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土家族摔碗酒

月色

<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31日下午,我和其仁、锦龙、林贵、腊梅、爱玲、梅英七人游完了大峡谷,导游说要带我们去体验一下土家族的摔碗酒晚餐,这是当地的一种民俗,提醒我们配合就好。于是,我们赶往恩施的“硒湘堂”餐馆就餐。</p><p class="ql-block"> 下了汽车,一座长方形餐馆就映入眼帘。餐馆正门顶上飞檐拱角,咋一看宛如一只鲲鹏在展翅飞翔。中间一个人字顶,人字顶下面嵌着“硒湘堂”三字,特别醒目。房檐上披满了用红绸布扎的花,像好客的主人绽开的笑脸。大门上的投屏不停地滚动着“世界硒都、仙都恩施欢迎您”的字样,给人一种喜庆、温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餐馆分三部分:中央大厅、左厅、右厅。进门就是中央大厅,里面摆满了十几张大圆桌。与我们餐馆不同的是这餐馆进门处搭了一个摔碗的池子,池子四周插满了木桩,木桩旁边摆着几十个用红布扎着罐口的酒团子。池子里面装满了摔碎的瓷片。池子旁边是一个简易的舞台,餐馆里一群幺哥幺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迎客人。左厅也是一个大餐厅,餐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平时中央大厅用得多,节假日或搞庆典活动时人多,左厅就派上用场了。右厅是厨房,所有的美食都出自那里。</p> <p class="ql-block">  这时餐厅里已宾客满座,人声鼎沸,歌声、笑声、酒具的碰撞声响成一片,好一派热闹非凡的就餐场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落座后,两个土家族服务员把一个装满了菜肴的大篾制容器抬上桌了。哇,好香呀!有金黄酥脆让人馋虫欲动的烤鹅,有色泽鲜亮美味诱人的鳊鱼;有肉质酥柔肥而不腻的梅干菜扣肉;有口感细腻飘着浓郁豆香的家乡豆腐;还有土豆、红薯、玉米、发糕以及一些我都叫不出名字来的土家家常菜。由于这天正好赶上端午节,好客的店主特意为我们送上一份羊角粽子和一壶米酒。软糯香甜的粽子,沁人心脾,每一个都盈满了家乡的味道,每一口都满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桌加了一对外地的夫妇,他们幽默随意,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大家你一杯我一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那场面就像过春节吃团圆饭一样。</p> <p class="ql-block">  三位土家族姑娘的“高山流水”敬酒仪式,将这盛宴推向了高潮。她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其中一人手里端着一罐米酒,另一人拿着一把透明的酒壶,第三人手里拿着四节竹筒做的斟酒器皿,一桌挨着一桌敬酒,不一会儿,来到了我们的餐桌前。</p><p class="ql-block"> 三位姑娘要给外地夫妇敬酒,女士巾帼不让须眉,欣然应允。豪爽地端起了酒碗,一姑娘拿起竹筒的一端口对着酒碗,另一端口高高地翘起,拿酒的姑娘将酒倒入另一个姑娘的酒壶中,拿酒壶的姑娘踮脚拿起斟满了酒的酒壶,对着那翘起的端口熟练地倒酒,酒顺着竹筒一节一节的往下流,形成小瀑布状,最后流进了碗里,这可能就是他们所说的高山流水之势吧。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紧接着三位姑娘唱起了欢快的祝酒歌。她们那如鸾鸟轻啼歌声,荡漾在大厅的上空久久不息。女士端起酒碗一饮而尽,颇有女将军风范。此时,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三位姑娘又来给其仁同学敬酒,美酒顺着竹筒潺潺地流着,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土家族民族故事,加上三位美女甜歌相伴,我们和陶总一起“醉”了。</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后,下一个环节就是摔碗了,导游跟我们简单介绍了摔碗酒的由来:“一是战士上战场前的壮行仪式,体现一饮而尽显诚意,摔碗明志表忠勇的豪迈。‌‌二是族人与族人之间有了摩擦,就有一摔泯恩仇之说。后来引申义就更多了,什么祈福呀,庆祝活动等等都喝摔碗酒。”听罢,大家拿起酒碗来到摔碗池旁,幺妹们站在池也念着:“一摔烦忧去;二摔恩仇泯;三摔姻缘好;四摔友情深;五摔鸿运来;六摔财源广;七摔功名就;八摔子孙贤;九摔增福寿;十摔合家兴‌。”大家使劲地把碗摔进了池中,在一阵“劈里啪啦”的摔碗声响中,摔出了土家族的民族传承,摔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间的深情厚谊,摔出了“碎碎平安”的美好祝福,这祝福伴随着我们继续下一轮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