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祠游记

天马行空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集历史、建筑、艺术、宗教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和“三晋文化之源”。</p> <p class="ql-block">晋祠最初为纪念西周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原名“唐叔虞祠”,后改称晋王祠,简称晋祠。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公元前11世纪),据《史记》记载,周成王“剪桐封弟”,封弟弟叔虞于唐(今山西一带),后改国号为“晋”,晋祠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圣母殿是现存最完整的宋代木构建筑代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建造融合政治、宗教与建筑技艺的巅峰成就‌。‌</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共有43尊宋代彩塑‌,主像为叔虞之母邑姜,其余为侍女、宦官像,人物神态生动,衣纹细腻,被誉为中国雕塑史精品。‌‌</p> <p class="ql-block">周柏‌,树龄3000余年的古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是西周时期所植,现存一株,树干粗壮需数人合围,象征长寿祥瑞。‌‌</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世界桥梁史上的孤例。‌‌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之称,其十字形立交结构比西方同类设计早700年‌。古人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沼中多鱼,故名“鱼沼”。高空俯瞰沼上桥梁如展翅飞鸟,故称“飞梁”。跨越1500多年,这座被称为“立交桥鼻祖”的特殊桥梁仍人来人往,承载着悠悠岁月。</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千年岿然的鱼沼飞梁,还是‘似诉生平’的宋塑侍女像,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古今对话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为周柏、宋代彩塑和难老泉;三宝为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到了晋祠,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8日拍摄于山西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