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纪念上山下乡70周年,重温激情燃烧的知青文化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思考那一段特殊的历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有热度的知青文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文学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广义的知青文学(作者非知青)50年代已有了,狭义的知青文学(知青写知青)出现于70年代,80~90年代进入顶盛期,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式微但仍有生命力</i></b></p> <p class="ql-block"><b><i>豫剧《朝阳沟》(1958年)是第一部以知青下乡为背景的现代戏,1963年拍成电影,1964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专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演员</i></b></p> <p class="ql-block"><b><i>编剧兼导演杨兰春中戏毕业,后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共十一大~十三大代表</i></b></p> <p class="ql-block"><b><i>《艳阳天》(1964年)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大(上千万册)的长篇小说,农村青年(回乡知青)焦淑红的形象给那个年代的年轻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浩然农民出身只读过三年小学,但是当兵早在部队学到很多文化知识,1959年进入中国作协,曾任北京作协主席</i></b></p> <p class="ql-block"><b><i>《伤痕》(1978年)虽为短篇小说但影响却很大,被认为是对知青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第一声控诉,以致于人们把后来同类型的作品都称之为“伤痕文学”,发表当年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是江苏如皋人,1970年下乡插队,1972年入伍当兵,1977年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伤痕》实际上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毕业后继续到美国留学……</i></b></p> <p class="ql-block"><b><i>《人生》(1982年)写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青年(回乡知青)追求幸福的命运悲剧,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发表当年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马云非常推崇说是改变他人生的好书</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路遥陕西榆林人,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入读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人生》是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实为《人生》的放大版)是他的代表作,荣获中国最高级别的矛盾文学奖</i></b></p> <p class="ql-block"><b><i>《我遥远的清平湾》(1983年)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用抒情散文的笔法描绘了作者在陕北黄土高原插队的生活,被王蒙评价为“如诗歌像醇酒”,出版当年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小说”</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是清华附中毕业生,1969年到延安插队,三年后因腿残疾照顾回城,小说是在病床上写的,它开启了知青文学中的一种新的怀念青春的乡恋风格,他曾任中国残联副主席和北京作协副主席</i></b></p> <p class="ql-block"><b><i>《今夜有暴风雪》(1984年)被称为“北大荒精神的文学纪念碑”,它开启了知青文学中的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主义风格,当年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梁晓声哈尔滨人,1968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农场务农,1974年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是知青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i></b></p> <p class="ql-block"><b><i>《大林莽》(1985年)是描写海南知青在开发热带雨林中悲惨遭遇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角度反思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荒唐,有发人深省的启迪作用</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孔捷生是广东南海人,1968年下乡插队,1970转到海南农场,197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长,后来去了美国</i></b></p> <p class="ql-block"><b><i>《曼哈顿的中国女人》(1992)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中国知青闯荡美国的传奇故事,创下三天卖空首印20万册的记录,被评为“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文学作品”和“中国百年畅销书”(同时列入的还有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是上海人,1969年到黑龙江兵团务农,1978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1985年赴美留学,1986年开始经商……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从当知青开始“一连串磨难中遂渐养成的倔强的性格”……</i></b></p> <p class="ql-block"><b><i>反映90年代出国热的《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是唯一全程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剧本出自知青的自传体小说</i></b></p> <p class="ql-block"><b><i>作者曹桂林北京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大提琴手),有到农村插队经历,1982年赴美“洋插队”,在乐坛和商界摸爬滚打,后来他又回北京了,最后发表的作品竟是《纽约人在北京》……</i></b></p> <p class="ql-block"><b><i>长篇小说《人世间》(2017年)写的是知青及家人在社会变迁中跌宕起伏的“平民故事”,是梁晓声后期知青小说代表作,2019年荣获级别最高的矛盾文学奖</i></b></p> <p class="ql-block"><b><i>改编成电视剧影响更大,2022年金鹰奖,2023年白玉兰奖,2024年飞天奖</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红色调的知青展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展览馆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与文学作品可以个人创作內容丰富多彩不同,展览馆基本上由政府开办,大部分知青展馆都具有红色教育的功能</b></p> <p class="ql-block"><b><i>新疆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1995年),有知青在屯垦戌边中做出贡献的內容</i></b></p> <p class="ql-block"><b><i>展馆有9000多平方米,2006年成为国家4A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i></b></p> <p class="ql-block"><b><i>思歌腾广场位于內蒙呼伦贝尔市</i></b></p> <p class="ql-block"><b><i>“思歌腾”是蒙语“知青”,思歌腾博物馆(2002年)是国内首家知青专题博物馆</i></b></p> <p class="ql-block"><b><i>它对“知青”的诠释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闪亮的符号…一种文化遗产……”</i></b></p> <p class="ql-block"><b><i>黑河知青博物馆(2009年)位于黑龙江黑河市,2018改为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i></b></p> <p class="ql-block"><b><i>现为中国最大知青博物馆(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42万平方米)</i></b></p> <p class="ql-block"><b><i>主题是“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i></b></p> <p class="ql-block"><b><i>海垦知青博物馆(2011年)位于海口市</i></b></p> <p class="ql-block"><b><i>它与中国天然橡胶博物馆,海南农垦搏物馆“三位一体”,是国家三级博物馆</i></b></p> <p class="ql-block"><b><i>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2012年)位于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广阔天地乡)</i></b></p> <p class="ql-block"><b><i>这里是毛主席批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上山下乡的发源地</i></b></p> <p class="ql-block"><b><i>延安市北京知青博物馆(2016年)</i></b></p> <p class="ql-block"><b><i>首家北京知青群体的国有搏物馆</i></b></p> <p class="ql-block"><b><i>告庄西双景知青馆(2021年)</i></b></p> <p class="ql-block"><b><i>知青在西双版纳种橡胶的展览</i></b></p> <p class="ql-block"><b><i>惠州归侨知青纪念馆(2023年)</i></b></p> <p class="ql-block"><b><i>有亚州最大柑桔场的知青展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代表性的知青名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名人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掌握材料有限只能列举部分公众人物(节省篇幅采用拼图,排名不分先后)作为知青代表,和了解知青文化的一种索引</b></p> <p class="ql-block"><b><i>蒋大为69年刘捷68年辽宁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朱明瑛66年黑龙江关牧村70年天津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姜昆68年黑龙江陈佩斯69年内蒙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刘晓庆70年四川潘虹72年沪郊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张艺谋68年陕西陈凯歌69年云南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铁凝75年河北舒婷69年福建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陈丹青70年江西马未都73年京郊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濮存昕69年敬一丹72年黑龙江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许子东70年江西杨锦麟68年福建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聂卫平69年黑龙江容志行68年广东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樊纲69年黑龙江温铁军68年山西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易中天65年新疆司马南74年黑龙江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宗庆厚63年浙江柳传志68年湖南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马尉华(招商行长)68年辽宁下乡 周小川(人行行长)68年黑龙江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陈德铬(商业部长)69年江西下乡 陈竺(卫生部长)70年江西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刘源(刘少奇儿子)68年山西下乡,董良翮(董必武儿子)69年河北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周秉和(周恩来侄子)69年陕西下乡,周秉建(周恩来侄女)73年内蒙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邓楠(邓小平女儿)70年陕西下乡</i></b></p><p class="ql-block"><b><i>邓榕(邓小平女儿)69年陕西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朱玉珍(朱德孙女)63年黑龙江下乡</i></b></p><p class="ql-block"><b><i>刘建(朱德外孙)69年黑龙江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王毅69年黑龙江傅莹69年内蒙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崔天凯69年黑龙江沈国放68年江苏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i>李克强74年安徽王岐山69年山西下乡 </i></b></p> <p class="ql-block"><b><i>张德江68年吉林李源潮68年江苏下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习近平的知青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在众多知青名人中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习近平,《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对我们了解知青文化有特别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b><i>1969年习近平下乡时不满16岁,父母受文革冲击被下放了,原八一中学也被解散了,和别人哭着离开北京不同,他是笑着离开的,因为留在北京更加不好受</i></b></p> <p class="ql-block"><b><i>在线上可参观习近平插队的梁家河村</i></b></p> <p class="ql-block"><b><i>习近平住过的窑洞还是原样,只是他带下乡的两只箱子(里面全是书)没看见,他说过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白天干活晚上读书,为借本书跑30里地…</i></b></p> <p class="ql-block"><b><i>想干出点成绩,如果说别人可以从零开始,那么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因为他爸妈),写了八次申请书才被批准入团,写了十次申请书才被批准入党……</i></b></p> <p class="ql-block"><b><i>自从他当了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干了很多实事:挖水井、办铁业社、缝纫社等</i></b></p> <p class="ql-block"><b><i>最轰动的是建起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可以用沼气来做饭还可以用来照明</i></b></p> <p class="ql-block"><b><i>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入读清华大学(他父母1978年才评反),在同年下乡到梁家河的知青当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的</i></b></p> <p class="ql-block"><b><i>2002年习近平发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在文中指出“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坚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i></b></p> <p class="ql-block"><b><i>2014年习近平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有72人应邀参会包括知青作家梁晓声</i></b></p> <p class="ql-block"><b><i>根据梁晓声回忆习近平对梁晓声说“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青是不一样的……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越要坚强”,梁晓声理解为总书记希望大家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变得更加坚强</i></b></p> <p class="ql-block"><b><i>2015年春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和他们拉家常,还送去不少的慰问品</i></b></p> <p class="ql-block"><b><i>习近平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当时我就在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做好事的工作”,总书记的这番话非常暖心,正如他所力推的精准扶贫和反腐倡廉非常的深入人心,满满的正能量</i></b></p> <p class="ql-block"><b><i>说到知青文化这是再好不过的典范了</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