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庆坊已然是广州旧城改造的一张名片。闻说广州东部文冲一带也有一条比美于永兴坊的800年古村落。不禁好奇:文冲一带,只知文冲船厂,何曾有古村落?因此游兴大动,寻机前往探个究竟。</p><p class="ql-block">这天偕好友三几,驱车半小时左右,转入黄埔区腹地。文冲船厂已不复存在,代之以高楼林立,曰“万科城市之光”。在高楼环抱中,有一湖绿水,水旁祠堂一字排开,祠堂后还有古旧建筑若干排,总面积约两个足球场,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文冲幸福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幸福里”显然不是古村名称,它是由广州城中村改造项目古建筑群落活化改造而成。村改前这里确有一条古村,叫文冲村。文冲村原名乌涌,因座落在乌涌流域而得名,始建于南宋年间,至今有近千年历史。建村初期,有刘氏、简氏、陈氏、钟氏、颜氏、林氏、伍氏、李氏村民居住,现在主要姓氏是陆氏和江北三乡梁氏、陈氏、叶氏。近千年来,文冲人依水而居,渔猎农耕,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随着广州城市东扩,文冲村也被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和建没者们秉承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脉乡愁的理念,通过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复原迁建,保留了街坊里弄的城市肌理,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冲的历史脉络和人文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进幸福里牌坊便是戏台广场,广场尽头有一个临水戏台,古色古香,假山突兀,枝叶繁茂,如来到了永庆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戏台广场。</p> <p class="ql-block">戏台北面有一座方形碉楼,窗窄墙厚,为幸福里最高最老(1566年)建筑,幸福里唯二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黄埔区唯一一座碉楼,名曰文冲碉楼,俗称鹩哥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戏台南面就是南大街,从前是文冲商品交易的场所,现在大街两旁的建筑如傅亭家塾、翰章家塾、三锡家塾等,都是在城改中迁建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南大街南行有七条路,分别是毓秀里、大巷、钟灵里、仁和里、和庆里、、居仁里、长胜巷。奇怪的是这些巷里称谓并不统一,字体不尽相同,显见大多是迁建而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巷里,迎面是一方秀水,有豁然开朗之感。临湖有一宗祠八公祠一书院一字排开,古风浓郁。当中有的是原址改造,有的是迁建而来,它们一同书写着文冲村“世代源流远,宗枝翼叶长”的历史。其中的陆氏大宗祠是幸福里仅次于文冲炮楼的老建筑,建于1672年,为陆氏供奉始祖陆奉泉的宗祠,也是族内议事、喜庆设宴、族人活动的场所。是幸福里唯二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称文冲陆氏是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后人。对,就是那个写下“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的醉态老翁,那个借白莲自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的隐逸诗人。难怪他的后人都低调忍隐,生在闹市而鲜有人知晓!或者这正是他们的处世哲学?</p> <p class="ql-block">其实,近千年来陆氏也走出了多位进士举人,陆氏人家族兴旺的秘密就藏在幸福里那重修迁建的众多家塾、书院里,就藏在陆氏这百字家训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