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斯洛文尼亚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巴尔干半岛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斯洛文尼亚。这是一个小国,国土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口约213万。历史上曾被奥匈帝国统治多年,1918年加入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成员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斯洛文尼亚于当年6月25日宣布独立,是最早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的国家之一。1992年加入联合国,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07年成为申根区成员,并开始使用欧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洛文尼亚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就属于发达地区,独立后自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首都定在卢布尔雅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洛文尼亚西面是亚得里亚海,其海岸线长达46.6公里,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是每一个旅游家梦想的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布莱德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在斯洛文尼亚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有一个由“三头山”冰川融化而形成的蓝色小湖,占地1.45平方公里,这就是斯洛文尼亚最著名的景点——布莱德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湖水清澈迷人,近看绿如碧玉,远看蓝如宝石,因而也获得了“冰湖”、“山上的眼睛”、“上帝之眼”、“阿尔卑斯山的一颗蓝宝石”等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心有一个岛,岛上有一个袖珍的教堂,这是一个建造于17世纪的“圣母升天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直担心欧洲人分不清这些同名的教堂,因为在欧洲,叫“圣母升天”的教堂太多了。现在我不担心了,因为每个欧洲人心里,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堂,而教堂顶上,连接的都是天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岛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人力船,为了保护环境,这里禁止机动船行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艄公都是年轻魁梧的帅小伙,一人独自撑起双桨,船儿在碧波中荡漾。来回同乘一条船,不会混乱,不会落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岸后就是九十九级台阶,相传如果新郎能将新娘抱着走完台阶,他俩的婚姻就会圆满幸福。如果恋人携手登上台阶,就会永远相伴相随。因而,很多年轻人结婚都要到这里,相信能得到美满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岛不大,沿着湖面修有小路,可以环岛一周。岛后面有一个小码头,可以在这里租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这些年轻人,我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划过这样的小船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日里,几个好友或家人,悠悠闲闲,租一叶小舟,漂浮在“大观楼”湖面,或荡漾于“翠湖”之中,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年轻人羡慕退休可以去旅游,年迈之人则感叹:年轻才是资本,夕阳不如朝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莱德湖又称“仙女湖”。传说雪山仙女在阿尔卑斯山脉遇到了牧羊人阿尔曼,俩情脉脉,一见钟情,就在喜结连理前一天晚上,阿尔曼不知为什么突然带着羊群逃离阿尔卑斯山。雪山仙女知道后非常愤怒,用融化的雪水将阿尔曼及羊群困在了小岛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论故事真假,斯洛文尼亚人民是真实的拥有了这个湖。如果说它真是“上帝之眼”的话,那小岛就是上帝的眼珠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卢布尔雅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布尔雅那——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来之前都不知道它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但从今以后,我的记忆库中有了它的位置,直到永远永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布尔雅那在斯洛文尼亚语中是“被爱之城”的意思,而更多的人称它“龙城”,因为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来了一条长着双翼的恶龙,它兴风作浪,烧毁民房,吞噬牛羊,<span style="font-size:18px;">危害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事惊动了希腊王子伊阿宋,他与恶龙大战三百回合,终于收服了恶龙,并让恶龙变成了卢布尔雅那的守护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瓦河穿成而过,河上有桥多座,其中最出名的就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龙桥</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龙桥始建于1901年,原名“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桥”,是为了纪念奥匈帝国的皇帝而建。由建筑师乔治.扎尼诺维奇设计,原设计以翼狮雕像装饰桥头,后因屠龙神话深入人心而改为青铜飞龙,“龙桥”也就由此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三重桥</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原来只有一座主桥为石拱桥,建于13世纪,侧桥是为缓解交通压力在1929~1932年由建筑师约热.普列赤涅克设计增健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站在三重桥上,不管我用什么办法,都拍不出一张体现三重桥原貌的照片,只能“航拍”。无奈,只有“借”一张照片来显现庐山真面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市政厅</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我又一次遇到了难题,在查这个市政厅的建筑日期时,网上真是众说纷纭,相差甚远。总结下来,认为比较靠谱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最早建于中世纪,现在的市政厅是1717~1719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卡罗.马丁努齐设计和重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建筑风格有的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式,也有的说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我们都不是历史学家和建筑专家,就没有必要去争论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楼是城市博物馆外,二楼以上现在的市政府仍在办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罗巴喷泉</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罗巴喷泉争议较少,普遍认为是1715年由著名设计师弗朗西斯科.罗巴仿造意大利罗马的四河喷泉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罗巴喷泉又叫“三河喷泉”,是为了纪念三条著名的河——萨瓦河、卢布尔雅尼察河和克尔卡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圣尼古拉教堂</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卢布尔雅那教堂。始建于1262年,原为罗马式教堂,于1361年毁于火灾。1701年启动重建,1708年完工,重建后改为哥特式建筑,钟楼高40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圣方济会报喜教堂</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该教堂始建于1646~1660年,其特征就是粉红色外立面和早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它的名字也有很多种叫法,这里就不再纠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叫它——</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粉色教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2008年被列为斯洛文尼亚国家遗产,并于1993年进行了翻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i>——普列舍伦广场</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普列舍伦广场是以斯洛文尼亚伟大诗人弗兰茨.普列舍伦的名字命名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普列舍伦广场前面是三重桥,后面是粉色教堂,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石碑,石碑前面是普列舍伦的青铜像,上方是女神缪斯手持月桂树枝的雕像。碑高9.6米,普列舍伦铜像高3.5米。1991年,斯洛文尼亚政府在这里宣布独立,这个广场见证了斯洛文尼亚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独立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普列舍伦是斯洛文尼亚专门描写爱情悲剧而著名的民族诗人,他的《十四行诗的花环》中的第九首被用作斯洛文尼亚国歌的歌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列舍伦描写爱情的诗歌,很多都是他的真实写照,情节是那么的悲切动人。他一生命运多舛,终年49岁,留下许多的惆怅和悲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符队告诉我们:普列舍伦雕塑正前方那一排房子的二楼,曾经住着他倾慕的姑娘。设计师让普列舍伦手持诗书,双眼凝视那排房子,这样的安排,是有深远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急忙拍下了这张照片,可惜忘了问符队是哪一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一夜的时间,我们行囊中的第二站就这么轻易地从指间滑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再见了,斯洛文尼亚!你驻进了我的记忆,留在了我的《美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未完待敬,请期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