们讲,就是因为眼前这门立了功的大炮,父亲在他出生时,给他起名“任大炮”,他兴奋地告诉我们,并指着身旁这片窑洞,这都曾是朱德总司令进入太行的第一个营区,进行抗战活动,这是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段尘封了近百年的红色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自从任大炮接班后,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头扎在村子里,</span>任劳任怨,守着孤独,维持着简朴的生活,他把自已积攒的全部钱都投入到修路、修建水电设施,维护文物修缮,尽管他的日子平淡无奇,但他的心情总想把这段美好的红色记忆留在这里,在苦在累也是愉快的,守护着这份信念。</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革命抗战史上,太行军民共同奋战,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太行,成为中华民族的丰碑,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行军民的坚强支撑,</span>才有了红色基因发扬传承。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抗日胜利纪念日里,让我们记住还有任家三代人含辛茹苦对抗日革命文物的默默守护。</p>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贫困山庄,荒坡野岭,又赶上连续遭受到严重的干旱,粒颗无收,靠老天吃饭,村民们面临着生计的困难,奔走他乡,远离了这片穷山村,人走窑塌,人们都为生存感到沮丧,面对任老前輩。看到荒凉的村子难舍的大院,一家三代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任老前辈为保护这片红色抗日的热土,把自已的心愿希望,寄托给了孙子任大炮,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巅、清漳河畔,太行山上的榆社县是太行最早的革命老区,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2019年后入选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仼大炮怀着对太行革命老前辈的敬仰和在太行榆社的抗战事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从部队退役并舍去了自己优越工作,继承父辈的嘱托,依然回到家乡郝家庄,守护这里的一切,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旅山庄,让厚重的抗日</span>历史文化重见天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月子在穿越历史烟云、回望峥嵘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