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华严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之一,以辽金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著称,占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依《华严经》得名,兼具佛教寺院与辽皇室宗庙性质。其建筑群坐西朝东,体现契丹族“拜日”习俗,布局严谨,分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和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两部分,现存30余座单体建筑多为辽金原构与清代重修。华严寺壁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佛教壁画群,以近900平方米的恢弘幅面和精湛的重彩技法展现佛教艺术巅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作为亚洲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其单檐庑殿顶设计继承唐代雄浑风格,内部采用“减柱造”技术(仅用四根金柱支撑),创造出开阔的内部空间。殿内五方佛造像融合契丹文化特征(如八字胡、耳环),成为研究民族交融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保存着辽代“天宫楼阁”木雕藏经柜,内部38间柜子雕刻辽代生活场景(如农耕、狩猎),被誉为“海内孤品”。殿内合掌露齿菩萨像突破传统庄严范式,被郭沫若称为“东方维纳斯”。</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外檐斗拱采用“双杪双下昂”七铺作设计,内部藻井结合“天宫楼阁”小木作技艺,展现辽代工匠对不同尺度构件的精准掌控。</p><p class="ql-block">大殿台基下发现的辽代柱础石上同时出现契丹文字与汉族云纹图案,印证了民族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辽代皇家敕建的华严寺兼具佛教修行与皇家宗庙功能,供奉辽代七帝画像,形成“佛寺+太庙”的罕见格局。其坐西朝东的布局(主殿面向东方),与契丹族崇拜太阳的信仰紧密相关,体现政教合一的制度特色。</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华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9日被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确定为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