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7月19日清晨,我们一行八人踏上了前往南龛山景区的旅程。这次同行的有刘峰廷、邹玉谦、罗圆、王天长夫妻、李华美夫妻和孙子李奕蒙,大家怀着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文化的热爱,开启了一段穿越千年的石窟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龛山景区入口处,一块写着“南龛摩崖造像”的牌匾映入眼帘,红墙黛瓦的中式门楼与斑马线前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仿佛在提醒我们即将步入一个沉淀千年的文化圣地。我们一行乘观光车,正式开启了这段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山路前行,我们来到了“纪念单碑长廊”,这里矗立着红四方面军将帅的个人纪念单碑,依山而建,蜿蜒起伏。碑体以石造为主,顶部覆盖着金紫色琉璃瓦,庄严肃穆。每一块碑上都镌刻着红军将帅的头像、简历和事迹,我们驻足细读,仿佛听到了那段战火纷飞岁月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巴中市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又称巴中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 。碑林占地200余亩(或120多亩),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主要景观包括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用红色花岗石雕塑了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曾传六等十位主要将领的半身像)、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刻有13.8万名红军英名)、红军陵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等 。</p><p class="ql-block">碑林还设有标志碑(张爱萍上将题写碑名,碑顶为燃烧的革命火炬)、思源湖、兵器展场等,碑林墙刻有13.8万名先辈英名,象征红军革命精神 。此外,每年都有干部群众前来祭奠红军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继续深入,我们来到一座名为“中华魂”的牌坊前。红色琉璃瓦与白色石柱交相辉映,牌坊上的对联“贵重厚四千幅锦士子千年敬礼”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穿过牌坊,拾级而上,一座三角形纪念碑静静矗立,象征着红军精神的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红军纪念碑前,我们静静地肃立,碑体四周的碑林墙上镌刻着13.8万名先烈的英名,象征着革命的圆满与四面八方的发展。碑体采用八边形设计,高16米,象征着1932年红军进入川北的壮举。我们在这里献上鲜花,缅怀先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后,我们参观了大佛洞区。这里的石窟造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洞中176个龛位,佛像千姿百态,金碧辉煌,尤以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最为壮观。石窟造像立面分布图清晰地标明了每一处造像的位置,让我们对这片文化遗产有了更系统的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还穿行于古老的石板小径,走过雕刻精美的石桥,欣赏着亭台楼阁与山石相映成趣的景致。一路走来,古树参天、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