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朱汝珍(1870-1943),字聘三,号隘园,广东清远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法学家、文学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榜眼。</p><p class="ql-block"> 朱汝珍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丧父,家境清贫但聪慧好学,得姻亲资助完成学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第一名,后赴京会考获一等第十一名。光绪三十年(1904年)殿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因姓名与籍贯触慈禧太后忌讳,与状元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学术与法律贡献</p><p class="ql-block"> 留学日本:1906年赴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1908年归国后参与修订《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并任法律馆纂修官、京师法律学堂教授。</p><p class="ql-block"> 商事调查:1909年奉命赴苏州等地调查商事习惯,为晚清修律提供实践依据,其调查表设计详尽,体现务实精神。</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活动</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朱汝珍以“南书房行走”留紫禁城编纂《德宗实录》,后辗转津、沪经商。1931年移居香港,任香港清远公会会长、孔教学院院长,积极组织赈灾、抗日募捐,并协助3万同乡撤离沦陷后的香港。</p> <p class="ql-block"> 临江仙·朱汝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末代登科𣁽榜眼,德才众世钦倾。</p><p class="ql-block"> 雄文妙墨素襟情。</p><p class="ql-block"> 翰林修律法,天下得风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秉义运筹援抗战,香江执事忠精。</p><p class="ql-block"> 志行民愿欲平生。</p><p class="ql-block"> 树勋奇卓尔,矜节且棱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