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隐患排查若流于形式,不仅起不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还可能埋下更大的安全隐患。要避免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做到“实”与“细”:</p> <p class="ql-block"> 责任要压实:明确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排查责任,避免“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模糊状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确保排查有人抓、问题有人盯。</p> <p class="ql-block"> 标准要细化:制定清晰、可操作的排查标准,不能笼统地“查安全”,而是要针对不同场景(如生产车间、消防通道、设备设施等)列出具体检查项,让排查有章可循。</p> <p class="ql-block"> 过程要扎实:杜绝“走过场”式检查,不能只看表面、不深究其里。比如检查消防器材,不仅要看是否在有效期,还要测试能否正常使用;检查设备,要深入查看运行细节和潜在故障点。</p> <p class="ql-block"> 整改要务实: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措施,跟踪到底。不能把“已整改”停留在纸面上,要实地复核,确保真改实改,防止问题反复。</p> <p class="ql-block"> 只有让排查过程真正“落地”,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