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来,我国北方多个城市在盛夏时节化身为“火炉”,烈日炙烤下,多地气温突破40℃,真正进入了“七月流火”的酷暑时节。郑州、西安等地的自媒体甚至在马路上用铁盘表演“太阳煎蛋”“太阳煎鱼”的奇观。在这样的高温下,若无空调相伴,夜晚几乎难以入眠;而30多度的气温中,风扇吹来的也尽是热风,毫无凉意可言。</p> <p class="ql-block">面对如此酷热,老年人如何安然度夏,成为亟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因舍不得开空调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2017年,苏州一对老夫妇在酷暑中不开空调,最终在送医途中和医院内相继离世;扬州一位独居老人因家中无空调,体温高达41℃,送医前已不幸身亡;长沙市中心医院也曾收治一名63岁患者,入院时已无生命体征,家中仅靠风扇降温。时至今日,类似事件仍在发生。武汉73岁的王先生因坚持不开空调,仅用电风扇降温,最终中暑昏迷,确诊为“热射病”;60岁的高晓惠(化名)也因舍不得开空调,在打扫完家务后突发不适晕倒,被诊断为中暑。</p> <p class="ql-block">近日,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各位友友们:最好的避暑方式就是在家开空调,千万别被忽悠去什么避暑胜地。把钱交给供电局,既便宜又安全,一张钞票能用好几天。别交给旅行社,别舍不得开空调,一旦进了医院,那里一天花掉的可不止一张。”这虽是调侃,却道出了一个现实,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如行走在“高压线”上,体表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就增加12%,而65岁以上人群的体温调节中枢敏感度仅为年轻人的60%。因此,居家开空调,是老年人安全度夏的首要原则。</p> <p class="ql-block">当然,使用空调也需讲究科学方法。建议将空调设定在26-28℃之间,开启除湿功能,将湿度控制在50%-60%。采用“321通风法”——每3小时开窗20分钟,实现一次空气置换;夜间启用睡眠模式,避免温差超过5℃引发血管痉挛。此外,可在家中安装双层中空玻璃、加装可调节遮阳板,摆放绿萝等植物,营造清凉舒适的居家环境。</p> <p class="ql-block">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建议老年人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如具备ECG功能的医疗级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当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时,设备可自动触发预警,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同时,应每日三次(晨起、午间、睡前)测量耳温,连续两天超过37.5℃应及时就医。使用高精度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短于10秒,误差±0.1℃)可确保数据准确。此外,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也是夏季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在饮食方面,由于夏季高温,老年人食欲往往不佳,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制作清淡可口的饭菜。肉类可适量减少,但可选择清蒸鱼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羊奶因其分子颗粒小、易吸收,且无乳糖不耐受问题,是老年人理想的营养补充品。建议每天早晨饮用一杯羊奶,搭配鸡蛋和麦片粥,既营养又易消化。</p> <p class="ql-block">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老年人也可进行适度运动,但应选择阴凉处进行,且室外气温不宜超过30℃。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以减少中暑风险。</p> <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一旦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20-30℃的温水擦拭身体,并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若30分钟内症状未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明确告知“可能存在老年热射病”,以便医护人员快速响应,争取黄金抢救时间。</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有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