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孟仲来

博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如歌,时光留声。那天,一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时光,那段激情四射的岁月好像就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色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我听到和唱过的最早儿歌。如今听来,倍感亲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为数不多的以典型人物为主角的音乐作品。其绵长动人的旋律与直白的歌词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歌唱二小放牛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词:方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曲:李劫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极的时侯,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王二小要他帶路。王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敌人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在大石头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山涧。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秋风吹遍这个村庄,它把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首创作于1942年秋的歌曲曾经唱响了晋察冀边区,唱响了全中国,传唱至今已经整整八十年了。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很多,他们牺牲时才只有十几岁,却在党的感召和培养下,用小小年纪扛起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大旗,用鲜血浇灌民族觉醒的种子。“王二小”,其实就是抗战时期无数少年英雄的集合。一首歌的背后,融合了许多真实的英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可歌可泣的壮举,才在民族危亡之际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朴实无华,曲调绵长悠扬,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创作功底。其实,凡是美的东西,多是朴素自然的,多是来自大众生活的东西。“王二小”的事迹朴实无华,但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那代人心中,我们从小不仅歌唱“王二小”,并且时时处处以“王二小”为榜样,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我们那代人的向往和使命。因为,我们那代人有坚定的信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甘于奉献是我们那代人的本色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们这代人虽然年近古稀,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如故;我们虽然不可能再上一线征战,但为后代传承红色文化的重任必须承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想把这首歌词转发给大家,以此表达我们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并让下一代人记住那段血染的历史,<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font>,永远跟党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