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东湖一游

朱光学

<p class="ql-block">  初见:一座城把最柔软的腹地交给了湖,这在我国众多的城市,特别是在县级市中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 从平湖人民东路尽头,穿过环城南路就到了东湖广场,远远望去东湖就像铺开一面巨大的水镜,静静地躺在地平线上。</p><p class="ql-block"> 此时正值盛夏,天空瓦蓝瓦蓝的,干净的一尘不染,湖水碧蓝与天成一色。 </p><p class="ql-block"> 真的好美!</p><p class="ql-block"> 东湖卧在平湖市区东侧,像一块被时光反复摩挲的翡翠。东汉时期地裂成湖,晋代改名“东武”,文人又给它起了更风雅的别号——鹦鹉湖、鹉湖。</p><p class="ql-block"> 九条骨干河道注入,俯瞰正合“九龙戏珠”的古老隐喻。</p> <p class="ql-block">  环湖:用脚步把 62.88 公顷的湖景折成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景区没有围栏,也无须门票,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把自己放进这幅长卷。 </p><p class="ql-block"> 环湖的南面岸边是报本塔。</p><p class="ql-block"> 报本塔——作为湖心最稳的“句号”</p><p class="ql-block">沿石径上小坡,七层报本塔立在报本寺内,塔影垂虹,是东湖的 C 位地标。</p><p class="ql-block"> 绕塔一周,风铃叮当,像给湖面加上轻快的配乐。 </p><p class="ql-block"> 听说2018年5月,在东湖景区以“融入融合创新”为理念,建成了平湖市党建人才主题公园。把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由党员扩展至群众,进一步凸显党建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为展示深厚的平湖报本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平湖特色的清廉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环东湖建成了清廉文化展示线,平湖名人馆,展示了清廉太守陆绩,其“廉石”故事家喻户晓、陆绩“怀橘遗母”入二十四孝故事,天下第一清官—陆陇其等;却金亭,展示了平湖“二马御史”中的马璇琉球却金的廉政故事,“望重内台”石碑威严厚重……东湖成为了平湖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在报本寺的相邻处,就是九峰一览楼——它把湖景折叠成立体地图。</p><p class="ql-block"> 南村书堆里的这栋小楼只收 5 元门票,却能一次集齐“东湖十景”:案山晓翠、西浦鱼罾、东泖云帆……登上三楼,湖像被熨平的青罗带,远处九龙山只剩一抹淡墨。 </p><p class="ql-block"> 东湖目前己成为了平湖的代名词,历代文人墨客,放舟湖上,诗歌唱和,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明沈懋嘉《当湖十景竹枝词》、冯敏效《当湖十二咏》、清张云锦《当湖百咏》、胡昌基《东湖近咏》百首、民国高廷梅《东湖十景竹枝词》等等。</p><p class="ql-block"> 东湖景区——九峰一览楼描写东湖的诗词不胜枚举,描写东湖的诗人为数众多。平湖诗人笔下的东湖烟涛际天、婀娜多姿、鱼歌晚唱、居然胜境。</p><p class="ql-block"> 无论这么写都写不尽的东湖美景,就东湖十景一组镜头,就有多位诗人,从不同角度加以浓墨重彩,以诗言志,以诗达意。</p><p class="ql-block"> 如张仁,明初人,时尚末析县,居平湖境,明弘治《嘉兴府志》中收入其三首诗。</p><p class="ql-block"> 当湖春色平湖漾晴绿,狎鸥自相逐。归艇小于杯,轻帆晒蒲幅。星萍恣漂流,白鱼跳尺玉。柳线牵人衣,香林雨新沐。汀尾沙禽鸣,人家映脩竹。步履随春风,席地倾醽醁。玩乐当如何,回首炎威促。</p><p class="ql-block"> 此诗,为较早描写东湖诗词。</p><p class="ql-block"> 春天里雨后的东湖,湖水如油,浮萍漂流,白鱼飞跃,岸柳修竹,沙禽鸣叫,春风习习,席地唱饮,极目爽心,但炎热在促,心情不减。</p><p class="ql-block"> 东湖景区——南村书堆沈懋嘉,字会真,号白岩,国子监司业懋孝弟,明隆庆时诸生。</p><p class="ql-block"> 为人仁厚闲雅,沈季友在《槜李诗系》中云:“其诗体清新跨俗。”独于科举坎坷不遇几三十年,乃退而自放,葛巾白衲,采莼卖药,以供生活之需,吟诗著述以终老。</p><p class="ql-block"> 此组《当湖十景竹枝词》,民歌风格特浓,感情真真切切,脍炙人口,为人所喜爱。著有《四书说概》、《白岩遗稿》。 </p><p class="ql-block"> 当湖十景竹枝词武湖春色阿郎曾说汉阳城,鹦鹉名传旧绿汀。</p><p class="ql-block"> 问郎可似东湖上,小小春沙好踏青。 </p><p class="ql-block"> 此诗中汉阳,武汉三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处因洲名鹦鹉而联想到汉阳。</p><p class="ql-block"> 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 class="ql-block"> 西浦渔罾十里清波湖面长,鱼床蟹簖水风凉。瞢腾醉倒渔哥子,自挂蓑衣晒夕阳。此诗描写东湖之有西浦,渔舟停泊之所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东)湖就是天赐龙潭,给平湖这座水城注入了灵魂,当湖环水而无山,赖海上九峰遥相映带,往往峦霏烟影排闼入人家户庭,但人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湖在平湖人眼中,就是美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p><p class="ql-block"> 路过码头,我仿佛听见水涛拍岸之声,隐形中模糊地见一个个鲜活的挑夫逝去。</p> <p class="ql-block">  东湖景区——李叔同纪念馆当湖,原县东陆地,有番僧相曰:“是当为湖”。</p><p class="ql-block"> 顺帝时(约126年)故陷为湖,今为当湖。(《后汉书▪君国志注》)。武原县陷为当湖,隆安五年(401年)改东武湖,俗呼东湖。</p><p class="ql-block"> (陆广薇《吴地记》)。东湖周四十里(《程志》)。南北十二里,东西六里,东南通古邑,西南近海盐,东界广陈,北接华亭(古松江府)。舟楫便利无间断,地迥村远。</p><p class="ql-block"> 东湖乃自然之造化,灵气十足。东湖九港钟之,三泖汇之,如龙鳞凤羽之绕其前也。</p><p class="ql-block"> 走进李叔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东湖按五行八卦陈列,酷似“平湖书房”,为一方胜概,四时之觞咏聚焉。 </p><p class="ql-block"> 东湖谦卑处下,湖纳九川,风景秀丽,珠楼独立,群鸟飞翔,绿树环绕,湖光山色四季不同,周围名胜古迹众多,俗有东湖十景之称:鹉湖春色、案山晓翠、三寺雨钟、六桥晴市、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村书堆、北原牧唱、霍氏行祠、鲁公古墓。</p><p class="ql-block"> 2000年东湖迎来了又一次梳妆打扮,迭变跃升。</p><p class="ql-block"> 在汲取历代“东湖十景”的基础上新建“东湖八景”:鹉湖春色、案山晓翠、西浦鱼罾、南村书堆、北原牧唱、含珠凝晖、塔影垂虹、九龙戏珠。八景风光各不同,四时宜似画中。</p><p class="ql-block"> 使原来“身在东湖边,不见东湖水”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一个航运中心蝉变为国家4A级景区,城市品质更为优化。</p> <p class="ql-block">  亲水栈道——最适合发呆的“一公里”</p><p class="ql-block"> 走到最靠近水面的木栈道,看落日把塔影拉长,再被涟漪打碎。当地老人摇着蒲扇说,这里禁止划船,反倒让湖保留了难得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东湖景观灯准时熄掉,城市像合上一本过度华丽的画册。</p><p class="ql-block"> 此刻只剩蛙声、蒲苇摩擦声和偶尔的快门声。一个人沿湖走,风带着水汽钻进衣领,白天的焦虑忽然被“格式化”。</p><p class="ql-block"> 感叹!尾声:带不走的风景,可以带走节奏。</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又去湖边看老人打太极。他们的动作像湖面的水鸟,缓慢却有力。</p><p class="ql-block"> 忽然明白,所谓“慢节奏旅行”,不过是把自己调到和城市同一频率——0.5 倍速,足够让心跳和湖水一起起伏。</p><p class="ql-block"> 无论这么写都写不尽平湖东湖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