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耳东教授·陈剑<br>美篇号:253932472 在浙东大地的怀抱中,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它静静地卧在四明山东麓,像一颗被岁月雕琢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这里,生态资源如宝藏般丰富,山水相依,绿意盎然……然而,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而蒙上一层淡淡的阴霾。现如今一场“阳光革命”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在双碳建设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诗意与科技交织的波澜壮阔共富画卷。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往昔。李岙村,这个藏在山坳深处的村庄,曾因贫困像被时光遗忘。2013年,村集体账户上仅余3000元的窘境,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村庄发展的脚步。年轻人纷纷离去,寻找远方的希望,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那充满期待又略带无奈的目光,建新村、住新房、能致富,这是全体村民心中最深切的渴望,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br> 命运的转折在不经意间降临。龙观乡党委政府宛如敏锐的领航者,在推动新村建设的浪潮中,紧紧抓住了“整村光伏建设”这一机遇。他们像虔诚的倾听者,深入民间,听取民声、收集民意,以利益共享、统建统管为画笔,在这片土地上勾勒出一幅“阳光致富”的蓝图。专业人员走村入户,如同播撒知识的使者,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势娓娓道来,那一个个生动的讲解,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村民们心中的疑惑。于是,“光伏+瓦片”这一创新产品,宛如神奇的精灵,降临在李岙村的屋顶之上。 看呐,那一片片光伏板,如同深蓝色的鳞片,整齐地镶嵌在屋顶,与瓦片完美融合。它们在夏天骄阳的炙烤下,勇敢地遮挡阳光,为房屋披上一层隔热降温的铠甲。它们以建材之姿,悄然融入建筑,不额外占用一丝空间,宛如低调的守护者。那超长的使用寿命,像是对村民们的郑重承诺,而降低的建造和安装成本,则是对村民们辛勤付出的温柔馈赠。更令人惊叹的是,光伏屋顶让渗水率骤降九成,那些曾让老人犯愁的漏雨时节,从此成了晾晒丰收的欢畅时光。<br> 如今,整个李岙村,362户村民家的屋顶、村委会大楼等建筑,都被600多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所覆盖。年均60多万度的发电量,如同源源不断的活力之泉,为村庄注入新的生机。这绿电如同清泉奔涌,既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汇入国家电网化作减碳的涟漪:每年节约标准煤216吨,减排二氧化碳598吨、二氧化硫18吨、碳粉尘163吨。这些数字背后,是龙观乡向双碳目标迈进的铿锵足音,也是李岙村从“贫困洼地”跃升为“光伏标杆”的生动注脚,更是龙观乡在双碳建设中迈出的坚实步伐的见证。李岙村,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村,那“寓建光伏”的模式,宛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到附近的大路村、龙谷村和雪岙村等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龙观乡,也以它卓越的成就,成功入选《碳达峰碳中和优秀案例选》,“寓建光伏”入选了联合国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这荣誉,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龙观乡的未来之路,也正是对这场绿色蝶变的最高礼赞。 站在光伏村落眺望,青山如黛,蓝板如镜,阳光在屋顶跳动着金色的音符。曾经寂静的山村,如今游人如织:研学团队惊叹于“光伏+建筑”的奇妙融合,外国专家驻足拍摄这东方智慧的结晶。光伏红利更如蒲公英般飘散,光伏板在浙东群山间铺展成一片蓝色的海,托起共同富裕的星辰。<br> 李岙村的成功,如同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龙观乡其他村庄前行的道路,截至 2024年底,龙观乡10个行政村光伏普及率达到100%,光伏村占比达到40%,总投资逾3500万元,装机容量5300千瓦,年发电量达530万度。“政府协调,人人参与,家家得益”的“光伏版”乡村振兴投资分享模式,成为了龙观乡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和双碳目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龙观乡的“双碳”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光伏产业。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政府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与“双碳”建设的融合发展,首创“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群众参与、金融支持”的治理模式,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谋划各类平台,打造宁波植物园(海曙山地植物园),让绿水青山四季皆景。<br> 在龙观乡,生物多样性与特色农业、研学旅游、零碳经济等产业紧密结合,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中蜂养殖繁育、白芷种植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帮助10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生物多样性+研学旅游”,开发了自然研学、栖野露营等项目,举办乡村旅游季、开茶节、世界蜜蜂日等文旅活动,吸引了上百万游客前来体验;全乡各村光伏能源全部得到普及,实现了清洁绿电的净输出获利,探索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零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一系列的双碳建设举措,龙观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五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均为负值,碳汇量(2.8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0.4 万吨)。自 2019 年起,光电+水电并网发电量已大于全乡用电量,2024年盈余898万千瓦时,真正实现清洁绿电净输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零碳”乡镇。<br> 不仅如此,“零碳共富”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项目引育。国网电力公司、宁波能源集团、瑞康新材料、顺行园林等公司纷纷前来投资,落地了光伏工厂、新型储能、碳汇交易等项目。这些优质项目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结合新能源的应用,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美化。全乡六成行政村完成新村建设,2000多户村民住进新居,李岙村通过省级未来乡村验收、龙谷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大路村成功入选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同时,龙观乡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龙观乡在双碳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一次华丽蝶变,更是为全国其他乡镇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龙观乡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双碳之路上坚定前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续写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br> 龙观乡的双碳实践,何尝不是一首大地的诗行?它用光伏为笔,以青山为纸,写下山区振兴的壮丽诗篇;它让古老村落与现代科技深情相拥,让贫困的阴霾被阳光彻底驱散。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片光伏板都在讲述同一个真理: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金山银山;双碳目标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民生福祉的源头活水。龙观乡的故事,终将成为时代长卷中璀璨的一页,照亮更多地方走向绿色共富的征程。 漫步在龙观乡的田野间,微风轻拂,那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仿佛是大地的眼眸,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奋斗故事。这里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双碳建设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蜕变。他们不仅为乡村带来了财富和希望,更为全球的减贫和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宝贵的中国力量。龙观乡,这座双碳建设下的璀璨明珠,将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骄傲。它的故事,将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