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想到禁止外国人进入的老君山探个究竟。2025年4月21日先来到龙潭大峡谷(5A级景区)。大峡谷的石板桥颇有特色,桥上铺满了不规则的方形石板,形成了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欣赏到桥上石板的不同形状和排列方式,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桥下水流和周围自然风光也为整个景点增添了更多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瀑布,是一处人工修建的阶楼式瀑布,水声震天,气势磅礴,是拍照打卡的绝佳之景。瀑布下方的原始丛林是珍稀植物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峡谷以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经流水侵蚀形成长达12公里的U型峡谷,拥有独特的水往高处流的自然奇观(实际为视觉误差)。</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镜,位于海拔1200米的悬崖之巅,向外悬挑8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整个平台采用三层夹胶超白玻璃铺设,站在其上宛如凌空飞行。平台呈飞碟造型,边缘没有任何护栏遮挡,当云雾升腾时,玻璃与云层融为一体,游客仿佛踩在棉花糖般的云朵上,中段设计了5米环形碎裂特效区,脚踩瞬间会“咔擦”裂开,伴随逼真的音效,带来极致的视觉和听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仙人足迹",是景区六大自然谜团之一,河道中的岩石表面上的有几个凹坑,就如人的脚印一般,相传是仙人路过此地后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棋盘格式节理。两组相交的节理裂隙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呈现出"棋盘格式"的形状,故得此名。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情侣瀑,是一神特殊的瀑布景观,指两个相邻的瀑布并排环抱形状,如同一对悄侣相互依偎,轻声呢喃,好似诉说他们爱恋,水大时更为明显,地质上称之为“Y"型瀑布。</p> <p class="ql-block">天碑,全称“绝世天碑”。是块高达50余米的巨型崩塌岩块,高大雄伟、气势恢宏,从不同角度看,天碑形态会发生变化,俯视如刀背,仰视如苍鹰,正视如书,侧视如碑,非常奇特,是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堰塞湖遗迹,位于龙潭峡深处,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地质奇观与生态景观的融合上。可近距离观察堰塞坝构造、水域变化等地质现象。</p> <p class="ql-block">中华印(玉玺石),是一处因岩石形态酷似古代玉玺而得名的天然景观,被赋予皇权、权威和吉祥的象征,成为景区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代波痕石,由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形成,表面保留五种不同形态波痕,记录了五个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变化。是峡谷核心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龙潭峡六大自然谜团的天书石,展现了地质构造运动与自然风化的协同作用,反映了中厚层石英砂岩与薄层泥质砂岩的物理特性差异。</p> <p class="ql-block">天书石,是一处由差异风化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当岩石暴露于地表时,不同成分的岩层因抗风化能力差异,导致部分区域被侵蚀流失,留下独特图案。</p> <p class="ql-block">最典型的图案为“一人一石”,即表面呈现类似汉字“人”和“石”的纹理。还有“工”等字形图案,这些自然形成的文字形态引发了游客对古代“天书”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贵人弯腰洞。由崩塌巨石自然堆积形成,洞内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处仅四五十厘米高,游客必须弯腰才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竹节岩,其岩石纹理层层叠叠,颜色深浅不一,形似竹节排列,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崩塌遗迹,是龙潭大峡谷景区的一大亮点。巨大的岩石从山坡上崩塌下来,形成壮观的峭壁和峡谷,形态各异,高达数十米,宽达数百米,深不见底,极具视觉冲击力和科学探索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崩地裂景观段。因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泥质砂岩,崖壁由此虚空,形成额洞,扁洞和长廊,上覆石英砂岩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支撑不住时会发生坍塌滑坡,造成山崩地裂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峡谷的“山崩地裂”,是景区内独特的自然奇观,由地质运动形成,峡谷两侧悬空崖壁因水流侵蚀和重力作用发生坍塌,形成巨型崩塌岩块堆积于山谷中,呈现出“天崩地裂”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石上檀(石上春秋)是龙潭大峡谷八大自然奇观之一,由豆科檀树通过根劈作用将巨石劈裂形成,被誉为“树辟石开”的罕见景观。</p> <p class="ql-block">檀树生命力顽强,扎根于石缝中,诗句“青青数株檀,虬根盘石岩”生动描绘其形态。被视为顽强精神的象征,如《诗经》提及“勿折我树檀”,现代诗文赞其“傲立万古年”。</p> <p class="ql-block">亿万年龙潭大峡谷见证,我爱你“爱到海枯石烂”。</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峡谷,红岩碧水的天然氧吧。这里以 “红岩嶂谷群” 地貌闻名,被誉为 “峡谷绝品”。峡谷内瀑布清泉随处可见,碧水悠悠。红石峡的红岩与绿水相映成趣,色彩冲击力极强。</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奇观。抬头望去,两侧峭壁高耸,直插云霄,一道狭长天光倾泻而下,宛如天地初开辟的缝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p> <p class="ql-block">佛光罗汉崖。天然石纹酷似罗汉群像,堪称自然奇观。此处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层内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形成垂直岩层石柱,砂岩球状风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罗汉造型。</p> <p class="ql-block">由于光线折射作用,数百个发出闪闪金光的罗汉分四层整齐地排列在崖壁之上,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携带望远镜,可近距离观赏岩壁上那500尊形态各异的天然“罗汉”,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水往高处流,是龙潭大峡谷六大自然谜团之一。原因是由于山崖上的层理构造与地面顺水流方向锐角斜交使我们认为下游河床高,上游河床低,而产生视觉反差和错觉。</p> <p class="ql-block">巷谷,两侧崖壁陡峭直立,谷底平直,谷内行走,犹如穿街过巷。走出这段峡谷将会看到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等神奇的自然现象,故得名为"通灵巷谷"。</p> <p class="ql-block">宇宙石,是一块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黄河奇石,由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表面呈现白色条纹形成的太阳、地球、月亮、星星及银河等星象图案,造型奇绝、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石龛,崖壁之中的天然石洞,位于谷底水面10米之上。其洞高约12米;洞顶小,宽约5米;肚大,宽约15米;洞底有海棠生长,周缘洞壁光滑。</p> <p class="ql-block">石龛,为山体抬升、水流下切过程中被遗弃的半个壶穴。壶穴谷以其稀有性、典型性、特殊性被定为国家一级地质保护遗迹。</p> <p class="ql-block">壶穴谷。蜿蜒曲折,形态奇异,一侧崖壁自上而下布满了大大小小不同时期形成的壶穴,谷底溪水潺潺,潭瀑相连,由三氧化二铁沉积生成的桃红色斑痕遍布潭底, 雨后初晴,雾气弥漫形成罕见的雾锁幽峡奇观。</p> <p class="ql-block">阴阳潭(瓮谷),地处下游者谷口较大,稍有阳光照射,水波潋艳,称阳潭;地处上游者面积较小,且峡谷变窄,阳光照射较少,水面幽暗,为阴潭。两潭连在一起,形似葫芦,故名"阴阳潭"。潭的上方是地质学上的奇景"阴阳潭瓮谷",反映的是12亿年前古海洋沉积特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飞龙瀑。30米高的飞瀑如飞龙般从天轰鸣倾泻,水雾缭绕,水花四溅,声势浩大。那气势,仿佛巨龙在云端翻腾,又似银河落九天,令人叹为观止。轰鸣倾泻,水雾缭绕,龙潭大峡谷以峡谷奇观闻名,含多个瀑布景观,最著名的是龙门飞瀑。其中飞龙瀑(30米高)落差达52米的天然瀑布,远观气势磅礴,水雾弥漫时可见彩虹奇观,瀑布水流如白练垂落,水雾弥漫时如烟似雾,晴天阳光下常现彩虹。为“峡谷奇观”是景区内重要的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峡谷黑龙关,以险峻的峡谷地貌和幽深神秘的潭水为特色,是景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黑龙关是大峡谷中最狭窄的关隘,两侧峭壁直立,抬头仅见一线天空,形成典型的“一线天”景观。</p> <p class="ql-block">谷内保留着古代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遗迹,其中“五代波痕石”在同一岩层呈现五种不同形态的波痕,记录了五个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变化,是全球罕见的地质研究标本。</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个彩色隧道。</p> <p class="ql-block">来到五龙潭五龙潭。是人工堵截河道而形成的大型水体景观,1因四周分布着五条山脉,犹如五条巨龙环抱这一泓清水,而且峡谷内还有五个龙潭,犹如五龙在此会聚,故取名为五龙潭。</p> <p class="ql-block">龙潭大峡谷是洛阳的 “自然瑰宝”。自五龙潭南岸绝壁悬沟口处(高约20米)跌落,这节理下切,形成峡谷;水流从岩壁中间泄出,恰似玉龙吐水,景象十分奇特。</p> <p class="ql-block">天碑,是一块高达50余米的巨型崩塌岩块,从不同角度观赏形态各异。侧面形似古代石碑,俯视如刀背。随看视角变化形态呈现苍鹰、船帆等意象。景区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黛眉山地质博物馆,免费展出地质特征、生态人文等</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塑像(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位于景区内地质博物馆前。体现了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的学术成就,反映了地质研究在景区地质景观解读中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22日上午7点,游览老君山。距今两千多年,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相传道教祖师老子到此归隐修炼,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建老君庙以纪念。贞观十一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万历三十一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的中国山脉。</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是国内唯一禁止外国人进入。主要是国家安全涉及军事机密防护、道教圣地文化传承保护及珍稀物种等生态保护等多维度因素。</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设有牌坊、四个巨大石柱支撑,中间石柱两幅对联,上联: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不老,下联:玄门道道门玄道玄门不玄。老子骑牛石雕,重达18吨,雕刻精细。是登山重要节点,位半山腰,徒步登山必经之地,索道观光车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早上老君山入口处,人不太多。景观区有6处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现为世界地质公园、5A景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主峰玉皇顶海拔2297米,部分山路坡度达70度,栈道最窄处不足1米,雨雪天极易滑坠。据说每年因地形导致的滑倒事故超50起。</p> <p class="ql-block">从中天门向上攀登,沿途峰峦叠嶂,景色如画,被称为“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屏,移步换景。峰林景观,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错,雄伟壮观。峰林之间内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故称“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记录了十九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中具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壮观的石林景区等景观群,非常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十里画廊的悬崖栈道,主要采用悬空作业,历经搭架、打梁口、锚固等13道工序,施工人员在千米悬崖上完成混凝土栈道浇筑与钢结构安装。</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树木茂盛,风景如画,处处都能看到山泉从山石缝隙中溢出。雨后的老君山,云雾环绕在各个山峰中,如果有机会还会观赏到极美的云海和日出。</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花岗岩体与其它花岗岩不同,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被国内地质学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p> <p class="ql-block">老子传经石。只见一巨石之上,有一老翁人形石头,像在盘腿诵经。据记载,老子骑青牛至老君山腹地传道,行至此地,坐下歇息,用手一指,以静制动,点化为石。此石被视为他讲经说法的圣地。巨石形态独特,表面纹理被描述为似有道家仙人布道场景,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独出一峰。老君山“十里画屏”景观中,有“独出一峰”的独立山峰。该山峰因形态独特、凌空而立,常被用作拍摄金顶建筑群的背景。 </p> <p class="ql-block">鸾凤和鸣,指由百万盆鲜花组成的巨型“鸾凤和鸣”造型,以鸾鸟和凤凰为主,通过花卉排列形成“鸾凤和鸣”图案,吸引大量游客拍照留念。为当地特色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伴仙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景点。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进入伴仙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自然景观十分独特,有瀑布、溪流、峡谷等,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八戒访仙 ,据说猪八戒在修行时曾到访的地方,因此得名。是个神秘而美丽的景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欣赏到古老的道观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仙姑迎客,右边形似仙女的石像立于悬崖边,姿态优雅地迎接游客,称为“仙姑迎客”,被视为老君山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的象征性代表。</p> <p class="ql-block">闭关明道,道教修行术语。“闭关”指隔绝外界干扰,专注修行;“明道”指通过修行明悟“道”的真谛,体悟“道”的精髓,强调清净环境领悟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闭关明道这一概念,与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道教追求内心清净、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修行理念。 </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十里画屏,形成于19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属花岗岩峰林地貌。被世界地质专家誉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峰林奇观”。</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十里画屏。指景区内一段10公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因沿途风景如画而得名。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是老君山精华游览线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子悟道,指老子在老君山修炼时领悟的哲学思想,核心为"道生万物"和"法自然"理念。宇宙万物由"道"生成,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自然”强调遵循自然法则,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p> <p class="ql-block">云景天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俯视脚下,绝壁万丈,似乎悬挂云空。</p> <p class="ql-block">你看左上方悬空天道,下面就是万丈峡谷,这里是老君山最精华最刺激的地方,到老君山,不走天路,终生遗憾。</p> <p class="ql-block">天王观海。十里画屏观赏区附近,有处观景平台,视野开阔,云雾缭绕,可以俯瞰云海景观,是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经典地。 </p> <p class="ql-block">巨龙巡山。这里山势险峻,悬崖峭壁,连绵起伏,犹如一条巨龙山体轮廓,仿佛蜿蜒游走。独特的地貌形成“群山犹如巨龙巡山”的视觉意象。高出的犹如龙头。</p> <p class="ql-block">千丈崖,以险峻著称。其崖壁如斧劈似刀削,廊道在崖壁半腰盘旋,形成独特的景观。其名源于崖壁高度达千丈的险峻地形,是十里画屏区域的重要景观节点。 </p> <p class="ql-block">观音赏曲 。这巨石形似观世音,正襟危坐,静心听曲,细细听来,似乎真有一段美妙的曲儿在斜风中传来哩。</p> <p class="ql-block">天蓬求道。这块天蓬巨石,突出的猪嘴,憨态可掬的样子,真象猪八戒。这些景点因石因形因势因丰厚道教文化命名的还有不少,如“太极迷宫”、“妙步莲花”、“老君歇脚处”等,使景点更加增色,更有味道、更耐琢磨、更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远眺老君山福禄寿喜财五大殿,对应五种人生福祉。依次是象征喜庆的五母金殿(供奉天母等五母),寓意长寿的道德府(供奉鸿钧老祖等),代表福气的老君庙(供奉太上老君等),象征官禄的玉皇顶(供奉玉皇大帝等)和代表财富的亮宝台(供奉财神赵公明等)。</p> <p class="ql-block">云海,老君山一大奇观,中鼎云海为老君山云海之首。放眼望去,云遮千里,雾锁万峰。犹如站在碧波万顷汪洋大海之中,显现出“海到天涯天为岸,山至极顶人为峰”景观。</p> <p class="ql-block">救苦殿,原建于唐代。供奉太乙救苦天尊,职责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救苦救难”,排名位居九位天尊之首。与观世音菩萨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旁天宫剧场。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主要用于存放道教经典,承载着《道德经》等典籍的收藏与传承。包含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等,其中老君庙供奉太上老君,道德府供奉玉皇大帝等神祇,五母金殿则供奉五位道教女神。</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属于金顶道观群的主要建筑之一,是道教重要祈福场所,主要供奉玉皇大帝,兼具求学、事业晋升祈福功能,可俯瞰云海景观。</p> <p class="ql-block">老君庙,铁椽铁瓦,又称铁顶。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明代香火鼎盛,卢氏县令高出作《登景室山赋》,序中写道:“余至卢氏,闻境有山,巍峨际天,俗传为老子之居,即以老君名之。”可见老子归隐说法历来盛行。</p> <p class="ql-block">海拔2217米的"人间天庭"。</p> <p class="ql-block">道教典籍将老君山列为"七十二福地"之第五十二福地,其2217米的海拔被赋予特殊隐喻。道教认为"天有九重",而老君山金顶海拔恰好接近传统"二里一重天"的九重天理论中第七重天位置。在此修炼更易接收"上清境"的先天之炁。</p> <p class="ql-block">金顶建筑群,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明清修缮,现存建筑保留了传统道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是道教圣地与自然奇观的结合体,以“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著称。</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三座金顶建于不同峰顶,形成“三足鼎立”的壮丽景观,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鎏金殿宇成为老君山标志性画面。</p> <p class="ql-block">登百级石梯上金顶,由于海拔高、台阶陡、年龄大,每20级歇一下,鸟瞰金顶道观群与云海奇幻交融的仙境画面。</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道观群,一山三金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殿(五母金殿)</span>位中间,采用明清皇家宫殿风格建造,供奉供奉天地人皇老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亮宝台</span>位金殿西侧,为太上老君展示宝物之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玉皇顶</span>位金殿东侧,举行重大仪式场所。三座建筑呈三角布局,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地形。 犹如三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碧空之中。</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是道教供奉玉皇大帝的主要场所。玉皇顶供奉玉皇大帝和四御尊神</p> <p class="ql-block">五座金殿的象征意义:福(老君庙):祈求平安、家庭和睦。禄(玉皇顶):象征功名仕途。寿(道德府):寓意健康长寿。喜(五母金殿):主姻缘与子嗣。财(亮宝台):招财纳福。</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道德府前摆放一尊象征吉祥如意的青铜如意,长4.6米,雕刻九条金龙和三十六朵祥云,寓意尊贵与祥瑞,为世界上最大的如意。</p> <p class="ql-block">如意真仙的“如意”,象征吉祥与道法,老君山镇山之宝,称为“福禄寿如意”。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 红孩儿 的叔叔。如意作为道教法器,在老君山被赋予特殊寓意,游客触摸后可祈求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金殿,采用木质结构和石材建造,雕刻彩绘工艺精湛,在阳光下金光闪闪。</p> <p class="ql-block">金殿,坐落于老君庙正北的独峰之上,这座山峰被称作晒人场,相传是女娲娘娘孕育人类的圣地。被誉为五母金殿。据传,女娲在此用黄土捏泥人,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p> <p class="ql-block">道德府,位金殿道观群中轴线上,与太清宫、玉皇阁、三清殿共同构成道教宇宙观的立体展现。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体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五母金殿。供奉五位女神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皇母</span>(天母娘娘)主管兵革与天下太平,象征秩序与安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皇母</span>(地母娘娘)<span style="font-size:18px;">视为“大地母亲”,主宰山川大地,护佑农耕与自然。</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人皇母</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母娘娘)与女娲造人相关,象征自然万物起源,祈愿子孙绵延</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王母</span>(王母娘娘)道教辅佐玉帝的女神,掌管生育与姻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无极老母</span>(无极母娘娘)代表宇宙本源与慈悲,道教中救济众生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祈福墙,老君山金顶大香炉旁的鸡心形祈福墙,是金顶道观群的核心祈福场所。香炉代表沟通天地,祈福墙集中承载信众的具体愿望,形成"焚香-许愿-供奉"完整仪式链。鸡心造型源自道教"天人合一"理念,与二龙戏珠山势布局呼应。</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传说真实事件。1938年侵华日军第14师团进攻鹿邑时,向鹿邑老君台发射13枚炮弹均未爆炸,现存炮弹残骸中检测出火药成分完好但引信失效。《鹿邑县志》《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收录此事。当年炮击老君台的炮手梅川太郎,后来亲自来到老君台谢罪、忏悔,祈求老君的原谅。2012年日本老兵后代曾赴现场立碑致歉。</p> <p class="ql-block">老子铜像。主题思想“大道行天下,和谐兴中华”。2014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众妙门”汉白玉牌坊,横梁“众妙门”,源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旁由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对联“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前有铜雕“神牛献一福”,游客触摸牛身祈福,寓意沾圣人气运、得自然大道庇佑。</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已下山,在出口处看到排队上山的游客人山人海,十分壮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