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南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1988年3月)</b></p><p class="ql-block"><b>南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又称南沙海战、赤瓜礁海战,</b>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越南人民军海军于1988年3月14日在中国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发生的武装冲突。<b>南沙海战捍卫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打击了越南入侵者的嚣张气焰。</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的战争背景:</b></p><p class="ql-block">南沙自古为中国领土。南越一直觊觎南海诸岛,早在1956年,就派兵入侵南沙群岛,声称拥有主权。1960年至1967年,南越又多次侵入中国南沙安波沙洲、南钥岛、双子礁等15个岛礁,破坏岛上原有中国主权碑和建筑物。1973年7月至1974年12月,南越侵占了南子岛、敦谦沙洲、鸿庥岛、景宏岛、南威岛、安波沙洲共6个岛礁。</p><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26日,北越从南越手中接管了以上6个岛礁。北越之前曾出版地图承认中国主权对西沙、南沙诸岛的主权,南北越统一后,越共当局对中国援助需求的减少。1976年6月,越南出版的地图将西沙、南沙诸岛划入其版图,将南沙群岛改名“长沙群岛”,划归“福绥省红土郡福海乡”管辖,此后,开始了积少成多的蚕食步伐。对于越南的入侵,中国政府1974年收复西沙以后,一直以外交手段为主争取主权。</p><p class="ql-block">1985年后,苏联在金兰湾增驻20多艘舰船,对中国进行威慑。南沙群岛北端距离中国海军航空兵最南部的海南陵水机场还有900公里,当时中国飞得最远的歼8-2作战半径只有800公里,无法提供掩护。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沙海域,越南海军比中国有天然的地理优势。</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末,中越边境冲突接近尾声。中国正急于在改革开放中闯关攻坚,争取进入关贸总协定,在国际上以缓和为主。越南当局自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党内就一直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主流派领导人主张从柬埔寨“脱身”,改善对华关系,以“巩固社会主义阵地”,集中力量发展国内经济。</p> <p class="ql-block"><b>南沙观测站建没风波(1):</b></p><p class="ql-block">1987年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十四届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全球平面联测计划》。该计划要求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并决定由各国负责建设本国境内的海洋观测站,将来所得观测资源,由各国共享。《联测计划》明确要求中国建立五个海洋观测站,其中中国大陆沿海建三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建一个。建于南沙群岛的海洋观测站编号为“74”。</p><p class="ql-block">其后,海洋委员会设在西太平洋的机构在马尼拉举行了第五次会议,再次就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进行协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由中国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符合国际法,因此得到包括越南代表在内的与会国代表的一致通过。1987年5月和10月,中国海军会同中国国家海洋局两次派舰船到南沙群岛勘察选点。同年11月,74号站定点在永暑礁;与此同时,中国海军控制了永暑礁以南40海里的华阳礁。</p> <p class="ql-block"><b>南沙观测站建没风波(2):</b></p><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永暑礁74号海洋观测站完成设计,1988年1月起,中国工程部队开始向永暑礁运输施工器材,越军随即派兵先后抢占周边岛礁。于1988年2月开始施工。执行施工任务的是登陆舰929编队,计有舰船10艘,工程人员400余名。但在选点、设计和开工期间,越南当局突然反悔,认为中国建站和巡逻活动“妨碍越南船只的航行,侵犯越南主权”,撤换了在海洋委员会上投赞成票的代表,并让越南外交部发表声明,“要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进行干预”。中越两国在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本来就存在的“争议”进一步激化,越南当局多次派舰船抵达我永暑礁周围侦察和骚扰,并企图派人登礁与中国对抗。越南当局确信其在南沙群岛拥有军事优势,认为驱离中国海军没有多大风险,至少“可以破坏中国建立海洋观测站的目的”。</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3日,中国海军奉命前往南沙群岛赤瓜礁等岛礁进行考察;次日,越南海军侵入对中国考察人员实施武装挑衅,率先开枪打伤中方人员,中方指挥官下令还击,击沉越方武装运输船两艘,重伤越军护卫舰1艘,夺回永暑礁等六座岛礁。</p> <p class="ql-block"><b>双方参战兵力:</b></p><p class="ql-block"><b>中方:主要指挥官:刘华清</b>(中央军委副秘书长)、<b>陈伟文</b>(海上指挥员)</p><p class="ql-block"><b>3艘护卫舰(502号、531号、556号)</b>,有58名官兵登上岛礁。</p><p class="ql-block"><b>越方:1艘护卫舰(605号)+2艘武装运输船(504号、505号)</b>,有43名官兵登上岛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起因<1>:</b></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4日,中国海军掩护工程部队将部分建站施工器材运上永暑礁,次日起,越南171舰队、125运输旅先后派出武装人员侵占永暑礁周围五个岛礁,对永暑礁形成包围。1月23日,我海军552编队到达南沙群岛,在太平岛外停住一个星期,期间营救了一名越军潜逃的士兵周子宗。1月31日,越南海军派出两艘武装运输船,满载着建高脚屋的各种器材,直奔永暑礁。担任警戒任务的中国海军护卫舰队迎面拦截,越军被迫放弃抢礁行动。</p><p class="ql-block">1988年2月18日下午,中国海军和越南海军同时抢登华阳礁,各自插上国旗对峙。越南851号扫雷舰将炮口对准中国南拖147号船,中国162南宁号驱逐舰用主炮对准851号扫雷舰水线,中国508宜宾号护卫舰瞄准851号驾驶台。双方对峙3个小时,后越军撤离。中国6名守礁官兵苦守40多个小时,直到建成高脚屋。</p><p class="ql-block">考虑到局势危险,战斗随时可能爆发,中国海军增兵南沙。1988年2月22日,502编队又日夜兼程赶到南沙海域,与先前抵达的南海舰队湛江基地的162编队和东海舰队的510编队会合。<b>三支编队会合后,由陈伟文统一指挥。</b>随后各舰按计划展开,162编队和510舰编队负责在永暑礁到华阳礁海域巡逻,保卫永暑礁施工的安全。502编队则在南薰礁附近海域巡逻,并视情况执行考察各岛礁和占据岛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在预想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筹划了“一切应该采取的措施”后,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主持制定了一份有关南沙斗争部署的建议书,并于3月10日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起因<2>:</b></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2日,风浪稍有减小,南浚613疏浚船第三次进军永署礁,进行海洋观测站的施工。越军从金兰湾驶出两支编队,一支扑向赤瓜礁,一支驶往鸿庥岛,前者准备侵占赤瓜礁。12日晚上,正在南熏礁附近巡逻的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接到敌情通报,越军派遣HQ604船、HQ505登陆舰驶往九章群礁西南端的赤瓜礁,想在该礁建高脚屋。502护卫舰全速向赤瓜礁驶去;次日下午14时25分,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抵达赤瓜礁,17时左右,502舰雷达发现3艘越南舰船向赤瓜礁方向驶来,502舰做好战斗准备。傍晚时分,越南海军HQ604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抛锚,HQ605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东北5.5海里的琼礁抛锚,HQ505号登陆舰在赤瓜礁西北1.1海里的鬼喊礁抛锚,准备抢占三个礁盘,越605舰的甲板上还出现许多活动的工兵。502舰队决定首先确保赤瓜礁,与越军形成对峙局面,等待后续舰艇增援。21时15分,中国海军531、556舰赶到,556舰监视琼礁方向,531舰和502舰汇合。23时50分,502舰派6名舰员由王正利带领,驾驶小艇登上赤瓜礁,于次日凌晨1时多将中国国旗插上礁盘,端着冲锋枪在中国主权碑旁守护。</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战斗进程[1]:</b></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4日6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放下一条装载着全副武装的越军和构筑工事用的材料的木船,强行登上赤瓜礁。同时,中国海军531号和556号舰艇赶到赤瓜礁海域。至7时30分,<b>。</b>并在赤瓜礁北侧插上两面越南国旗。中国海军由502舰李楚群他们准备把越军小船的系泊缆绳砍断,并拔掉越南的国旗。政委用高音喇叭喊话,要求越军退出中国领土,此时中国海军舰队后。续登陆人员上礁,502舰有33人上礁,531舰有25人上礁,<b>登礁中国总人数增加到58人。</b>中方海上指挥所要求参与对峙的编队寸步不让,但同时要力争避免流血冲突,决不首先动用武力。此时在<b>赤瓜礁礁盘北边是58名中国官兵和五星红旗,礁盘东边站着43名越南官兵和金星旗。双方在相距210米的礁盘上武装对峙。</b>7时50分,502舰政委李楚群带领7名士兵,驾着小艇绕过敌船,驶向礁盘。越军船头的2挺机枪已瞄准中国小艇,并操起高音喇叭说:“中国小艇开近了,不能贻误战机,否则,不是一名合格的越南军人。”小艇驶近缆绳,跟礁上的越兵只有十几米远,礁石、船上越军均不敢开枪。李楚群带领七名战士拿着菜刀、匕首等,驾着小艇绕过敌船,驶向礁盘。中国海军战士龙田山和吴海金配合砍断了越军小船的系泊缆绳。越舰向我舰开火,水面激起串串水柱。</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战斗进程[2]:</b></p><p class="ql-block">8时20分,海上指挥所发出命令:“把他们挤出礁盘”。守礁的十几个战士与越军护旗人员发生冲突。杜祥厚折断越南旗杆,反潜兵张清赶上,收缴了越旗。一名越军举枪向张清瞄准,杨志亮伸出左手抓住越军枪管向上托。越军枪响,杨志亮左臂顿时被子弹击穿,通信兵迅速报告越方首先开枪的信息。礁上中国军人立即开火反击,礁上一片混战。中国军人一边反击,一边按既定方案迅速后退,以利中国海军高射机枪火力支援。同时,越604船上的高射机枪同时瞄准中国502舰扫射。8时47分10秒,海上指挥员陈伟文下令:“还击!打沉它!”;20秒后,502舰上的机枪开火。紧接着,前主炮射出第一发炮弹,炸飞了敌船上的机枪。502舰上的37毫米炮、100毫米炮一齐开火。射击九分钟后,敌604船起火下沉。8时57分,越军登礁人员打出白旗投降。赤瓜礁战斗爆发后,位于鬼喊礁的越南海军505登陆舰以40毫米炮向中国舰队射击,编队指挥所命令531舰反击,531舰距离30链(3海里)边机动边射击,当即向越505舰发射7发100毫米炮弹,其前炮被摧毁,驾驶台起火。为避免沉没,505舰挂起白旗向鬼喊礁抢滩后搁浅,531舰因自身故障无法排除,未能击沿505舰,随后越军<b>505舰燃烧了多日,被彻底烧毁,虽然后来拖回越南军港始终无法修复。</b></p><p class="ql-block">琼礁方向,556舰于9时15分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立即对越605武装运输船反击,越605船中弹起火,指挥台被击毁,船体倾斜严重,甲板上水。9时37分,556舰停止射击,<b>越605船于当晚沉没。</b></p><p class="ql-block">由于越南当时拥有苏-22攻击机和反舰导弹,中国海军编队在结束战斗以后,迅速收拢人员,加强防空,以18节高速撤离战场,回到湛江军港。</p> <p class="ql-block"><b>刘华清将军指挥了南沙海战:</b></p><p class="ql-block"><b>刘华清1982年起担任海军司令员,1987年11月起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b>1988年3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刘华清将军正在主持军委的一个会议,围绕着如何推进空中加油技术和在西沙建立机场展开讨论。会议室的门突然被匆忙推开。秘书满脸焦急地快步走到刘华清面前,低声汇报:“报告首长,刚刚收到南沙前线急电,越南军队派人强行登上赤瓜礁,插上他们的国旗,我军已开始对峙,但越南舰队火力压制,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冲突。”刘华清深吸一口气,沉默几秒后猛然起身,声音如洪钟般响起:<b>“好大的胆子!南沙打起来了?打就打!既然要打,那就坚决打好”</b>!当有人小心翼翼地开口:“刘副秘书长,这种事情是关重大,是否先向上级领导请示一下”,不等对方说完,刘华清猛地拍桌打断道:<b>“事到如今,还请示什么?战机稍纵即逝!既然越南人敢挑衅,那就一定要坚决反击!能占的岛礁,全部占上去!这里的一切责任,我一人承担”。</b></p><p class="ql-block">会议最后确定了三条作战原则:第一我军不能主动挑起冲突。第二我方不能率先开枪让冲突升级,如果越军强制登陆我方岛屿,要将他们立即驱逐。第三我军不能示弱助长敌军士气。</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刘华清果断下令散会,与同在会议的洪学智将军一道,匆忙离开会议室,直奔作战指挥室。赶到指挥室后,他迅速调取前线战报,了解当前战况。南沙海域的赤瓜礁上,我海军502舰和531舰已经与越军展开激烈对峙,情况愈发紧张。刘华清用力抓起电话,一边下令全线戒备,一边向南沙部队传达指示:<b>“告诉前线部队,坚决顶住压力,只要对方敢先开枪,就狠狠打回去!一定要把每一寸领土守住!我们不能主动挑事,但更不能让敌人欺到头上”!</b></p><p class="ql-block">此刻,南沙赤瓜礁的前线情报仍不断传来。刘华清站在作战图前,目光扫过每一个标注的岛礁位置,<b>“命令部队全员备战,占领岛礁,决不能有丝毫退让”。</b>随后,刘华清与洪学智将军一同乘车赶往南沙作战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战果与伤亡情况:</b></p><p class="ql-block"><b>中国方面:</b>舰艇编队中上礁考察队长杨志亮1人受伤,无人员死亡。收复华阳礁、永暑礁和赤瓜礁三座岛礁。随后中国海军又接连收复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三个岛礁。</p><p class="ql-block"><b>越南方面:</b>伤亡84人。其中3人死亡,61人失踪,11人负伤,被俘9人。被击沉武装运输船2艘(604船、605船)、重伤登陆舰1艘(505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中央军委表彰有功人员:</b></p><p class="ql-block">南沙海战结束后,<b>中央军委对参与保卫南沙岛礁的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予以嘉奖,邓小平亲自签发对海上指挥还击作战的陈伟文的嘉奖令,陈伟文于1988年9月1日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海军少将军衔。</b></p><p class="ql-block">参加战役的<b>南充舰(502)、鹰潭舰(531)、湘潭舰(556)被授予了集体三等功。</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中国政府对南沙海战低调处理</b></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越南驻华大使馆递交了抗议照会。中国政府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方式,对海战经过没有过分渲染,直至3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才对外界公开披露了这次武装冲突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b>南沙战争给中越两国带来的反思:</b></p><p class="ql-block">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深有感触地说:“南沙海战后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多少年来心里那种隐隐约约受制于人、受辱于人的感觉没有了,堵在心头的一口气也顺了”。中方也避免冲突扩大,不愿通过军事手段激化矛盾,以维持与东南亚国家的稳定关系。 主张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故选择以控制岛礁为主,而非彻底驱逐越南。此后越军又试探性地占领了我两个岛礁,中方也未强行驱离。</p><p class="ql-block"><b>这场海战,打掉了越南在南海的嚣张气焰,结束了我们在南海无立锥之地的窘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我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空中力量不能有效覆盖南沙群岛的问题也暴露无疑,这也促进了中国后来对空中远程作战力量的大力建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越方3月14日抢占岛礁失败后为什么没有组织反击?</span><b style="font-size:18px;">首先是越方自己觉得军事力量没有中方强大。</b><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就是1986年和中国为敌的黎笋去世后,要和中国改善关系的阮文灵执掌最高领导权。陆上和中国的边境战争也在减弱,不想在在海上加剧紧張局势。以免破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南海永暑礁现状:</b></p><p class="ql-block">以永暑礁为基点,我国海军现在已经建成了108平方公里的礁面。永暑礁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礁,而是我海军的重要军事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南沙海战的深远意义:</b></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无数次地用严正声明、照会等抗议越南等国抢占南沙岛礁而没有取得效果后,<b>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使用武力反击宣告对南沙的主权,填补了建国近四十年来无法在南沙群岛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空白。</b></p><p class="ql-block">南沙群岛翻开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①、观测站顺利建成</b></p><p class="ql-block">南沙海战结束后,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设工程一切顺利,越南海军对中国多个礁盘建设均不敢阻拦。1988年8月,海洋观测站顺利竣工,包括可以停靠5000吨级舰船的码头与航道,一块相当于20个篮球场大小的人造陆地,和一幢80多米长的两层主体楼房。</p><p class="ql-block"><b>②、中国政府在控制的南沙群岛六个岛礁建立主权石碑(1989年8月2日)</b>。</p><p class="ql-block"><b>③、加速了我军南海军事设施建没步伐</b></p><p class="ql-block">南沙海战半个月后,刘华清召集多个部门,就航空装备如何适应南沙斗争需要进行专题研讨。会上形成了两套方案:一、对现役歼击机进行改装,延长其飞行半径和滞空时间;二、启动空中加油机工程。此后,修建西沙机场成为共识。1991年5月,西沙机场验收通航,海军航空兵进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