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回第24课——张仪说魏王。</p><p class="ql-block">1.冯唐:张仪并不是我喜欢的成事学修炼者</p><p class="ql-block"> 苏秦、张仪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二人打过交道,二人打交道的好玩之处多于孙膑和庞涓打交道之处,没有那么悲惨,但是也充满了戏剧性。</p><p class="ql-block"> 张仪从才能,能量上比苏秦更厉害,甚至厉害很多。如果不是冯老师不喜欢纵横之术,我可能能帮你讲很多张仪的故事。但我不想展开讲,原因我说过了,我不太喜欢搬弄是非,不太喜欢阴谋诡计,不太喜欢战术层面的东西,而更喜欢战略层面的东西。我更喜欢那些简单,坦诚,阳光的东西,用人性正的一面,中长期获得更多的价值创造,而不是利用人的恶的一面,在短期取得快速的的成功。大家三观有不同,所以我不太爱看纵横术,不太爱讲纵横术。</p><p class="ql-block"> 咱们说回来张仪。张仪是比苏秦能量大很多的人物,成就的事情也符合冯唐老师讲的成事学的主要原理。从这个角度看,我承认成事学主体绝大部分讲的是形而下的东西,没有太讲哲学,没有太讲三观,没有太讲涅槃,没有太讲终极意义,没有讲今生怎么过,没有讲来生怎么过,更多的是讲事情怎么成,怎么持续成,怎么持续多成。</p><p class="ql-block"> 先说回张仪,给大家讲张仪,讲张仪的轶事,讲张仪的言行,也是为了大家体会成事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怎么能成事,持续成事不足持续多成事。</p><p class="ql-block"> 张仪成事的角度,出发点和路径,和我通常喜欢的那些成事者有派别的差异,有角度的差异。我喜欢的成事学修炼者是从人性之美出发,从人性之善出发,从人性之光彩出发,弘扬人性棒的那一面,人性正能量的一面,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人性之真,人性之闪烁,之神奇,之光彩往往是需要很多时间,很多机缘来激发的。它是能量,他是伟大的能量,但这些能量相对比较慢,就像孟子强调立德,强调教化,这些立德,教化是相对慢的。</p><p class="ql-block"> 而张仪他强调的角度是人性的弱点——猜忌,不相信,恐惧,贪婪,背弃信义,见利忘义——这些人性恶的一面向外人性弱的一面,人性差的一面,人性暗的一面。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暗的一面,差的一面,弱的一面,不好看的一面,往往利用起来奏效更快,短期是高效的;我刚才说的人性灿烂的一面,辉煌的一面用起来要慢,用起来要时间长,还更费劲。</p><p class="ql-block">2.张仪的勇气和信心:成事修炼者很需要</p><p class="ql-block"> 张仪完成学业之后,说几年寒窗苦,终于到了大展宏图之时,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楚国的国相喝酒,席间楚相丢了一块玉璧。楚相他喜欢古玉收藏,跟我一样,没事也带着玉璧,喜欢玉挺有意思,你会很痴迷。你会走在路上,开着电话会,甚至吃饭,甚至睡觉,你手上都想抓着一块小玉,温润如美好的天气,温润如美好的花朵。你想,抓着一块玉就好像抓住天地之灵。</p><p class="ql-block"> 你总想带着一块玉,带在手里,又不想挂在脖子上那么显眼,但是会出现问题。如果一个玉老坐在你身边,你还出去应酬,又坐飞机,又坐火车,又坐汽车,你还喝酒,还喝很多酒,那样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你身上带的这块玉挺容易丢的。玉丢了,心里是很烦的。所以,我挺理解楚相常带一块玉,带着玉去应酬,然后丢了,他非常沮丧。</p><p class="ql-block"> 楚相的门客在当时就怀疑是张仪拿的,依据是张仪穷,品性恶劣,又穷又油腻的猥琐中年男,一定是他偷了国相的玉璧。结果大家怎么处置他?张仪不认,张仪就说,你找,我也没有。但是大家还是不信,酒后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但是张仪始终没承认,因为他的确没做。大家又不好意思打死他,毕竟是有学问的人,只好释放了张仪。</p><p class="ql-block"> 你想,浑身被乱打几百下,回去得成啥样?皮开肉绽,他老婆又是气又是恨又是可怜他说,唉,你还是不要去读书去游说了。如果您不读书,不游说,不跟他们喝酒,不去应酬,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不凑过去,那个板子打不到你身上。</p><p class="ql-block"> 张仪没跟他妻子争辩,他只是问了他妻子一个问题——你看我浑身打的皮开肉绽,没有一处完整的皮肤。你帮我看看,我也没劲动,把我嘴扒开,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p><p class="ql-block"> 我读到这段的时候,我就油然感到张仪对自己脑子,对自己表达能力的巨大的信任,那种骄傲油然而生。我读这段的时候,我都替他感到内心肿胀,只要我脑子还在,只要我舌头还在,我就能有这个天下,我就能兴风作浪。我有我这根舌头就够了,我这个舌头相当于30万训练有素的大军。成事的修炼者有时候需要有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脑当事,万难必解”的勇气信心和修为。</p><p class="ql-block"> 张仪的确靠这个舌头当了秦国的国相,然后他写信给楚国国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没拿你的玉璧,你却打我,差点没打死我。现在我在秦国当跟你类似的国相,你要好好守住你的国家,我要来干你了。</p><p class="ql-block">3.用人性之善成事,能让你美好的过一生</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种打打杀杀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无聊,我觉得男性是低于女性的一个物种。但是这种打打杀杀,像张仪给楚国国相写的这段话,又让我不得不内心肿胀。我觉得我能理解这些男性要逐鹿中原的雄心,动力,你可以听到激素在滋滋作响。放马来吧,中原马肥草壮,我们正好可以大大出手一试锋芒。解除内心的肿胀。要不然你干了我,要不然我干了你,男儿至死是少年,男儿从来是少年。</p><p class="ql-block"> 张仪之所以能够在秦国最后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成事,持续成事,持续多成事,根上的根上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第一,绝大多数人性都是有弱点的。第二,利用人性的弱点远远快于利用人性的优点。第三,因为人性弱点坚固长久持续,哪怕关系再近,关系再好,感情再深,信任再强,这一切一切的坚固都可以从人性之恶的角度去破坏。成功案例比比皆是,真正守住不去从人性之恶发起的攻击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 以上我说的是人性之恶三原则:人性之恶,几乎人人都有。人性之恶,利用起来可以有速效。人性之恶,强大的几乎无坚不摧。</p><p class="ql-block"> 好了,你可能会问我,冯老师,既然人性之恶这么厉害,你为什么不提倡人性之恶呢?</p><p class="ql-block"> 我是这么看:第一,人性有善有恶。第二,利用人性之善,也可以在中长期达到成事,持续成事,持续多成事的目的,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成事修炼者。第三,既然你沿着善可以走,沿着恶也可以走。为什么不沿着善走?尽管他慢一点,但他持久。同样是一生,既然能够美好的过,为什么要不美好的过呢?生活是这样,工作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4.张仪连横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这二点</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结束这一课之前,我还要举两个小例子。这两个小例子话都不多,但是意义不小,跟张仪说魏襄王那段相对长的话是有很重要的关系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这么说的:</p><p class="ql-block"> “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p><p class="ql-block"> 战国一共有七国,除了秦国之外,还有六国。六国除了齐国,另外五国,楚赵魏韩燕联合在一起打函谷关,秦国人一出兵,一抗衡,这五个国家的军队都败了。</p><p class="ql-block"> 刚才说的虽然朴素无华,但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那些搬弄是非,不是那些人性弱点,不是那些漂亮的权谋。秦人能打,秦国有实力,实力怎么产生的?根上是因为商鞅变法。大家要记住这一点,秦国能打这一点,是张仪能够破坏苏秦组的六国联盟这个局最根本的原因。简单说一遍, 秦国能打,能胜,是张仪能破坏六国反秦联盟最主要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张义说魏襄王之前还发生一件事,除了刚才说的五国军队攻函谷关,让秦人全给打败了。另外这件事就是“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苏秦跟人争宠,被人家杀了。他组的局,设计的六国联盟,因为他已经死了,联盟进一步得到了弱化。</p><p class="ql-block"> 秦国又能打又能胜,苏秦又被人干死了,张仪看准了时机,觉得时候到了,时机成了,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用自己一根舌头帮助秦国迅速统一了天下,以上就是张仪说魏王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