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甘肃省博物馆

阳光老人(刘振成)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总面积43000平方米,平面呈“山”字形,中间五层、两翼三层,是一座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等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珍贵文化遗存,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为特色。甘肃省博物馆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宣传、教育、文化、旅游和外事活动的中心阵地和重要的场所,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预备役国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甘肃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通常指铜奔马、人头型器口彩陶瓶和魏晋意识图画像砖。 ‌‌</p><p class="ql-block">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标志性文物,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其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的造型展现了力学平衡之美,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多次出现在中国邮票上。该文物由青铜铸造,通高34.5厘米,重7.3公斤,融合了艺术与工艺技术,反映了汉代对良驹的推崇。 ‌‌</p><p class="ql-block"> 人头型器口彩陶瓶</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彩陶瓶,1982年出土于秦安县大地湾遗址。瓶口为少女头像造型,瓶身绘有三角金叶纹和飞鸟纹,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的崇拜。 ‌‌</p><p class="ql-block">魏晋意识图画像砖</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嘉峪关魏晋墓葬,描绘了头戴黑巾、手持文书的骑手形象,展现了丝绸之路文书传递的场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游牧民族游牧图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2025年7月5日参观时用手机随拍的,供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