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37南京 第35章 ‍(新派探索微短小说)‍ 2025年9月3日是华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蜀山作品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35章历史上的主要战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20日,南京城,阴有雨,气温34度,南风2级, 整个南京城展开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活动,街道上到处是演讲的学生和老师,人民才是力量的源头,只有人民大团结才能打败侵略者,社区,集市,街上到处都是飘扬的红旗,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让城内的日特无处遁形……下面介绍一下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几位将领, 据史载:第一个战争罪犯: 松井(1878—1948)是日本陆军将领,因在侵华战争期间指挥日军攻占南京并涉及南京大屠杀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以下是关于他的关键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平与军事生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年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生于日本名古屋,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多次被派往华国从事间谍活动,自诩“华国通”,主张对华扩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侵华战争中的角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淞沪会战‌:任上海派遣军司令,指挥日军进攻上海,后率部西进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战役‌: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后发生持续数周的“南京大屠杀”,约30万华国军民遇害。松井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未能有效约束部队,纵容屠杀、强奸、劫掠等暴行。‌战争责任与审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京审判(1946-194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被列为甲级战犯,主要指控包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策划并实施侵略战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纵容部队在南京犯下反人类罪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判决结果‌:1948年11月被判处绞刑,同年12月23日执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争议与历史评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松井在审判中辩称自己“生病未直接指挥”,但法庭认定他未制止暴行,需负领导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右翼势力曾试图为其翻案,但大量史料(如《拿被日记》、幸存者证词)证明日军暴行与指挥系统的关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反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大屠杀的象征意义‌:松井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罪行成为近代日本侵略历史的重要警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华日历史认知差异‌:日本部分势力仍否认或淡化南京大屠杀,但国际学术界和远东法庭的结论已成定论。</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总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松井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关键人物,其军事行动直接导致南京惨剧。他的审判结果体现了战后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的清算,但围绕历史真相的争议至今影响东亚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位日军战犯:朝香宫鸠彦王,1887年10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皇族,是昭和天皇裕仁的姑父,伏见宫邦家亲王之孙,久迩宫朝彦亲王的第八子,两个哥哥久迩宫邦彦王和梨本宫守正王都是日本大将。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予朝香宫宫号,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结婚。他和东久迩宫稔彦王是异母兄弟,东久迩宫稔彦王小他两个月,两人在学历、军中晋升等各方面都不分先后。相比之下,朝香宫鸠彦王内敛、低调,稔彦王则外向、乐于张扬、更引人注目。朝香宫鸠彦王是日本皇族中为数不多的职业军人之一,一直在军中任职。1908年5月27日,朝香宫鸠彦王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同期同学有炮兵科的木村兵太郎。同年12月25日,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任职于近卫步兵第2联队。1914年11月27日,朝香宫鸠彦王毕业于陆军大学第26期,同期同学有后来的台湾总督安藤利吉。随后,任步兵第61联队中队长、近卫步兵第3联等职。1917年10月31日,没有任何战功的朝香宫鸠彦王凭着皇族贵胄身份,被授予大勋位菊花大绶章,让不少明治元老眼红。1921年,朝香宫鸠彦王先后任步兵第1联队大队长、陆军大学附等职务。 1922年,朝香宫鸠彦王去法国留学,作为皇太子裕仁的亲信集团,和北白川宫成久王常驻巴黎。两人均向裕仁宣誓效忠,直接接受裕仁的各项指令。主要任务是收集欧美等国政治、军事情报,特别关注欧美对日本侵略活动的反应,在日本每进行一次侵略活动后,他们就向裕仁报告欧美各国对日本的反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3年,朝香宫鸠彦王、北白川宫成久王等人驾车到巴黎郊外野餐,不料汽车撞到树上,驾车的北白川宫成久王当场毙命,朝香宫鸠彦王不仅背部负伤,而且一条腿粉碎性骨折致残。这次意外,让朝香宫鸠彦王成了“独腿分子”,并不得不留在法国疗养。在疗养期间,朝香宫鸠彦王经常去打高尔夫球,从此迷恋上了这项运动,在法国逗留时间延长,法国文化对他一生都产生影响。1925年,朝香宫鸠彦王回国后,晋升大佐,任陆军大学教官,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起,历任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朝香宫鸠彦王以激进和支持“皇道派”军人著称,二二六事件后,朝香宫鸠彦王站在政变军人一边,认为其精神可嘉,和裕仁天皇的胞弟秩父宫一起恳求裕仁天皇对发难的政变军人予以赦免。遭到裕仁天皇的严厉斥责,裕仁天皇十分生气地说:“先不论他们的精神何在,他们之所为首先就有伤国体的精华。杀害朕的股肱老臣,如此残暴的军官,无论其‘精神’如何,也不应予以任何宽恕。我绝不允许凶暴的将校胡作非为。要尽快将这一事件镇压下去!尽快!”天皇震怒道:“陆军简直是在掐朕的脖子!”裕仁认为朝香宫鸠彦王危急时刻态度不当,将他从皇室成员名单中剔除,好战的朝香宫鸠彦王从此失宠。但朝香宫鸠彦王的军权和皇道思想还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七七事变前,朝香宫鸠彦王以陆军中将的身份,视察了日本陆军精锐部队第11师团,训示在场的官兵在“大东亚战争”中展现“皇军”的威风。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2日,朝香宫鸠彦王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12月7日,朝香宫鸠彦王赶赴南京前线,接替发高烧、慢性肺结核发作、卧床而不能主持军务的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临时指挥各路日军攻占南京。在听取攻城部队汇报后,害怕大量战俘因管理不力而发生兵变,竞惨无人道地签署了一份“机密,阅后销毁”“杀掉全部俘虏!”的密令。此后,朝香宫鸠彦王又陆续签发了一系列杀人命令,以至于最简单而直接的只有四个字“全部杀掉”。 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戴维·贝尔加米尼在《日本天皇的阴谋》(伦敦海涅曼出版公司1971年版)一书第30页作了完全相同的记载。 这一命令在南京城破前后迅即层层贯彻到各部队,直接导致了日军进城后屠杀军民,并使大屠杀越演越烈。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 今朝吾在南京城陷落的当天,曾在日记中记下了该部执行这一命令的情况:“由于方针是大体不要俘虏,故决定将其赶至一隅全部解决之。”朝香宫鸠彦王为满足各部队进城“看看”的意愿,在松井的默许下,又指使负责安排日军在南京地区宿营的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武藤章以“城外的宿营地不足”和“饮水困难”为由,修改了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外宿营的命令,宣布城外的日军部队可随意在南京城内选择宿营地。命令一下,日军各部队犹如一群群恶狼,在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到处杀人放火,掠夺财物,致使大屠杀及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可以说,这历史上最残忍的血腥屠杀,完全出于朝香宫鸠彦王的一道命令,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据统计,朝香在南京所统领的第16师团,在数月时间内,屠杀了近16万军民,是其他师团加起来的几倍,《东京日日新闻》上著名的“百人斩比赛”的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正是其第16师团的。现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中,1938年1月17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从东京发给华盛顿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密电作了如下记载:“特别消息: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的来函,提供充分的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及其继续暴行的手段,使我们联想到阿提拉(公元5世纪称雄欧洲的匈奴人首领)及其匈奴人。不少于30万的平民遭到杀戮,很多是用了极其残暴血腥的手段。强抢、强奸幼童,及其他对平民的残酷暴行,在战事早已于数星期前停止的区域继续发生。”1946年至1948年,设在东京的国际军事法庭经过两年的审理,认定在日军攻占南京时,南京城及附近地区共有2万名妇女被日军强奸,有20万余人遭屠杀,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平民,市区三分之一被有意地纵火焚毁;所有值钱的物品被掠夺。1937年12月14日,为勉励攻占南京的日军,裕仁天皇面谕:“华国方面陆海军各部队,在上海附近作战持续勇猛果断,乘胜追击,使(华国)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满意。此旨传达给全体将士们。”朝香宫鸠彦王迎来了人生的“辉煌”。1938年,由于日军在上海,尤其是南京的野蛮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日本大本营不得不撤销上海派遣军建制,朝香宫鸠彦王和松井石根等人被召回日本。归国后,日本各界向英雄一样欢迎他们。天皇裕仁在叶山皇宫接见了他,同其亲切交谈,当面对其“战绩”大加赞赏,并特赐银质花瓶一对以示褒奖,同时宣布恢复其朝香宫的皇室身份。随后,朝香宫鸠彦王出任军事参议官, 1939年又晋升大将,出任贵族院议员,并兼任伤病军人会总裁,负责伤病军人的抚恤和安置工作。1942年,获一级金鹤勋章。大战后期,朝香宫鸠彦王并不甘心失败,强烈主张本土决战,还主张海陆军一体化。在裕仁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第二天,朝香宫鸠彦王“为向出征中的将士传达陛下之真意”,又去了南京,劝告南京的日军部队接受无条件投降,同时,和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研究投降后军事机密问题的处理及作战资料的销毁。逃脱审判日本投降后,松井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被押上了绞刑架,谷受夫被引渡回华国在雨花台枪毙,还有一些人被判刑。但法庭仅对南京大屠杀事件主要责任人之一朝香宫鸠彦王做了走走形式的盘问,没有进行审判。其实为了让皇室逃避罪责,早在1940年,具有先见之明的天皇裕仁就将许多皇族成员提前调离了军职。美军在日本登陆后,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考虑到美国的利益和日本的局势,再加上当时国际上政治矛盾的转变,和天皇裕仁进行了和谈。麦克阿瑟认为要稳定占领日本,必须利用日本人对天皇的尊崇之心,使天皇仍为日本人的心理支柱,天皇不倒,民众就不会乱,因此决定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盟军也就不把皇族作为战犯嫌疑人逮捕起诉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朝香宫鸠彦王也靠着皇族的身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晚年生活1947年,盟军为压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大力削弱日本传统贵族的影响,撤销了大批日本宫家的皇籍,朝香宫鸠彦王也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之一,被剥夺了皇籍,朝香宫鸠彦王改名朝香鸠彦,限期搬离王府。朝香鸠彦不得不离开了位于日本东京的白金王府移居热海。朝香鸠彦并没有因此垂头丧气,每天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后来还成为“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名誉会长。朝香鸠彦曾投资股票和木材业,最后因为亏损而撤出。1951年12月18日,信奉天主教并成为天主教徒,是第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皇室成员,1981年4月12日,在静冈县热海死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位侵华战争中的日军战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谷受夫,男,大和族, 1882年(壬午年)12月23日生,日本冈山县人,农民出身。1903年11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步兵科,翌年3月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参加日俄战争,期间晋升为中尉。1912年11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24期,成绩名列该期第三名,被派往英国留学。后曾在参谋本部及驻外使馆任职。他在日本海军大学讲授陆战术时曾强调:“作战时的掠夺、强盗、强奸是保持士气的重要手段”。他在陆大当教官时还采访了原来满洲军司令部作战课长松川敏胤,写了一本《机密日俄战史》,很有价值。这就是日本人说的他对日本陆军的军政和军事教育方面的很大贡献。1925年3月18日晋升陆军大佐;1928年8月10日作为第三师团参谋长参加了侵略中国山东的作战。1930年8月1日晋升陆军少将,任驻国联的日军陆空军代表。1932年回国任军事调查委员会会长。1933年8月1日任近卫师团第2旅团长(师团长为后来的南京大屠杀主犯朝香宫鸠彦王中将)。1934年8月1日担任东京湾要塞司令官的闲职。1935年6月5日任第九师团留守师团长,12月2日任第六师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谷受夫担任日本第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率部参加进攻华北的战斗,在华北也纵容属下屠杀过平民百姓。10月后调入华中战线,在柳川平助中将的第十军编成内参加金山卫登陆,接着不顾后勤的缺乏,长途奔袭南京。屡战屡胜,被日本人认为是个优秀的高级指挥官。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前松井突然生病,由朝香宫鸠彦王接替出任攻城总指挥;谷寿夫认为自己是“建功立业”机会来了。1937年12月13日,第六师团攻破德械第88师防守的中华门,率先攻入南京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逃难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投降的国民D军军人拥挤在主要街道上,谷受夫指使和纵容属下官兵对无辜百姓狂掷手榴弹,用机枪扫射,自己也亲自用军刀杀人,其中他本人强奸华国妇女达十余人。第六师团的随军摄影记者河野公辉曾在该师团司令部看到一份上级传达的命令。谷受夫还邀请日本参加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的日本老兵来参观。直到同年12月22日,第六师团奉命回到安徽南部进行“清剿作战”,该师团在南京的暴行才得以停止。据统计,被谷受夫及其师团官兵杀害的平民和战俘至少达5万人,他的第六师团在南京大屠杀中残杀人民的数量,仅次于中岛今朝吾的第十六师团。谷受夫等人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震惊了世界,日本大本营为避免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将谷受夫于同年12月27日调任本土防卫军担任任中部军司令官的闲职,(其上级松井、柳川平助都于次年2月14日被编入了预备役,倒是侵入南京的华中派遣军的参谋长冢田攻和副参谋长武藤章等人还留在现役。),1939年9月12日和另外几名大屠杀主犯一起被编入预备役,此后也没有担任过什么官职;在日本即将战败前几天才被启用为第59军司令官兼军管区司令官,且未及上任日本政府就已宣布无条件投降。要是按照资历来说,“军政兼优”的谷夫很可能于 1940年8月1日被升任大将担任某方面军的司令官了。日本投降后谷受夫于1946年2月作为战犯被盟军总司令部逮捕移交华国,定为乙级战犯。经南京军事法庭一年多的审判,于1947年(丁亥年)4月26日被枪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请阅读 第36章《作战室里的血色时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