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七月,墨香研修 —2025年“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研修

烟花易冷

<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万物并秀。当蝉鸣织就盛夏的交响,当荷风送来缕缕墨韵书香,我们——一群怀抱热忱的语文人,如约相聚在这绿意葱茏的时节。暂别讲台的喧嚣,怀揣求索的初心,我们踏入这片思想的绿荫,共赴一场关于语文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 7月18日,初语“映潮班”所有学员继续跟随着大师的身影,逐梦学习。</p> 诗歌联读巧创意,板块教学真良方 <p class="ql-block">  8:30分,余老师先上示范课,对黄鹤楼相关的两首诗歌进行联读,分别是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余老师先出示了崔颢的《黄鹤楼》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学习这首诗歌要关注的知识点和要求,然后进行教学前期铺垫,开始带领学生进入朗读实践,余老指出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尤其是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读出作者抒发的苍茫之情。经过反复朗读,学生们大多熟读成诵。课堂高效了,学生轻松了,知识学到了,精神熏陶了。体现了余老师教艺高深,浑然自成,令人望其项背。最后,余老师以《黄鹤楼》里面有( )提问学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刻契合了2022版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余老师先铺垫相关知识,再要求学生美美地朗读,后又出示范例,让学生描述这首诗后两句的画面。学生将诗中的丽句,诗中的故事,诗中的名城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这堂课,以一个主问题:诗歌里面有什么,巧妙的将两首诗歌进行联读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联读,学生会有新的联想与发现,</p> <p class="ql-block"> 余老师讲完,班主任康金娥老师进行了评说,首先以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课堂今朝有“余”音,表达了自己的第一感受。康老师讲到,诗词教学是老师们日常教学中的难点,那怎样在诗歌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余老师在今天的诗歌联读教学中给出了答案。平时老师们讲诗歌,都是按照一个平俗的套路(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翻译,写作特色等)大讲特讲,但余老师这堂课却给了我们所有人审美的享受。整个课堂用12个字概括就是:朗读背诵、审美鉴赏、语言学用。文学气息(语文味儿)很浓郁,扑面而来,这一点我们都能感受到。而且纵观整堂课,余老师在前期用了大量的知识铺垫,朗读时给予了学生细致的指导,朗读层次分明。主问题精准,训练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思维能力,这如同一把抓手,学生寻着抓手,就能理解到审美点。</p> 忧患安乐常在心,犀利论说无可驳 <p class="ql-block">  观摩课上,周丽华老师执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首先周老师开篇及时入题,干脆利落,学生精神为之一振。随后出示三个板块式活动界面,活动题目准确,任务明晰。在朗读活动中,周老师先让学生齐读,然后纠正易错字音,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读出美感。这是一篇议论文,论点清晰,论证过程严密,周老师自己又范读一遍,不仅读准字音,还将本文论证过程中那种层层递进、犀利又不容辩驳的磅礴气势读了出来,学生们深受震撼。接着周老师抓住文中关键的(故和然后),让学生解读文章的美,层次分明,指出了第一段的举例论证和第二段的正反对比道理论证。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分析准确,深刻领会到议论文尤其是孟子文章的那种气势、论证严密、逻辑思维强的风格。周老师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娴熟,主问题提炼精准,一课一得,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范例。</p> 课堂教学多疑雾,余师评课散疑云 <p class="ql-block"> 余老师评课首先肯定了丽华老师有好的开讲,值得所有学员学习。其次,本节课堂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回答到位,这点值得表扬。另外课堂生成性的东西很多,真实课堂,真实发生。最后一点就是少有碎问,追问,这得益于周老师板块化教学方式驾驭能力高。同时,余老师也给出了相关建议:一是老师范读时要特别注意停连,这一点备课要备扎实。二是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很重要,要留够时间让学生做笔记。三是建议周老师要加强学生朗读时的指导,必须给学生强调到位。还要有更多的手法知识上的教学及难点内容上的突破。</p> 千淘万漉虽辛苦,名师创意总是金 <p class="ql-block">  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代议论文,余老师在观课,评课后,即兴在现场设计出新的四种类型不同的教学创意课。</p><p class="ql-block">创意一:导入</p><p class="ql-block">活动1:明确要点</p><p class="ql-block">学生活动:听读课文,初读课文</p><p class="ql-block">(师结合背景材料点示)</p><p class="ql-block">活动2:落实重点</p><p class="ql-block">活动3:品味美点</p><p class="ql-block">第一段: 第二段:</p><p class="ql-block">写法积累:</p><p class="ql-block">第一段第一层: 第一段第二层:</p><p class="ql-block">第二段第一层: 第二段第一层:</p><p class="ql-block">创意二:1、朗读吟诵,理解文章(20分钟) 2、课文品析,美句欣赏(20分钟)</p><p class="ql-block">创意三:1、字词认读,吟诵朗读</p><p class="ql-block"> 2、分类积累,语言积累</p><p class="ql-block"> 3、深化理解,难句讲析</p><p class="ql-block"> 4 、美句读背,章法欣赏</p><p class="ql-block">创意四:1、课文反复朗读</p><p class="ql-block"> 2、美句难句理解</p><p class="ql-block"> 3、微文写作实践</p><p class="ql-block"> 大师的这番操作,令人望其项背。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加上时间的沉淀和咬牙坐“十年”冷板凳精神,名师之名,终誉己身!</p><p class="ql-block"><br></p> 雪夜孤身现西湖,惟有痴儿思故国 <p class="ql-block"> 下午2:00,陶宇璞老师讲授课文《湖心亭看雪》。陶老师从提问开始,就进行大量的铺垫,基础知识扎实。三个活动依次推进,朗读、精读、悟读,课中小结有设计,做到了一课一得。在他的课堂上,教学语言干脆,不拖泥带水,没有花哨的环节,多余的话不说。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理解了张岱雪夜孤身前往湖心亭看雪背后的深意。</p><p class="ql-block"> </p> 学员做课,名师优评 <p class="ql-block">  陶宇璞老师结课后,康老师开始评课。首先康老师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予以明示并且逐一给出修改建议,陶老师虚心接受。比如开课后应及时解释题目湖心亭在哪,小品文的特点是什么?板块式教学的前期铺垫量不足,设计的任务与小结不符等。同时,康老师说到,陶老师这节课主问题意识到位,整堂课思路清晰,朗读训练和课中小结做的不错,教学语言少碎问,声音音色亮是优势。陶老师初踏教坛,日后在板块化教学路上加以精进,是个潜力股。</p> 核心素养要落实,板块艺术做引领 <p class="ql-block">  下午4:05分,名师康金娥开始讲座,题目是:</p><p class="ql-block">《从名师课例看语文核心素养如何落地?》</p><p class="ql-block"> ————余映潮老师“板块教学艺术”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p><p class="ql-block"> 康老师从目录开始,共有四条,分别是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的核心要义、前瞻性和一致性、实践性和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p><p class="ql-block"> 康老师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板块式教学,即“板块式”思路+“主问题设计”及诗意手法。由于这是余映潮老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创造的,沿用至今,历久弥新,被大量教师引用,学习,研究,由此产生了一种“余映潮现象”。接着康老师通过一系列余映潮老师设计出的教学案例,一一为我们分析这些课文余老师是如何运用“板块式”教学艺术进行备课,上课,研课等等。</p><p class="ql-block"> 康老师说,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可以说,他是最懂语文教学的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艺术带给我们所有的启示:一、“板块式”教学是种教学智慧,需要每位老师仔细研究,肯下功夫,用心理解,付诸于实践,再实践中反思,再研究,反复如此,方成艺术。二、避免教学碎片化,强化教材研究深度。三、警惕碎问碎答,科学设计板块逻辑。四、平衡预设与生成,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五、强化语言实践和审美浸润。六、注重专业发展,持续反思与创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正确实施“板块式”教学:定则枯,变则丰。</p> <p class="ql-block">编辑:马少斌</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沁鄂</p><p class="ql-block">终审:康金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