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教研能力的深耕,也离不开科学评价体系的护航。当“钱学森之问”引发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当教育评价改革成为推动教育生态优化的关键抓手,今天的两位教育领域深耕者为我们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分享。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教育智慧的盛宴,在教研与评价的双重视角下,探寻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的密钥。</p>  <p class="ql-block">  黄炳超教授围绕《基础教育教师高水平教研能力的提升路径》展开讲解,以“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引,深入探讨了基础教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点。他首先阐释了问题意识的内涵,包括其定义、缺乏的主要表现、来源及研究逻辑;随后从政策视角出发,通过图表呈现近五年国家发布的基础教育相关政策及要点,并明确了教学研究的七个切入点,即从课程标准入手以保证规范、结合时事热点以体现时代性、从课程资源出发以丰富知识、关注学习需求以夯实基础、围绕教育重点以增强针对性、聚焦关键问题以明确导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外,黄教授还梳理了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涵盖新课标、核心素养、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学习进阶等内容;介绍了常用的教育教学理论如“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并以“学习进阶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例,阐述了这些理论在教研中的作用。最后,他从多维度提出了高水平教研能力的提升策略:学校层面需强化教研支持保障,教师层面要提升专业素养,合作层面应构建学习共同体,评价层面则需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p>  <p class="ql-block">  郑姬老师围绕“落实评价改革,聚焦质量监测”的主题展开分享,首先阐释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聚焦点,涵盖改革背景、重点任务、试点探索、实施路径四个关键词。她结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及教育方针,强调“三个坚决”的要求,指出教育改革的必然性与政策法规密集出台的态势,明确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五大任务,以及广东省作为国家试点省在基础教育领域承担的8项探索任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时,郑姬老师解读了新课程评价的核心关键词,包括教学评一致性、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学业述评、协商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及新技术支持评价,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教育监测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其中重点强调了对孩子独学能力的培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