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悟(四)一一民生

秦岭客

<p class="ql-block"> 践行为民初心 谱写民生新篇</p><p class="ql-block"> 囗宋洪亮</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前,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夙愿;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铭记“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党的执政根基、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将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的具体实践,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告慰先烈、造福人民。 </p><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鉴:从抗战精神中汲取为民力量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生死与共、血脉相连的壮丽史诗。在民族存亡之际,我们党率先高举抗日旗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了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太行山区,八路军战士帮老乡挑水砍柴的佳话至今流传。这些历史深刻揭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心同行,才能无往而不胜。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继承“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内核。面对百年变局和风险挑战,各级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当前,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以抗战时期“排除万难”的斗志,攻克民生领域的“娄山关”“腊子口”。 </p><p class="ql-block"> 民生为本:在发展中筑牢幸福根基 </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又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时代新征程上,更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p><p class="ql-block">‍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今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发展,让零工经济成为增收“新引擎”。社保是稳定之基。加快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扩大医保药品目录覆盖范围,让更多“救命药”纳入报销,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p><p class="ql-block"> 打好公共服务“组合拳”。要重视教育公平,持续打击“天价学区房”,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要搞好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要重视一老一小,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破解“养老难”“带娃难”。 </p><p class="ql-block"> 守牢安全发展“生命线”。深刻汲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开展燃气管道、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让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心。在防汛抗旱、地震防灾等领域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p><p class="ql-block">‍ 创新治理:让群众成为“阅卷人” </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豆选法”“三三制”等民主实践赢得了群众衷心拥护。新时代改善民生,同样需要发扬民主、汇聚民智。 </p><p class="ql-block"> 完善“民呼我为”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直达”、部门响应“限时办结”。</p><p class="ql-block"> 激发社会参与活力。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参与助老扶幼、环境治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p><p class="ql-block"> 强化监督问责。对民生资金使用、惠民工程进度开展专项巡察,坚决查处克扣挪用、吃拿卡要等“微腐败”,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前,我们党用“小米加步枪”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八十年后,我们更需以“初心加实干”赢得群众信任。唯有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才能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