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巧妙导入:科技之名,叩响神话之门</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最中国:盘古精神传万古》这一精彩课程,其精妙的设计与丰富的内容令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课程开篇,王老师便以科技命名为巧妙切入点,将中国探月工程、太阳探测工程、人群遗传变异图谱工程等科技项目的图片及命名一一呈现。这些鲜活的实例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王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工程与神话人物命名的关联。这一导入方式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探索盘古精神的大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二、感知精神:线索为引,初窥盘古之姿</p><p class="ql-block"> 在引导学生感知盘古精神的环节,课程采用了明确任务、学生自主活动与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王老师给出“宇宙混沌”“天清地浊”“巍峨巨人”“四肢躯干”四条线索词,让学生依据这些线索阅读神话故事,并描绘出盘古的神奇之处。学生们在自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圈画关键语句,沉浸于神话的世界。王老师则在一旁巡视指导,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随后的交流反馈环节,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在交流中,盘古的形象逐渐清晰,学生对盘古精神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氛围热烈而有序。</p> <p class="ql-block">三、深度剖析:分段解读,领悟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 课程对盘古精神的剖析可谓深入且细致。围绕四条线索词,王老师引导学生分段解读文本,剖析人物形象,进而提炼出盘古精神的精髓。从“宇宙混沌”中体会盘古沉睡万年之久,感受其诞生的神秘与神奇,强化其“宇宙之子”的神性;在“天清地浊”里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理解他面对混沌时的勇敢与决绝,提炼出“勇于开拓”的精神;于“巍峨巨人”处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雄姿,探讨他支撑天地所依靠的力量,领悟“勇于坚持”的品质;从“四肢躯干”想象盘古身体化为万物的神奇,体会他无私奉献、创造万物的伟大,提炼“勇于创造”的精神。这种分段解读的方式,让盘古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其内涵。</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回溯:文献串联,探寻传承密码</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盘古精神的价值,课程通过回溯历史,串联起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王老师依次展示了三国《三五历纪》、晋代《博物志》等文献中关于盘古的内容,并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在时光的长河中,盘古故事口耳相传,其精神也得以延续。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深刻认识到盘古精神并非一时的传说,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价值观,需要我们代代相传。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也让他们明白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五、创新拓展:科技融合,彰显时代价值</p><p class="ql-block"> 课程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盘古精神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教师介绍了华为“盘古大模型3.0”,通过新闻播报和学生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功能和神奇之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盘古精神和模型特点,分析华为公司将其命名为“盘古”的原因。更进一步,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华为首席执行官,撰写一段命名理由,体现盘古精神在现代科技中的传承。这一拓展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盘古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加深了对盘古精神当代价值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最中国:盘古精神传万古》这节课以其精妙的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精神的窗口。它不仅让学生深入认识了盘古神话和盘古精神,更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传承。这次听课经历让我深受启发,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