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历残酷战争~千年古刹昭仁寺

君子不器

<p class="ql-block">长武县有着丰富历史故事和文化积淀,可惜的是这里可以看到的历史遗迹已经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昭仁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东街。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系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浅水原(今长武附近)大战中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所建,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系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浅水原(今长武附近)大战中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所建,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p> <p class="ql-block">千年前在长武曾发生极为惨烈的战争,昭仁寺便是越历并记载了这场战争。昭仁寺屹立千载不倒(宋朝修复建)也是奇迹,奇在它的建筑结构有史以来仅此一座。</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无一根立柱,亦无通架大梁,仅以九根横梁与十八个支点(俗称“九梁十八担”)通过杠杆原理层层叠压,形成“八卦悬顶”的独特结构。</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15 米,砖木结构,殿内无一立柱和通架大梁,采用八卦悬顶式,九梁十八担架叠拱起,民间俗称“一担挑八角”,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殿斗拱仅施于柱头与转角,形制简洁疏朗,既承重又兼具装饰性。屋顶举折平缓,檐角飞翘却不显张扬,整体线条刚柔相济,是初唐建筑庄重内敛的美学风格。梁架间以“叉手”“蜀柱”等构件加固,结构严谨,历经地震仍岿然不动,成为研究唐代建筑技术的“活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昭仁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架椽,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基座高1米,前有月台。大殿平面用檐柱12根,柱头用阑额、普柏枋联接,阑额至“一担挑八角”,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昭仁寺大殿,转角、柱头、补间各施斗栱一朵,斗栱结构简单。殿内无柱,也不用七架梁,梁架由 4根角梁和4 根转角梁架叠的八卦悬顶方式起拱,承托檩条和椽子。明间两缝平梁则由四根角梁后尾挑托。平梁上置蜀柱和叉手承托上平榑和脊榑,结构精巧,深符力学原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匠通过精密的榫卯连接,将屋顶重量均匀分散至四周梁架,宛如空中悬阁,民间形象地称之为“一担挑八角”,成语“勾心斗角”原意即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据传,当时修建此殿的工匠曾留言,“后世若要修缮此殿,必无我等之智,将多出一梁”。此语在后世修葺大殿时确被验证,足见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超人的智慧才华。若这些工匠现于今世,绝对称得上是大师级别。这种以力学计算替代传统梁柱支撑的智慧,比欧洲哥特式飞扶壁结构早数百年,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交响诗”。</p> <p class="ql-block">昭仁寺历经千年风雨,既记录着唐初浅水原战役的历史烟云,也保存着古代工匠的营造智慧。</p> <p class="ql-block">钟不知历经了多少年风霜雨雪,尽管残破但钟声以然清脆悦耳。</p> <p class="ql-block">它见证了世界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有“豳州昭仁寺碑”一通,唐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文,传为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手书,碑文3500余字,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书法秀丽遒劲,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寺内最出名文物为唐贞观四年(630)石碑1通,高3.6米,宽1.5米,碑额镌“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9个篆字。唐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文,传为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手书,碑文共40行,每行44字,皆为寸楷。</p> <p class="ql-block">豳州浅水塬(今长武县城)选址建寺并立碑。其目的在于纪念战死的亡魂(包括敌方将士),树立自己正面形象,为自己统治服务。这一方面表现出唐太宗李世民对追随自己战死疆场的亡灵的追思,也显示了唐太宗不计敌仇、慈悲仁善的宽广胸怀。</p><p class="ql-block">这是建寺和立碑的主要原因,也是表面原因。但是在这个表面原因背后,还有一个人人都难以启齿的原因。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掩饰和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肯定。也就是在立碑两年多,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率领亲信数十人,在玄武门截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太子建成和亲弟弟李元吉,随后为了以绝后患,又杀死哥哥和弟弟的十个儿子,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让位给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都是碑上记载的历史史实。</p> <p class="ql-block">溯源长武县,秦始皇27年,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北上屯边,见这里原高水浅,关隘险阻,又忽见鹑鸟飞跃,便取名鹑觚县,它在今天的长武县东部。宋、金、元、明、清时期,长武历经体制变迁,废合并设,终因地处陕甘宁交界,是关中通往西北部的重要门户,成为丝绸古道名副其实的“盐马关市”和“旱码头〞。历史上的长武人来车往,商贾云集,是中国西北重要的边关要塞和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仁寺也是县博物馆,馆不大可看的宝贝不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藏品精美</p> <p class="ql-block">牛拉战车,头回遇见。</p> <p class="ql-block">古驿道,车辙印</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可以看到的也就是昭仁寺和东岳庙天济殿(只剩修复的空殿未开放)。</p><p class="ql-block">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其书法与其他唐碑有所不同,气清而遒丽,势爽而不滑,骨力劲健,体妍韵清,刻工精美传神,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