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

积善为宝

<p class="ql-block">家居家具建材行业,面临的巨大考验!</p><p class="ql-block">各大龙头企业营收,利润急剧下跌,</p><p class="ql-block">行业收缩转型期?现金流?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寒冬还未结束,春天何时到来?</p><p class="ql-block">靓家居和欧派都在家居领域有自己的特点。</p><p class="ql-block">靓家居规模和欧派类似,不过从平均工资看,欧派的18.6K远超靓家居的9.1K。欧派1994年就成立了,产品线超广,像全屋定制、衣柜等多领域都有涉及。2023年胡歌成为代言人,这让欧派形象大增。欧派定位中高端,产品设计美学与实用兼具,质量上引进德国生产线,各环节都把控得很好。靓家居在这些方面似乎没那么突出。但选择哪个还得看个人需求,如果预算有限,靓家居可能是个选择;</p> <p class="ql-block">东易日盛成立了27年,曾被称作是“国内家装第一股”!在过去,放眼整个家装行业,都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大家对它的期待值也是拉满的。</p><p class="ql-block">但在2024年,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导致上千户家庭装修停滞。拖欠金额、公司负债率达到97%,几乎爆表。今年,就连总部大楼都要被拍卖出去。曾经的龙头老大如今落的一地鸡毛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不已。2024年总营收为12.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出现了11.71亿元的巨额亏损,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三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注:2022年亏损7.445亿元,2023年亏损2.085亿元)。更为严重的是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2024年末净资产为-11.07亿元。</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家装行业尝试自救,包括转型存量房业务、拥抱数字化浪潮、实现规模化透明管理,但如今似乎只剩一地鸡毛。据新快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有近两百家家装企业宣告破产。“东易日盛们”为何“装”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2014年2月,东易日盛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家装第一股”。2020年7月,雷军旗下的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小米武汉)与东易日盛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东易日盛这个家装公司协同销售小米旗下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智能家电。</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小米武汉以1.39亿元受让东易天正持有的2100万股,成为其重要股东。但雷军的这笔投资曾被人称为其最后悔的投资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2年,东易日盛在全国拥有了100多家门店,但开店的各种开销成本直线上升,给公司带来了财务压力。</p><p class="ql-block">据市界报道,东易日盛深圳的公司光是店面的租金,每个月就要用掉60万元。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2021年的时候就进入了下行周期,对家装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从2022年开始,公司每年都在亏损。先是2022年~2024年期间,东易日盛亏了将近11亿元。公司负债率从70.10%变成97%。还有消费者投诉东易日盛出现停工甚至是还没进场施工的情况。有的消费者甚至向银行申请了装修的贷款,结果却陷入了停工的困境,每个月还依然要付银行3万多的贷款。</p><p class="ql-block">关于停工的原因,东易日盛给出的回应是:资金链断裂!由于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导致债权人采取诉讼等形式来进行财产保护,东易日盛有不少资产都被查封了。</p><p class="ql-block">投资者们眼见着东易日盛的股价萎靡不振就算是亏钱也要撤退。</p> <p class="ql-block">曾育周,男。被称为“整装校长”,先后成立广东靓美客住宅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宅靓配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现任广州市创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广州市工商联常务委员、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p> <p class="ql-block">靓家居创始人选择不归路让人叹息</p><p class="ql-block">市场浮沉起落,对老板是个极大考验</p> <p class="ql-block">作为知名装企靓家居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曾经的辉煌也是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装饰行业,这些年,企业越大,压力越大,越容易出现意外,其实也不是意外,只是无力回天。</p><p class="ql-block">靓家居停业公告</p><p class="ql-block">无力继续经营。</p> <p class="ql-block">  进入2025年家居建材行业一片哀嚎,很多大的家居卖场,“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都撑不住了,开始出现大量倒闭。做中低端的建材批发市场,形势更是严峻,很多商家支撑不住关门倒闭。做批发的还好一些,因为前几年积累了一些客户,还能苟延残喘,零售店基本很多都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洪涛股份源于1985年成立的深圳市洪涛装饰工程公司,隶属于深圳国资,而1989年,刘年新就当上了这家国资企业的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刘年新出生于广东梅州,自小写得一手好字,这让他的起点比很多人都要高一些,20多岁就已经当上梅州兴宁县二轻局的团委干部了。</p><p class="ql-block">刘年新不仅字写得好,还有一颗适合做生意的大脑,于是,很快就被调到了深圳霓虹工艺厂当厂长,干了几年,又调到了洪涛装饰。</p><p class="ql-block">在洪涛装饰,刘年新一展所长,从副总经理一路升迁到总经理、董事长,到2003年洪涛装饰启动企业改制,刘年新带着管理层和职工买下了所有股权。同样深陷危机的还有洪涛集团。近日,这家建筑装饰界的头部企业发布“待岗通知书”,称“2024年6月18日股票价格低至0.56元,基本宣告洪涛公司股票将退出A股市场。鉴于此,公司目前无力筹集持续经营所需资金,又无外部资金注入,导致主营业务无法持续开展,处于全面停产停业状态。因此,公司决定,自2024年6月20日起公司所属在职员工全部待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直接评价刘年新的跨界是否成功可能有失偏颇,但洪涛股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肯定是划水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算一算洪涛股份上市以来的投入产出,2009年IPO募资7.8亿,2014年非公开募资8.5亿,2016年发行可转债12亿,总共的募资额是28亿。</p><p class="ql-block">但上市这些年来,如果拉通计算,洪涛股份是没挣到钱的,2009-2017年合计利润仅12亿,但2018-2022年就累计亏了17亿,加上2023年预计的亏损3.5-6.5亿,即使取个中间值5亿,总成绩也是亏损10亿。</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从投资者身上拿走28亿,做了10几年生意,总共亏了10亿,而现在账上没钱了,还变成了包袱。</p> <p class="ql-block">洪涛股份成立于1985年,距今也有快40年,洪涛股份于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今年刚好上市15年。字字都是他自己以及家人,却句句不提洪涛股份的7万多名股民,他们蒸发的钱呢?又该找谁拿?而在2015年的时候,刘年新的财富达到了峰值,以90亿元排在第358名,然后慢慢缩水,在2021年的时候,以25亿元排在第2398位。</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刘年新的这波操作把很多不知情的网友给感动了,但深交所第一个不认,于6月17日火速发关注函。</p> <p class="ql-block">根据退市新规要求,沪深两市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就会被实施交易类强制退市,即面值退市。</p><p class="ql-block">从5月31日至6月20日,*ST洪涛的股价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哪怕后续5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没办法突破1元,提前锁定“面值退市”。目前洪涛股份被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为“*ST 洪涛”,6月20日收盘价为0.5元,市值为8.78亿元。2018年亏损了4.19亿元,2019年盈利了7975万也补不回2018年的窟窿。</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一路连着下滑了,2020年亏损3.33亿,2021年亏损2.11亿,2022年亏损7.49亿,2023年亏损15.37亿,4年连亏28.3亿元!2025年4月25日,从A股转入老三板的深圳装饰公司龙头企业深圳洪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洪涛股份”)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公司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p> <p class="ql-block">广田集团的董事长是叶远西。叶远西是广东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高材生。于1993年成立于广田集团。从“领军”到“领跌”</p><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在这股热潮下,1983年底一位21岁的广东汕尾年轻人来到了深圳,1991年他离开国企下海,并于1993年创办了广田集团(工商资料显示1995成立)。他就是叶远西,广田集团创始人。</p><p class="ql-block">这家以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在叶远西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经过近15年的发展,于2010年9月29日迎来了高光时刻。这一天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2482。广田集团是最早介入房地产精装修领域的民营企业,并开创了与大型房地产公司全面战略合作的先河。早在2007年,广田集团就开始承接恒大的相关业务,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每年从恒大集团获得35亿元的装修施工业务,并逐年增加约10亿元的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得益于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精装修市场也随之迅猛增长。加之“押宝”恒大这个“大财神”,广田集团发展可谓顺风顺水,迅速成为国内建筑装饰企业的领军企业。其官网显示,公司在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排名第二,不仅获得过国家级“鲁班奖”,还荣膺《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其“广田”商标也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成为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广田经营业绩触顶开始一路下滑的“分水岭”。这一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加之疫情三年对市场的冲击,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龙头房企出现连环“暴雷”,对下游行业也造成巨大冲击。</p><p class="ql-block">过去几年,广田集团业绩断崖式下滑,惨不忍睹。2018~2022年度公司营收分别为143.98亿元、130.46亿元、122.46亿元、80.36亿元、35.64亿元,2022年较2018年下降了108.34亿元,降幅达75.25%。同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持续亏损,其中2021年亏损55.88亿元,2022年亏损了53.11亿元。今年7月14日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净亏损5亿~10亿元,比上年同期亏损增加112.28%~324.5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营收断崖式下滑,经营利润连年亏损,截至2022年末*ST广田已经出现资不抵债。其2022年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107.86亿元,同比减少33.5%;总负债158亿元,同比增加0.73%;总负债率146.49%,同比上升49.78个百分点。净资产-50.15亿元,同比减少1039.14%。</p><p class="ql-block">经历30年的跌宕,广田集团从籍籍无名到行业“领军”,花了十几年时间,从“领军”到“领跌”,则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不禁令人唏嘘。截至2022年末*ST广田逾期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单位借款本金56.84亿元,发生多起诉讼,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2022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53.11亿元,连续三年亏损。</p><p class="ql-block">广田集团曾连续4年上榜“深圳500强”,2015年总市值一度超过260亿元。如今却连150多万元的债务都还不了,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目前,公司市值已跌至不足40亿元,跌幅近九成。广田集团被申请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第一大客户恒大集团拖欠其巨额工程款,导致现金流断裂。</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末,广田集团对恒大集团应收款项原值总计88.7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原值为63.46亿元,合同资产原值为25.24亿元。由于彼时恒大已经爆雷,账款短时间内无法收回,已计提减值准备68.3亿元。所以在重整计划中,广田集团剥离了如应收恒大集团工程款、亏损子公司股权等非核心资产。仅保留了如红岭北建工数智大厦、货币资金、优质项目应收款项等资产。</p> <p class="ql-block">广田集团董事长于琦作了《凝心聚力启新程 踔厉奋发向未来》主题讲话。于琦指出,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浴火重生的一年,通过重整,广田集团已成为唯一一家深圳市国资控股的上市装饰企业,在特区建工集团平台上的发展更加如虎添翼。 依托特区建工集团,与兄弟企业强强联合,以"房建主体+装饰”、“房建主体+幕墙”等形式进行业务拓展,把特区建工集团战略融入为广田业务模式;与特区建工集团其他二级公司一起,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把装饰业务开拓为项目全链条综合服务;联合其他优秀设计企业,深化设计、提升品质,把优势化为胜势;构建覆盖建筑装饰全产业链业务体系和总包集成服务,打造集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等于一体的数字化装饰示范空间。搭乘深圳特区建工企业航母,形成优势叠加和“1+1&gt;2”的融合效果,展现新广田、新形象!</p> <p class="ql-block">特区建工集团领导、广田控股集团董事长、广田集团董监高及领导班子出席会议。特区建工集团副总裁,广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琦作年度总体工作报告,广田集团副董事长范志全作年度经营工作报告,党委委员、副总裁白雪主持会议。各分公司经营层,设计院院长,职能中心部门经理级以上人员以及2024年获奖表彰人员等参加会议。广田集团: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8亿元</p><p class="ql-block">广田集团(002482)4月22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8亿元,同比下降24.42%;归母净利润亏损2.0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1.2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9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9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亿元,上年同期为-9900.33万元;报告期内,广田集团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9.70%。</p> <p class="ql-block">金螳螂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公司创始人是朱印良。公司在朱印良的带领下,成为了全国建筑行业百强企业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凭借着朱印良与许家印的商业交情,从2007年起,恒大开启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和金螳螂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广田集团也在同年与恒大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金螳螂连续第22年蝉联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第一。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拥有室内装饰、幕墙、景观、软装、家具、机电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设计施工服务能力。已组建一支800多人的项目经理队伍及5万多人的产业工人队伍。去年实现营收201.87亿元,净利润10.24亿元。</p> <p class="ql-block">公司累计荣获 144项“鲁班奖”,559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近期代表项目包括阿里杭州全球总部、喀什高台民居、深圳美术馆与图书馆、深圳美高梅酒店等。</p><p class="ql-block">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金螳螂积极“走出去”,重点发力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并在香港、柬埔寨、越南、迪拜、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展开属地化布局,参与了老挝万象亚欧峰会官邸别墅、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300亿的应收款希望渺茫。首先得搞明白一点,金螳螂只是装修公司,这300亿可以说是绝大部分是材料供应商和施工班组劳务公司的被拖欠的钱,金螳螂本身就只有一点点利润和少许的垫资在里面,因为干金螳螂的活合同付款约定基本都是没有预付款,按月进度报进度款按70-80%支付,至于能不能拿到手另说,所以说大部分还是那些因此倾家荡产的材料商和施工班组包工头的钱。</p><p class="ql-block">只有资金流回笼,才能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国家应该恢复一些企业的信贷额度</p><p class="ql-block">只要平时信用良好,就应该拉一把,救救企业,也是救救经济!</p> <p class="ql-block">2023全国建筑装修排名榜</p><p class="ql-block">原来的广田落榜前十名</p> <p class="ql-block">2024年,18家A股上市装饰企业年报已全部披露。数据显示,这18家企业合计营收达890.43亿元,但总盈利为-43.724亿元,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堪忧。从营收情况来看,仅江河集团、郑中设计、建艺集团三家实现增长,其余15家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7家增长,11家下滑,其中中天精装降幅最大。</p> <p class="ql-block">从应收应付款来看,截至2024年末,18家上市装企的应收款总额达到519.19亿元,应付款总额为584.35亿元,13家应付款大于应收款,其中维业股份差额最大,应收38.77亿元,应付104.98亿元,应付款占总资产比例高达74.61%。</p> <p class="ql-block">2024年,18家A股上市装饰企业年报已全部披露。数据显示,这18家企业合计营收达890.43亿元,但总盈利为-43.724亿元,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堪忧。从营收情况来看,仅江河集团、郑中设计、建艺集团三家实现增长,其余15家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方面,7家增长,11家下滑,其中中天精装降幅最大。</p> <p class="ql-block">江河集团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24.06亿元</p><p class="ql-block">3月19日,江河集团(601886.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江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224.06亿元,同比增长6.93%。其中建筑装饰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213.10 亿元,同比增长 7.08%;医疗健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0.95 亿元,同比增长 4.05%。公司实现净利润 7.72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3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4.19 亿元。</p> <p class="ql-block">由于经营困境,*ST建艺、*ST东易、*ST宝鹰3家装企存在退市风险,ST中装、ST瑞和、ST柯利达3家也存在重大风险。</p><p class="ql-block">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以及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等多重因素。同时,从近期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来看,上市装饰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行业下行趋势明显。(注:奥视装饰头条将于明日总结装企2025年一季度业绩)</p><p class="ql-block">综合来看,装饰行业已进入深度洗牌阶段,行业将继续下行,奥视老杨预测,上市装饰公司可能会一半退市或易主。在此形势下,行业企业需摒弃侥幸心理,立即迅速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谋求新的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稍早前,澎湃新闻报道,今年6月下旬,长沙润府小区B地块3栋的一位业主,对精装房进行微改,拆除客厅吊顶后发现,客餐厅承重梁下端多根受力主筋被人为切断。随后,9栋、10栋的业主也纷纷撬开天花板,并看到了承重横梁被程度不同破坏。这三栋共314户业主,都是188平方米的大户型。</p><p class="ql-block">“一般精装修微改不会动吊顶,但他家改动比较大,把客厅吊顶全拆了,发现承重的横梁被切了一块,主筋裸露并且是断裂的。”10栋业主谭女士介绍,接着,另外几户搞装修的业主也打开了吊顶,并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业主们这才陆续意识到,“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是普遍的,家家户户都是这样。”</p><p class="ql-block">3栋、10栋都是两个单元4户,总楼层33层,共264户;9栋是一个单元2户,总楼层25层,共50户;三栋楼一共314户,都是同样188平方米的大户型。业主们对超过200户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发现100%的房屋承重梁支座混凝土被凿损,90%以上出现主筋裸露、绝大多数箍筋被切断。</p><p class="ql-block">7月15日,长沙市住建局答复业主称,该承重梁安全隐患是在项目精装修施工时,厨房吊门轨道安装不规范所致;检测结果显示,被切混凝土梁为楼面次梁,局部破损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不过,专家建议业主待修复加固后,再正常使用房屋。</p> <p class="ql-block">经济大环境好转,家居,家电,建材,装饰行业才会水涨船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p><p class="ql-block">我的建议是,对这些行业的增值税,应该有所侧重,降低增值税,降低信贷成本,这样有助于企业度过难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继红星美凯龙创始人兼总经理车建兴、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相继被留置后,富森美公司董事长刘兵也被留置了!</p><p class="ql-block">家居卖场三巨头曾经是市场的弄潮儿,在大干快上房地产的年代,他们财源滚滚,攻城拔寨。谁又能想到,现在的他们会混到如此境地?是什么让他们一败涂地?</p><p class="ql-block">按说以他们的胆识和能力,不应该让公司轰然倒地。即便是有非正常因素,也不应该三人相继垮台。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殊途同归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居然之家的巅峰是在2017年。它不仅把店开向全国,报出了223家店、年销售608亿的好成绩,同时,其囊括消费服务可谓360度无死角。家具建材装修、养老健身食品、数码娱乐海淘……只要一睁眼,出门逛一圈,时不时便会和居然之家打个照面。走访居然之家在西安的两家卖场发现,整个商场内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到人来光顾,一排排导购无所事事地站着,有些店铺还处于黑灯状态。居然之家加盟店经理张兵(化名)回忆,他是2016年加盟的居然之家,当时的加盟费是500万到1000万不等,当初加盟主要是为了它有一些工厂、建材的资源,以及招商优势。起初也确实挣到一些钱,但随着疫情以及房地产行业萎靡,现在也只能勉强维持。</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约535.96亿元,负债总额达329.03亿元,净资产约206.93亿元。一年内的短期借款14.74亿元,较年初增加34.74%;账上现金27.07亿元,同比大幅缩水51.85%,较年初缩水了四成。</p><p class="ql-block">再看实体店,普遍经营不景气。</p><p class="ql-block">以西安为例,目前共有七家居然之间卖场,三家为直营,四家为加盟。</p> <p class="ql-block">刚上市时,居然之家估值超过356亿,而今市值已经跌到224亿,缩水四成。今年6月,汪林朋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业绩补偿,所以,手上的股票,随之解禁。</p><p class="ql-block">股票解禁后第三天,他就迫不及待,卖出套现了。</p><p class="ql-block">一个礼拜之内,他减持了2%的股票,套现超过4亿。</p><p class="ql-block">此番向金隅转让股份后,汪林朋的持股比例已经降到43%,两次套现共拿到近27亿现金。</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低点进行套现,只能证明一句话:</p><p class="ql-block">7月27日,家居行业传来重磅消息——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林朋坠楼身亡。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居然智家内部人士处证实了该消息,“是今早离开的,现在还在调查中,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p><p class="ql-block">其实不难发现,2025年一开始,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老板都好像坚持不下去了,4月份的纺织大佬毕光钓、5月电梯大佬刘文超、6月百亿北市公司董事沈康明,他们都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减税降费,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发行国债,盘活整体经济,给企业家信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p><p class="ql-block">那些人中龙凤,尚且举步维艰</p><p class="ql-block">我等牛马,小虾米,无名小卒</p><p class="ql-block">又岂能事事顺遂?</p><p class="ql-block">放下执念,无欲则刚,</p><p class="ql-block">追求越少,幸福越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底,威亚森被曝工厂停产,供应商围堵厂区搬运设备抵债,经销商自发筹资500万元试图挽救品牌,却因实际控制人张伟平携款失联而彻底绝望。</p><p class="ql-block">事件曝光后,威亚森的崩塌轨迹被逐一还原: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员工仅剩130余人、2022年就曾提交解散备案却继续经营,甚至被曝出订单拖延、以次充好等问题。这场闹剧不仅让经销商和供应商血本无归,更将门窗行业“高杠杆扩张、低质量运营”的弊病暴露无遗。</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最大的门窗产业集聚地,佛山拥有超6000家门窗及相关配套企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占据全国高端门窗市场60%以上份额。南海狮山、大沥等镇街以完整的产业链闻名,从铝型材、玻璃到五金配件一应俱全,孕育出皇派、新豪轩、轩尼斯、派雅等国内知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可惜了…三十年深圳海大老板*高,也曾经是深圳装饰行业的风云人物,曾经多次上过“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印象中是替自己的员工出面和某业主通过多轮法律途径给一个烧伤员工讨公道。想不到匆匆多年过去,如今看到的是“深圳海大”结业的通告…作为同时代人,感觉一个时代落幕了</p><p class="ql-block">一个品牌企业,发展多年,最后结业了</p><p class="ql-block">让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8.28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p><p class="ql-block">能给带来什么好处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深圳某公司8月26日起彻底停工,9月5日员工搬离,宣布倒闭。</p><p class="ql-block">本来可以有希望资产盘活,但因经营困难且贷款逾期,长时间无法恢复生产,账户冻结、已无力缴纳社保公积金,停工待遇也发不了了。</p><p class="ql-block">该司董事长朋友圈曾发布救急,因某些房地产公司影响,公司贷款逾期,希望出售资产,以继续发展。</p><p class="ql-block">在深圳拥有这么多写字楼物业和地皮,可以说是金山银山根本不愁,估摸着能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最后仍无法力挽狂澜。如此高科技公司,实在是惋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房子设计合理,人性化,方便安装室外空调,维护。</p> <p class="ql-block">国内设计不合理,安装室外空调危险,说明几十年,对室外设计,安装还是水平不高的。</p> <p class="ql-block">上半年,碧桂园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31.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物业管理服务收入达136.1亿元,同比增长6.7%;社区增值服务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5.3%;“三供一业”服务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51.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碧桂园物业管理面积暂时依然第一。因为早些年碧桂园开发大批三四线城市住宅,目前大都还没成立业委会,都还属于碧桂园物业管理。然而随着碧桂园地产开发业务不断萎缩,一旦失去地产支持,碧桂园物业大概率会被各小区业委会踢出去。物业服务如果仅靠收购小物业拼量,而不是品质,早晚被淘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