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张友陵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草叶上,我已背上画板,踩着松软的泥土往山里去。山间的空气总是格外清新,混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今天的目的地是后山那片野樱林,听说最近花开得正好,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像是下着一场温柔的梦。我总喜欢在这个季节出来写生,把春天的痕迹一笔一划留在画纸上。</p> <p class="ql-block">天补,所谓道法自然。天补就是以天为补,多出门多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但这其中的玄机就是让自己体内的负能量与大自然的交换,这关键的前提是要打开自已。天地的能量才能进得来,吸收天地的正气。《黄帝内经》中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就是所有养生不变的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地补:去户外多走观山观云听溪水鸟鸣,地补更强调真实的接触大自然,比如赤脚踩在温热的土地上,让双腿感受天地的能量,一分钱不用花,让自已通身变暖,吸收大地的负离子,排出体内的静电,感受脚踏实地的归属,人最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开豪车住豪宅,而是去脚下有泥土的地方,去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去可以吃上柴火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人补:就是多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多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才能保持心情的愉悦。择良友如沐春风,让自已似清泉荡涤心灵的尘埃,让心中的暖阳足够融化每一颗心中的坚冰,与正能量的人相守时分呢,每个眼神也许都是灵魂的共振。每句闲谈絮语,皆成生命的诗行。这般情感滋养,恰似庄子笔下相濡以沫的至境。</p> <p class="ql-block">静补,学会独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放松身心。独处时方见本心澄明,如古井映月般透彻,闲目凝神之际,纷拢尘嚣渐远,唯余呼吸与天地共律动。王阳明龙场悟道般的顿悟,往往诞生于这般“至虚极,守静笃”之际。佛家讲究入定,道家说澄神绝虑,黄帝内经全篇给我们健康的高山仰止就八个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食补与书补:无论是口中的还是思想中的,五色食材犹如天然的调色盘,粗粮的质朴,水果的鲜活,共同谱写出营养的交响乐,但是你以为少油盐的烹调哲学。只是掉枰的独创吗?其实老子“味无味"的养生智慧,早就让我们的脾胄,在清淡中得大自在。还有你最爱晨起夜寐肘展卷,墨香氤氲间,恰似与古今的智者促膝长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做对古人不寂寥。</p><p class="ql-block">动补:你以为功法一词,有多么玄妙和高不可攀吗?其实古人把只要是身体的修持都统称为功法。散步、太极、慢跑、瑜伽、武术舞蹈皆在其中。行云流水间暗藏阴阳相生之妙,伸展时完成天地人三才合一。即便是闲庭信步,也能走出千里之外的气度。</p><p class="ql-block">心补:心补并不是只让你开心,不让你流泪。佛家说:乐受与苦受都不是最高境界,真正的通达是:自在舍受。就是修得宠辱不惊的功夫便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得失荣辱看作云卷云舒,是非成败视为月缺月园,这般心境正是禅宗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至高境界,保持好的心态,万事看淡着透,不纠结不抱怨,修行人有三把钥匙:</p><p class="ql-block"> 莫问前程,但住福田,</p><p class="ql-block"> 任他四时风雨过。生根稳立向苍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