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电中小学校史概览

铁帆小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挖掘家乡历史,弘扬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讲述家乡故事,体味家乡温度……</span></p> 引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所述的辽电中小学,并非特指辽宁发电厂(简称辽电) 子弟学校,而是泛指与辽电建设有关的中小学,期间多次易名、分合、改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956年,父亲奉调,到设在章党水库街(时称局里) 的建设银行大伙房支行工作。陆续,辽电和解放军第6409工厂建设投资管理也划归该行。1958年水库竣工后,银行搬迁到辽电河东,更名为建设银行章党支行。1964年春,举家迁徙到辽电河西二栋中间单元三楼,记忆里是25号,三至九岁在这里度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这样的苏式住宅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8年8月下旬,我在辽电子弟小学开启求学之路。在此虽仅就读一年,距今已逾五十七个春秋,但班主任蔡淑芬老师当年播下的自律种子,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使我对母校和恩师始终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愫。遗憾的是,因在校时间短暂,对母校了解甚少,记忆零散而浅显。故只能通过求教和查史补课,以“概览”为题,大致追溯母校历史,聊表怀恋之情。文中所述管窥蠡测,还望校友不吝指正。</p> 辽电建设队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介绍辽电建设队伍,主因是辽电中小学的历史演化与建设辽电的三支主力军有莫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开工典礼(引自辽宁发电厂志,作者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辽宁发电厂1957年2月19日批准成立,12月16日开工典礼并破土动工。1959年11月10日第一台机组一次启动成功,1966年1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其中,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13台,1.6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容量68.2万千瓦。是位列当时亚洲第一的火力发电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八十年代辽电厂大门(作者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7年10月,抚顺市行政区划调整,成立了抚顺市章党区人民委员会,原章党街道因大伙房水库和辽电建设工程,改划为四个街区:章党街、水库街、电厂街、新太街。水库街和电厂街作为独立的行政区从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发电厂的承建单位由电力工业部基建总局扩大总承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土建工程,1957年1月进入现场,是第一支建设大军。该公司前身是中央所属的电力部东北电管局吉林火电器公司第十四工程处(网友反馈记得是十三工程处) 和建工部东北第二公司,于1955年下放到地方,与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合并组建而成。1965年,参与辽电建设的这支队伍划归抚顺市,更名为抚顺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总部设在望花区,电厂街为一工区,辽电土建工程可能也是该公司同期承建的最大工程。它是主导辽电中小学的第一个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2月,国家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1958年10月,水电部十四工程处作为第二支建设大军进入现场,承建机组安装等电力工程。后来下放给地方,改为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一火电工程公司,简称东电一公司,章党人的记忆里大都称作火电一公司。成为了主导辽电中小学的第二个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阳电业管理局受命筹建辽宁发电厂,当时称为“东北大厂”计划,“抚顺区域性凝汽式发电计划”,代号“41164工程”。1956年3月起,从抚顺、阜新、富拉尔基等地的电厂调集人员筹备。1956年6月初,调抚顺发电厂基建科科长范世昌,并由范提名,调杨光荣、郑生武、魏景堂、李振海、刘东海等参加筹建工作。1957年2月19日,沈阳电业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定名“辽宁发电厂”。设立了工程计划、财务材料、行政管理和人事培训四个科共43人,肩负起了辽宁发电厂建设工程的全面准备工作。之后又陆续调集了不少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竣工交付使用后,辽宁发电厂是运营单位,人员队伍逐渐扩充达峰,成为主导中小学的第三个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三个单位主力进入现场并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利益关系和办学能力,是辽电中小学校名演变和分合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二期工程后,改制为国家电投东方发电有限公司的厂大门。</span></p> 辽宁一公司子弟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7年9月2日首创子弟小学,是继1908年首建的章党小学后,下章党地区的第二所公立完全小学——有六个年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辽宁发电厂志》(1957-1985)记载,1957年,厂与水利电力部第十四工程处两单位办小学,分别从所属科室抽调19名同志到子弟小学担任教师工作,其中有13名未教过课,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年,抚顺市教育局调配给子弟学校一名教导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7年9月2日,子弟小学正式开学,270余名学生编6个教学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2月,教学班增到18个。为弥补教师不足,先后从家属中挑选、外地调入,接收抚顺市教育局支援等多渠道配备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据杨玉祥校友的记忆和提供的1959年1月15日照片,建校初期,校址在窑沟启东街,校名为辽宁一公司子弟学校。初期,以进入施工现场的第一支队伍辽宁一公司为主导建校。辽电厂志记载1958年10月十四工程处才进入现场,初期组建学习应该不是十四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辽宁一公司子弟小学一年级师生合影(杨玉祥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9月的六十年后,他们一年一班同学聚会,小学毕业前已改为火电子弟小学,记得大致在1961年至1963年间 (杨玉祥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宝昌校友记得,1960年时的小学校长是辽宁一公司派去的,叫赵殿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秋,经抚顺市教育局同意,子弟小学实行小学戴帽,增设3个初级班。是继1956年8月在章党小学“戴帽”、1958年8月独立的抚顺市第二十一中学后的下章党地区第二所中学。1959年秋,辽宁省教师进修学院在子弟学校办一个教师函授进修点,学校教师都参加了中师班学习,同时有4名教师考入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舍最初就建在窑沟启东街一条不具名的小河东岸,一个院套里,靠近校门两趟平房是老师办公室和中学教室,往里走一个院套平房是小学。统称为辽宁一公司子弟学校,分中学和小学,两套机构和师资。后来不记得何时在河西建了中学部楼房。</p> 学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发电厂志》记载,从1958年至1966年,子弟中学根据中央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精神,规定中学学制为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国情况,1969年3月至1978年7月,中小学改为九年学制,6+3或5+4,取消了高中。与《辽宁发电厂志》的记载有差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国情况,1978年8月后,小学、初中、高中改为十年制,并逐步过渡到十一年和十二年制,与《辽宁发电厂志》记载的时间有偏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子弟学校从1983年起改为十二年制,6+3+3,为秋季招生,这个时间与全国同步。</p> 火电子弟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证(郭宝昌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宝昌校友是作者在抚顺第二十一中学的恩师,他1960年10月从沈阳转学到这里小学时记得就叫火电子弟小学,更名时间与杨玉祥校友的记忆存异,有待进一步查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证上书“东北火电中学”,印章全称是“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一火电工程公司子弟中学”,大家都简称火电中学或火电子弟中学,至少1963年已使用了火电中学校名。一个校园里,分中学和小学两套机构和师资,<span style="font-size:18px;">统称为火电子弟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中学校长由火电一公司经理姜国贵兼任,常务校长由辽电派去的转业干部王白青担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3年8月22日,火电中学1966届初三·三班同学与班主任王炳茂老师(五十四中学校长)相聚于罗台山庄(郭宝昌供)</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陈文斌、韩亚林、黄玉发、郭宝昌、吴成斌、王炳茂老师、于鹏、徐世华;</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邹四方、王世忠、董林、丁峰、徐静、张连生、孙凤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中学1966届初三·三班同学与班主任王炳茂老师(五十四中学校长)相聚于罗台山庄(郭宝昌供)</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祁树菊、修志琴、郑平;</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迟树荣、王炳茂老师、郭秀霞、姜志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中学1966届初三·三班同学与班主任王炳茂老师(五十四中学校长)相聚于罗台山庄(郭宝昌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杨玉祥校友1965年火电子弟小学的毕业照,背景是校舍(杨玉祥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玉祥校友1957年随在电力部第十三工程处供职的父亲举家迁来窑沟居住,1959年在辽宁一公司子弟学校入小学,1968年在火电子弟中学毕业,经历了两个校名更替过程,提供了大量辽电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历史资讯,并反复求证求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位昵称小树(曾用名小草)的1968届火电子弟中学校友也提供了大量同类信息,两者互相印证了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更名的原因,应是此时建设大军转为以火电一公司为主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的火电子弟小学校友留影(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的火电子弟小学校友留影(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7年的火电子弟小学师生分别留念(引自张宝斌),应是三年级学期临近结束。</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苏永珍老师、赵风英、徐淑清、张跃华、肖迎春、齐亚军;</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丁淑清、赵彩玲、王玉兰、王一宁、张敏、任书荣;</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郑玉芬、赵智、张玉秋、张国杰、张永珍、李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生分别50年后再聚首(引自张宝斌)</p><p class="ql-block">左起:张宝斌、齐亚军、苏永珍老师、张永珍、张俊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中学1974届八年一班校友纪念分别二十年联谊,他们应经历了改名五十四中学和学校拆分,是首届六十二中毕业生(引自张宝斌)</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李书成、姚忠义、刘德福、孔祥起(逝)、吴振堂、张长生、李豹;</p><p class="ql-block">三排左起:杨忠文、黄玉起、安启随、王忠生、王廷飞、陈奉义、齐思清、毛忠民、王显荣、张绍普(逝);</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齐亚军、刘丽、刘风春、罗光、赵希鹏老师、解华、赵风英、高荣芬;</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玉兰、辛玉芝、任书荣、高秀杰、张永珍、郑玉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子弟小学校友毕业五十年留影(引自李占东)</p> 辽电子弟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网友小树记忆,1968年5月27日,成立辽电子弟学校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辽电子弟学校(含中学、小学)。他1968届毕业,毕业证上还是火电中学,杨玉祥校友同届毕业,也是相同记忆。由此判断,1968年秋季学期开学使用了新校名“辽电子弟学校”,我有幸成了这个校名招生的首批小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这张1968年8月1日的照片上,写的是辽宁发电厂宣传队(引自李丽芬),文中称为辽电子弟学校文艺宣传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子弟学校文艺宣传队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引自李丽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968年8月底,我在辽电子弟学校入小学读书。那时姐姐和哥哥都在章党二校读书,是她们常到我家来玩,勾起我上学的渴望,提前一年逃离了幼儿园(私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前排左起:肖桂艳、王桂芹、孙爱军、付桂芬老师、陈淑云老师、王薇、皮秀丽、黄文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后排左起:郎瑞华、李艳芳、张凤芹、徐杰、薛玉凤、刘淑娟、李金兰、张秀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党第二小学离家近,姐和哥又在那里读书,可以有所依靠,本想抱团取暖。但我家是辽电学区,又没到学龄,终未得愿。如此,便与辽电子弟小学结下了一段善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第一代辽电安全桥(李书田摄,作者修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连接河东与河西的纽带,远景为现在的河西小区。1957年5月3日开工,10月1日通车。家住河西,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文革,河西大孩子们把桥西头作为红色宣传的阵地,与上下班的职工对话。我在他们后面跟班,学会了背诵许多诗词语录和老三篇,认识了些许字,成了我那时的学前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那时候的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到窑沟上学,要通过这个必行的铁路道口(网友最美小票车摄,作者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清晰记得,入学时称为辽电子弟小学,位置在启东街的窑沟北面。对于辽宁一公司子弟学校和火电子弟学校这两个校名一点印象也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子弟学校校舍(引自郑晓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晓雷校友的一张子弟学校乐队在校园的老照片,终于弥补了没有母校校舍照片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时光模糊了记忆,已不记得我是几班了,班主任蔡淑芬老师,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环境和课堂受教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识字课本,诗词语录颇多。受教于蔡淑芬老师是我的运气,她发现课本的字我识得许多,就领到办公室当着一屋子老师的面让我试读各种标语,对我基本都能读出而颇感惊奇,逢人就讲就夸,无形之中对我形成了鼓励、压力和鞭策。其实那些字我也并非都认得出来,这得益于我的特殊学前教育,通过几个字就能看出是哪段诗语,脱口背诵一柳就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课堂常被点名叫起,叙述昨日的全天经历,回答提出的课程问题。因担心下次提问答不出来,课后就自主复习和预习。正是这种鞭策和激励,小小年纪就无意识萌生了自律意识,或许这就蕴藏了启蒙教育的真谛。在这里读书虽仅短暂的一年,却在脑海里刻下了时光磨灭不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我们那届十班女同学的老照片(作者修复),还能识得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只能叫出老邻居李玉平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届十班男同学的老照片(作者修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届十班同学入学五十年团聚,一年十班是小学班级番号(引自樵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届十班同学入学五十年团聚,一年十班是小学班级番号(引自樵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届九班同学中学毕业四十一年联谊,一年九班应是小学班级番号(引自闫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969年改为春季3月份招生,由此原因,这期间在校生都多读一个学期,时称集体蹲半级。1973年改回秋季招生,又多读一个学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我们这届赶上了两次学制转换,实际在学校读书十年,中学毕业证上却写着九年毕业,算作初中。有些学校毕业照写着高中毕业,也不无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8月入学的火电子弟小学校友,毕业时已改为辽电子弟小学(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8月入学的火电子弟小学校友,毕业时已改为辽电子弟小学(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姐姐(左) 与邻家闺蜜刘雅娟(中)、李玉范(右),两位闺蜜都是辽电子弟学校毕业(私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辽电“五七”一校留照(引自</span>李占东<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这张照片摄于1970年中学时代,上书辽电“五七”一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辽电大事记》载录,1969年7月8日,抚顺市革命委员会以抚发批字69(7) 号文件批复,同意将抚顺市二十一中学革命委员会撤销,建立辽宁发电厂“五七二校”革命委员会隶属辽宁发电厂领导。那时,辽电子弟学校改为辽电“五七一校”,二十一中改为辽电“五七二校”,章党第一、第二小学和朝鲜族小学统改称辽电“五七三校”。1972年1月28日下文撤销了“五七”冠名,改回原校名。唯有章党朝鲜族小学沿用“辽电五七三校”名称到1981年7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这段历史,大多数人没有了记忆,看来学校更名有文件,但并未流行开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史料记载,1970至1972年间,学校仿效部队建制,年级称为连,班级称为排,小组称为班,此照记录了那段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居北京的老邻居们(郑晓雷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起: 杜文敏、罗光、刘雅娟、郑晓雷、赵智,他们入学时是火电子弟学校,经历了改为辽电子弟学校、辽电“五七”一校和抚顺市第五十四中学的过程。</p> 五十四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三张1972届校友的联谊活动,照片写着五十四中学(引自李占东)。据杨玉祥校友介绍,他妹妹是这届毕业生,1972年毕业前学校改名为五十四中学。他们成为学校更名五十四中学且未拆分的特殊一届毕业生,1973届因学制转换无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2届毕业五十年纪念(引自李占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2届毕业五十年纪念(引自李占东)</p> 三家拆分办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届刘雅娟等校友回忆,1973年秋季学期开学,学校被拆分成三所,中学全市统一编号,辽电所属保留五十四中学校名,火电一公司所属为六十二中学,市建一公司所属为六十三中学,各家附属子弟小学。之后又陆续合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据校友回忆,这是1973年版校徽,但未发行,推测应是拆分前定制。</span></p> 五十四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四中学歌舞队(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四中学1974届校友(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四中学1974届校友(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家分开办学的五十四中学1974首届毕业照(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届八年一班同学小聚(引自张宝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届五十四中学校友毕业五十年相聚(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届五十四中学校友毕业五十年相聚(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1978年3(或5)月的三好学生奖状,还是五十四中学。</p> 六十二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开办学初期,三所学校还是在一个校园里办学。六十二中在窑沟建了一栋三层教学楼后独立出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辽宁发电厂志》(1986-2000)记载,1992年,经东电局批准,撤销东电一公司章党子弟学校,将东电一公司、四公司131名学生移交辽宁发电厂子弟学校。是年,秋季新学期开始,这些学生由子弟学校接收上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电中学1974届八年一班校友纪念分别二十年联谊,他们应经历了改名五十四中学和学校拆分,是首届六十二中毕业生(引自张宝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抚顺市第六十二中学1974届九年二班同学毕业二十八周年联谊会(引自郑晓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抚顺市第六十二中学八零届六年一班同学毕业39周年联谊会(引自小熊一家人),只是六年一班有点费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抚顺市第六十二中学八零届六年一班同学毕业39周年联谊会(引自小熊一家人),只是六年一班有点费解。</p> 六十三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市建一公司大会战,据说用一周时间,抢在1973年秋季开学前,在汪山上建成了两层板楼的中学校舍,六十三中首先独立出去,时间不长又合并回五十四中学,具体时间不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家分开办学的六十三中学1974首届毕业照(引自郑晓雷)</p> 辽宁发电厂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四中学改称为辽宁发电厂中学,具体更名时间不详,按照片推测,1978年应已改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我从辽电子弟小学转到章党第二小学二年五班,读书一年又转学。1971年,班级红小兵同学与白郁章老师合影(于铁志供 ,作者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8月21日,辽电子弟中学1978届毕业生重聚,他们入学时肯定是五十四中学。里面有好几张熟悉的面孔,是我在章党二校的同班,能叫出名字的有董国杰、杨威、孙晓东、刘国跃、高爽、孙丽贤、朱秀荣(引自绿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毕业时分留念(引自绿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980年的辽电中学(邱舒兰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辽宁发电厂中学邱舒兰老师,是抚顺市二十一中学1974届校友,通过她了解到我班主任蔡淑芬老师的情况,了却了心中的遗憾,垂询到很多关于学校的发展历史,并反复帮助求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前所述,六十三中学分开不久,即合并回五十四中学,而六十二中学于1992年合并到辽电中学,附属小学同时合并。至此,三家学校又回归到辽宁发电厂子弟学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辽电中学小学教学楼(引自辽宁发电厂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小学1980届师生毕业四十年联谊(邱舒兰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中学的老师(邱舒兰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中学高中1996届毕业照(邱舒兰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8月后改为十年制、十一年制,1983年改为十二年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成为了完全中学。</p> 章党实验学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电中学全体老师(邱舒兰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9年5月,抚顺市区划调整,章党街道划归抚顺县管辖,成立章党经济开发区,教育资源重新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辽宁发电厂志》(1986-2000)记载,按抚顺市人民政府抚政发(1999)24号文件精神,将子弟校分离到属地政府管理。符合分离条件本人愿意留在企业的教职员工与企业协商同意可留在原企业,并由原企业安置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年9月,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辽电人资(1999)244号文下发《关于辽宁发电厂子弟学校移交地方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要求子弟学校移交时间为1999年下半学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辽宁发电厂以辽发人劳(1999)77号文件下发《关于辽宁发电厂子弟学校移交地方有关人事、劳动、社会保险等问题的处理意见》。12月31日,子弟学校正式与辽宁发电厂实行分离,整体移交给抚顺县政府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22名专任教师划归到抚顺县章党实验学校,其余98名教职员工分别由厂安排到公安保卫部、生活部所属岗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成最后学期教学任务,即将离校回厂的老师们,依依不舍留照纪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章党实验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学校仍座落在章党河西阜宁街13号的汪山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同一个校区各自办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章党实验学校(引自赖晓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章党街道又划回东洲区管辖,学校同步回归东洲区,但已物是人非,老师不再是原辽电中小学的熟悉面孔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辽电地区中小学历史的演变比较复杂,本文所述仅是梗概,期间与时俱进、教育体制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改制带来的变化没有详述。辽电厂志也没有记载其它单位的办学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七律·梦回母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游母校步轻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应悯屐声惊宿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疑幻疑真天欲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似无似有泪难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杨肃立杏坛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诲低回绛帐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甲子光阴如弹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余残月照空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024.04.22 北京(平水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查询到《辽宁发电厂志》等有限的资料和校友美篇文章外,大多靠相片上的年代记载和当事人的访谈回忆。年代久远,有些时间节点可能不精准,盼知情者留言补正。</p> 相关文章链接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c4hl9m9" target="_blank">我们的故乡大章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mr5lp2" target="_blank">饭后茶余话“章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9s2x9l3" target="_blank">大伙房水库的故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cux7av" target="_blank">故乡章党·那留恋的火车站</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yorlbc" target="_blank">家乡一段红色记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408osv" target="_blank">家乡章党照相馆考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d2589q" target="_blank">家乡医院之七十四华诞</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lph5d47" target="_blank">辽电子弟小学——启蒙教育第一站</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s665cx" target="_blank">我的首任启蒙老师</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t2yaiw" target="_blank">故乡章党河的柔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kbwr90" target="_blank">白龙黑虎·魂牵梦萦两仙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8lyqjp" target="_blank">一潭碧水映童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9o5mmp" target="_blank">水库商店承载的乡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9bv04" target="_blank">岁月流转乡情长</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jr8hzka" target="_blank">百年老校 惠泽一方</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kybwwg" target="_blank">抚顺二十一中校史探源</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yzflee" target="_blank">抚顺二十一中校友荟萃</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vdvfr4" target="_blank">抚顺二十一中学生组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3rho71" target="_blank">忆母校抚顺二十一中地震测报组</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1h6th9" target="_blank">章党朝鲜族小学史略</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致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中未标明出处的照片均来自网络佚名,向各位作者致以衷心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