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火的七月读中国

雪花儿飘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流火是盛夏的篇章,柳丝的缝隙因为偶有凉风穿过而令人兴奋,粉白的莲朵因美成池塘韵脚而让人沉迷。然我却为俩孙儿的诵读视频陶醉到不知所以。</p><p class="ql-block">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p><p class="ql-block">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p><p class="ql-block"> 聆听大孙儿诵读李白的《蜀道难》,高耸入云的山峰,梦寐以求的理想,山高水险的艰难,欲穷千里的雄心,一个个动感的画面在一板一眼字的朗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有一个巨龙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p><p class="ql-block"> 再听小孙儿诵读阿紫的《读中国》,抑制不住的热血沸腾。也许是被孩子的激情所感染,也许是潜意识里喜欢阿紫的文字,反正随着孙儿的抑扬顿挫,我在长长的时空隧道里一边穿越,一边思考。</p><p class="ql-block"> 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俩和他们这代人都是冲破云霄的雄鹰!</p><p class="ql-block"> 他俩读中国,一个是对“危乎高哉”的无畏,一个是对“巨龙腾飞”的仰视。满满的爱国 情怀浸染着我,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影响着我。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想不欣慰都难。</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这是稚嫩的童声,这是深情的吟诵,这是与华夏先祖燧人氏的盈盈对话。谁都知道,是燧人氏用“钻木取火”的伟大发明让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也可以说,钻木取火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大标志。</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这是少年的激情,这是铿锵的宣读,这是对晚清学者王懿荣的隔空表白。文字的溯源,文明的传承,历史的验证,仿佛都在一字一句中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林木,雄飞雌从绕林间。”</p><p class="ql-block"> 关切和警示的递进,牵挂和艰险的关联,每一句词都在孩子的动情演绎中呈现出强烈的有声画面。迎难而上不畏惧,下定决心不徘徊。这不是当下飞速发展的中国所必须持有的态度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听到了赤诚,听到了温暖,听到了深沉的炽热和爱。这是一个九岁孩子读出来的吗?是。</p><p class="ql-block"> 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看到了苏轼,看到了王维,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当那句“思念的中国”从孩子唇中轻轻掠过时,就像流火的七月漫过一丝清凉。它不是冰激凌般的冷,而是蜜雪冰城般的爽。我真是醉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一行行文字间游走,在一句句唐诗里品读,在一声声诵咏中回味,五千年文明已经或正在植入孩子们心中,注入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在红旗漫卷的西风中,读繁荣昌盛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诵读视频依然在回放,他们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柔情似水。</p><p class="ql-block"> 那是当下与历史的对话,那是五千年文明画卷的壮阔波澜,那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那是让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的华夏征途。</p><p class="ql-block"> 文明的火种正在传承,先祖的营养正在汲取,激荡的黄河水正在奔流。当海峡对岸阴云密布时,当有人对异国月亮顶礼膜拜时,当星条旗声称针对中国无人机进行国家安全调查时,中国人正站在巨人肩膀上远眺,中国人正站在国际舞台上炫舞,中国人脊梁里的炎黄骨血正在沸腾。</p><p class="ql-block">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1900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绝不是今天孩子们誊写进试卷的豪言,而是少年心中萌发的新芽。</p><p class="ql-block">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李白的一句词不假。但它更是留给后人的警示。残垣断壁?上。陡峭险峻?上。否则怎会看见“万丈悬崖峭壁空,一川草色涨青红?”</p><p class="ql-block"> 荡漾起嘉兴红船的七月流火,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解读,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标志。从嘉兴红船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联合抗日到解放战争,从中共一大召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一次都是历史教育的熔炉,每一步都是色彩鲜红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我们必须读懂地崩山摧,读懂天梯石栈。因为这贯穿着安史之乱的长安沦陷和虎门销烟的民族觉醒。我们更需读懂复兴希望,读懂众志成城。因为这连接着天安门城楼的红旗飘扬和富强和谐的中国梦想。</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读什么?读长江和黄河,读历史和底蕴。</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读什么?读长征的悲壮,读嘉兴的红船。</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读什么?读激情与自信,读境界和胸怀。</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读什么?读担当和奋斗,读开放和超越。</p><p class="ql-block"> 读中国,就要读精准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读中国,就要读七月流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典文澜散文作业“七月的流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