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啦!

喜上眉梢

<p class="ql-block">  站在花垣县委党校新址的窗前,望着十八洞村连绵的青山,指尖轻轻摩挲着手机里存满老校区影像的相册,恍如隔世。三十载光阴流转,这片承载着我半生记忆的土地,早已将根须深深扎进我的生命里。</p> <p class="ql-block">  1991年的秋天,我背着行囊踏入湘潭大学哲学系,在那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光点亮了我的求学之路。四年后,青涩的我怀揣着理想与憧憬,于1995年7月来到花垣县委党校,开启了教书育人的新篇。</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花垣县委党校坐落在花垣县花垣镇建设西路80号(现312号),平房、砖木房错落,锈迹斑斑的铁门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初来乍到的我,是单位里最年轻的面孔,站在讲台上,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羞涩地向学员们自我介绍“我叫袁喜喜,女,今年23岁,然后……”然后就不知说什么了,最后竟蹦出了一句“我还没有结婚”,引得学员们哄堂大笑,说“小袁老师,你是要征婚吗?”</p><p class="ql-block"> 瘦小的我,够不到黑板,就搬来板凳,站在板凳上在黑板上板书,那字歪歪斜斜地能从黑板左下角扭到右上角,像蚯蚓在爬行。学员们打趣地对我说“小袁老师,常说字如其人,你的字真赶不上你人漂亮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5年入职花垣县委党校的我</p> <p class="ql-block">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包容、宠溺下,我在教学科研上大胆试大胆闯,第1年就作为学校骨干教师为领导干部们讲授党的基本理论,几年后就担任学校教研室主任;1998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7年10月,被聘为党建高级讲师;2008年,荣获湖南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获评湘西州党校系统首届名师名课;2010年8月,被任命为副科级的教研室主任,开启了“双肩挑”的工作模式;2020年3月,被提拔为分管教学科研的教育长;2022年11月,被任命为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  跌跌撞撞中,走着走着,就三十年啦。</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三十年里,我历经了六位校长,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花垣县委党校人的奋斗。</p> <p class="ql-block">  <b>难忘记</b>,上世纪90年代,花垣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极其薄弱,除了一栋只有2间教室的办公楼兼教学楼的4层小楼房外,其余全是破旧低矮的平房,没有大报告厅,没有学员宿舍、学员食堂。每年年底举办三四百人的村支书培训班,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挑战。我们得提前1个月通知租住在平房里的租户们暂时搬离,把房子腾出来给我们做学员宿舍、食堂、教室。租户们搬离后,我们开始打扫卫生,垃圾如山,我们根本搬不完,于是运来沙子盖在垃圾上,暂时遮丑,时任副校长的欧治中说这是“猫掩屎”。清理厕所也不容易,那时是旱厕,大家卫生习惯也不好,地上拉得全是屎尿,我光靠近就会哇哇作呕,别说打扫了。杨昌玉大姐买来石灰,大把大把地撒在地面上,待干后,再组织年长点同事们用铲子把这些脏物一点一点铲进粪坑里。</p><p class="ql-block"> 卫生解决了,接下来解决学员住宿问题。我们把长椅子搬进房子里,买来椿木板,锯成床板放在椅子上,打成通铺,向附近农民买来干稻草铺在床板上,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里的旅馆租来床单被子铺上,住的问题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来布置会场,杨明顺师傅去搭电接灯,其他人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大会堂借来大长椅子、火盘,放在礼堂,摆成一圈一圈的。张志文副校长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上标语贴在会场,我们再请来电影院的放映师傅将音响和电影幕布装上,会场也算布置完毕。</p><p class="ql-block"> 然后解决学员吃的问题,我们用塑料布临时搭了个棚子,杨明顺、隆吉秀两师傅负责案板和掌勺,吴金智师傅负责煮饭,杨昌玉、麻莲娣、郑邦群、刘春冰等女同志负责洗洗刷刷打下手,石英沛老师负责烧火,欧志中副校长负责司宴。再临时请一些附近村民来帮忙上饭、上菜、上碗筷、发火加炭。一切就绪,通知村支书们来校培训。每每村支书培训班结束,我们都累瘫了,好多天恢复不了元气。</p><p class="ql-block"> 1996年,毛亚雄同志被任命为花垣县委党校校长,为解决党校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让党校拥有像样的教室、学员食堂、学员宿舍,他带领班子成员,向县领导作了一次又一次汇报,打了一个又一个请示;去了州设计院一趟又一趟,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跨越2个世纪,花垣县委党校终于建成了1栋教学楼、1栋学员宿舍(敬德楼)、1栋学员食堂(修业楼),并为教职工集资修建了1栋教职工宿舍。</p><p class="ql-block"> 2009年,花垣县委党校在全州党校系统率先升格为副处级单位。</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的花垣县委党校校园</p> <p class="ql-block">改造提质后的花垣县委党校校园</p> <p class="ql-block">  <b>难忘记</b>,曾经,基层党校老师身份很尴尬,说是老师,却没人把你当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教过的一位学员当着我的面也没有叫我老师,有人提醒他,他竟理直气壮地说"党校老师算什么老师?!"地方的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也不包括党校教师。基层党校教师活得很憋屈。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基层党校教师生存状况漫谈》发表在了《湘西论坛》上。</p><p class="ql-block"> 2017年,彭中辉同志接任花垣县委党校校长,很快,第33个教师节来临,照旧,地方的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也没有党校老师的份。教职工们提议,别人不邀请我们,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庆祝呢?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表彰先进。以彭中辉校长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响应教职工们的提议,让工会策划了“勇攀高峰,开心寻宝,喜庆第33个教师节!”活动。“哈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花果山上,从此,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别人过教师节啦,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2017年,我们在花果山喜庆第33个教师节</p> <p class="ql-block">  <b>难忘记</b>,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要求十八洞村“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从此,精准扶贫从十八洞出发,开启了中国扶贫的精准扶贫时代。牢记总书记嘱托,十八洞村先行先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脱贫奇迹。2016年,在湖南省首批退出贫困村行列。202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不仅自身脱了贫,还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感动中国,影响世界,成为了新时代红色地标。 </p><p class="ql-block"> <b>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b>。</p><p class="ql-block"> 怎样讲好十八洞脱贫攻坚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呢?这是欧昌银同志接任花垣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后要做的事。2020年一上任,欧昌银同志就增设了校务委员,配强了党校领导班子。明晰了党校办学思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从严治校、开放办校、服务兴校。确定了党校奋斗目标,把花垣县委党校打造成为“教育培训中心、党性锻炼中心、红色教育中心、研究咨政中心”。提出了我们的办学办法: “把书读进精神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堂搬进乡野间”。</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改装了进德楼、修业楼,变成了准三星标准的学员宿舍;改装了学员食堂,学员食堂有了宴会厅;教室装上了宽大电子显示屏及音频接收设备,实现了3个教室同时同步授课、录课。新建了读书吧、健身房、塑胶篮球场、誓词广场、公共厕所;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绿化亮化美化,实现了无线网校园全覆盖。创造了党校速度,2020年3月开始改造老办公楼,4月7日,我们搬进了装鉓一新的办公室,腾出进德楼改造成学员宿舍。5月中旬,学员宿舍进德楼、修业楼装修完毕。5月15日,迎来首期对外培训班:醴陵市第一期扶贫干部培训班。5月25日,学员宿舍进德楼、修业楼住进了首批客人:花垣县茶叶技术培训班学员。在花垣县委党校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学员学在党校、住在党校、吃在党校的梦想。当晚我们在党校报告厅为学员播放电影《十八洞村》,校园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呈现出了党校从未有过的热闹景象。</p><p class="ql-block"> 在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同时,2020年4月19日至22日,欧昌银常务副校长带领我校一行14人,从西向北向东向南,前往汨罗市委党校、浏阳市委党校、汝城县委党校学习取经“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精品党课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激发、党校管理制度化”等。并于2020年4月22日中午12点,借用汝城“半条被子”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会议室,举行了我校的4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欧校长向全体教职工发出了“勇担使命,走好党校新长征路”的动员令。</p><p class="ql-block"> 为走好党校新长征路,花垣县委党校每个人都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相继开发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十八洞样板》、《十八洞村:从贫困苗寨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完美蝶变》、《贫困苗寨焕新颜——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十八洞村的幸福密码》、《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伟力——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成功实践》等特色专题课程,《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穿针引线,绣出致富路》、《精准扶贫首倡地 “互助五兴”再启航》、《饮水思源感党恩》、《我们脱单啦》、《美丽边城 红色印记》、《茶洞对联 文化边城》、《“草鞋州长”的红星岁月》、《云端上的大桥:一跨惊天地,匠心永传承》等现场教学微党课,编写出了本土特色教材《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故事汇编》,打造出了十八洞村、矮寨大桥、边城茶峒、永顺塔卧等现场教学点。从2020年5月15日,首期对外培训班——醴陵市第一期扶贫干部培训班开班,来花垣开展党性教育、爱国教育、异地教学、现场教学、党建活动的络绎不绝,光2020年,我们就承办了28期对外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1321人次。</p><p class="ql-block"> 2020年,花垣县委党校获评州级标兵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花垣县委党校获批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份,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和党员教育中心到花垣县调研考察,对花垣县委党校用好用活十八洞红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8日晚,湖南新闻联播用了45秒报道了花垣县委党校组织学员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情况;</p><p class="ql-block"> 2022年,花垣县委党校2名教师获评“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优秀教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22日,欧昌银常务副<span style="font-size:18px;">校长</span>在汝城“半条被子”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向全体教职工发出“勇担使命,走好党校新长征路”的动员令。</p> <p class="ql-block">  <b>难忘记</b>,2021年,我们参与了建党100周年献礼片:微电影《我的家在十八洞》的剧本写作和演出,没想到真把自己编进和搬到了十八洞,以十八洞为家。</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杨杰同志接任花垣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落实好县委的要求,谋划和筹备将花垣县委党校部分教学功能迁到十八洞,与十八洞党校一体办学,共同用好十八洞红色资源、讲好十八洞故事,弘扬好脱贫攻坚精神,把十八洞党校打造成新时代红色教育新高地。2023年8月18日上午,“十八洞党校”、“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在十八洞村当戎寨举行,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成新,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克军,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出席并共同揭牌,花垣县委党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揭牌仪式。2023年11月3日,十八洞党校正式对外运营,全球减贫与发展论坛在十八洞举办,30多个国家大使、200余名中外嘉宾走进十八洞党校,全球近6.7亿人次关注活动盛况。</p> <p class="ql-block">2021年,我们在十八洞飞虫寨拍摄微电影《我的家在十八洞》</p> <p class="ql-block">  <b>难忘记</b>,花垣县委党校与十八洞党校一体办学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彰显特色、开发课程、优化服务、理顺机制,县领导给我们提出了“突出特色、课程为王、服务至上、理顺机制”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2024年初,江敏同志担任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2024年3月底,花垣县委党校部分教学功能正式搬迁至十八洞党校,与十八洞党校、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合署办公。为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任务,花垣县委党校人真正成为了三“披”干部(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披肝沥胆),大力实施“五名工程”(名校、名师、名课、名库、名线),致力将十八洞党校打造成新时代红色教育新高地,以“十八洞之窗”展示“湖南之为”、“中国之治”。</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本土特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多个本土特色课程集体备课组,夜以继日,开发出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勇争先建设现代化新苗寨——十八洞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青山悦人目,“锰都”焕新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花垣“答卷”》、《树立正确政绩观 书写为民新答卷——从十八洞巨变看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绩追求》、《非遗进课堂》等特色专题课程,《牢记嘱托当先锋 首倡之地党旗红》、《碧水东流映初心——清水江治理的花垣答卷》等特色现场教学微党课。</p><p class="ql-block"> 挂牌成立“湘西州委党校十八洞分校”,与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韶山干部学院、湖南大学、湖南省工商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等党校、高校、职校积极合作,建设高水平师资库、课程库。选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组建和培训本土讲师团队,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实现了对外培训课程、师资定制化服务。</p><p class="ql-block"> 我们综合运用讲述式、案例式、访谈式、体验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大大提升,《领航的旋律》、《品读红色家书 传承红色基因》、《非遗进课堂》等课程,能听、能读、能唱、能演,学员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悟,不断赞叹:“没想到十八洞党校这么小的一个党校,会有这么好的课,有理、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围绕“红色铸魂、绿色打底、古色增韵、金色见质”主题,打造出了“红色党建”、“绿色生态”、“古色文化”、“金色产业”四条精品现场教学线路和无数个现场教学点,以十八洞村为核心,从十八洞出发,将大湘西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串联成线,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 我们内设了学员部,专门负责学员管理、带班服务。把十八洞党校打造成了大学生见习基地,选聘见习生协助带班服务,组建了优质带班团队,金牌班主任不断涌现,服务不断优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十八洞党校,十八洞党校红色教育创新模式引领热潮,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恍30年,我早已把党校当作自己的家,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这里的一人一事,都镌刻着我生命的印记。闲暇时,我总爱举起手机,记录下党校的点点滴滴,将它们制作成相册、短视频,我多希望每一个瞬间都成为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30年啦,岁月染白了我的青丝,小袁变成了老袁,喜儿变成了白毛女。说要给我颁发“在党校30年”勋章的领导已调离党校,大家忙得脚不沾地,没人在乎我已在党校工作30年啦,更在意的是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买了很多光辉岁月向日葵和勋章菊种在我的院子里,纪念我这30年的党校岁月,致敬我的30年党校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