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儿

流淌的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娶媳妇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做梦都想娶媳妇儿”,不过不是我娶媳妇儿,我媳妇儿即将熬成婆了。这梦想是赶紧给儿子娶媳妇儿,娶过儿媳妇儿,肩头的重任就算基本完成了。所以“做梦都想娶媳妇儿”不仅适用于适婚青年,也适用于适婚青年的父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想深处的一点秘密也暴露给大家了。您别笑,有大作家说:“写散文也和写小说一样,敢于向读者展示自己的灵魂的,才是优秀的作家。”您瞧瞧,我快成优秀作家了。自嘲了一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要说的娶媳妇儿,是真真切切的娶媳妇儿。先前写了一篇短文“雪的絮语”说驱车去大同参加亲戚的婚礼,这婚礼的主角儿是表弟和他的媳妇儿,我这当姐夫的便去捧捧场。哪成想,人家不知道我要去,这一去,给了人家一个惊喜,再看我这形象,那是老帅老帅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竟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我来率领娶亲团去娶亲,我再三推辞,说不知道这里的娶亲习俗,可说服不了,非得让我率领,那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光荣的接受了这一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婚习俗各地不同,就说这大同人结婚吧,流程有四部分,下茶—迎娶—回门—打当日,每项各占一天,这四天结束了,结婚这门喜事就圆圆满满了,新郎新娘、亲戚朋友也都回归各自的生活,一切如常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就是在结婚典礼的前一天上午,男方带上好茶叶和两盒糕点到女方家,把第二天娶亲的有关事宜、礼节等等再商量说清楚,免得到时刁难男方,中午女方家会设宴招待,同时男方家也会设宴招待亲戚朋友,晚上男方家女方家分别要给准新郎准新娘吃炖骨头和翻身饼子(馅饼)。这就叫下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迎娶或称娶亲这一程序各地大同小异。关键是下茶和娶亲这两个程序的人员组成,大同人有其特点。男方的领队非新郎的姐夫莫属,再配几个新郎的同学朋友或平辈的亲戚,人数没有特别限制,也没有女性。这就是为什么鄙人被选为娶亲首领的原因了。大概这姐夫是外人,又粘亲,一来与女方家好交涉沟通,二来毕竟是亲戚,也放心,俗话说,胳膊肘向里弯嘛。这是我的猜测,其实谁去带队娶亲都成。不过有个问题倒也让我好奇,姐夫带队去女方家下茶、娶亲,人家接待的有父母、长辈等,显然级别不同,您看,鄙人长期在行政机关工作,总爱讲个级别,好玩儿吧。我们家乡娶亲一定是要新郎长辈带队的。这大同人娶亲代带队还就得姐夫,比人家父母、长辈低一级,那还不得温恭谦逊、礼让三分,人家父母长辈也好向你提个建议,甚至苛刻的要求,不至于女儿还未过门,两家长辈面对面先有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姐夫还真能额外派上用场,责任重大啊。看来姐夫也难当,不仅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学贯中西,还得巧舌如簧、左右逢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茶和娶亲搞定了,接下来就是回门和打当日了。回门似乎各地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打当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就是在回门的次日,新娘要偕同新郎到娘家,上午去,傍晚回来,这就是打当日。为的是使新郎进一步熟悉新娘娘家人的亲戚,也让众亲戚再打量一番新女婿等。打当日这天,新郎新娘回到婆家后,婆家要做两碗拌汤,新郎新娘一人一碗,拌汤里面的大大小小的面疙瘩寓意着新郎新娘多子多福。这拌汤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番程序,表弟和弟媳的结婚庆典圆圆满满,小两口高高兴兴,全家人皆大欢喜。我这当姐夫的本是到场祝贺,却成了娶亲的首领,当了一次大官,做了一回成人之美。</p><p class="ql-block">(2015.01.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