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旅【三】 鸭绿江畔,丹东真好!

石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攝影:梁 军</b></p><p class="ql-block"><b>制作:石和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是我国著名的边境城市。丹东市总面积1528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6.9万人,山川秀美,人文厚重,是连接中朝友谊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丹东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旅游城市,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既有自然风光的灵秀,也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城市布局科学合理,市容整洁大方,街道宽敞有序,绿树成荫,展现出边境城市独特的魅力与现代都市的文明风范。</p> <p class="ql-block">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既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又保留了地方特色,展现出丹东蓬勃发展的城市活力。</p> <p class="ql-block">富饶的鸭绿江从丹东市旁静静地流过,江水清澈,波光粼粼,宛如一条玉带,将中朝两国紧紧相连,也孕育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中南大学机械系76届部分同学及家人共11人,在班长梁军同学的组织下,踏上这片充满历史记忆的土地,开启一段难忘的丹东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朝友谊大桥与鸭绿江断桥风景区,是丹东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地标之一。两桥并肩而立,相距不足百米,形成“姊妹桥”的独特景观。这里是鸭绿江凤景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吸引无数游客驻足凭吊。</p> <p class="ql-block">中朝友谊大桥,又称鸭绿江大桥或上桥,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5月竣工,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桥段长569.9米。1990年10月,中朝两国共同将其命名为“中朝友谊桥”,至今仍是两国交通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中朝断桥,原名鸭绿江大桥(第一桥),始建于1909年,1911年竣工,曾是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全长944.2米,宽11米,第4孔设有可旋转90°的“开闭梁”,便于船只通行。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美军多次轰炸该桥,朝方一侧被彻底炸毁,中方仅存4孔残桥,成为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朝断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重要通道,它曾承担着繁重的军需物资运输任务,桥体上至今仍清晰可见战争留下的弹痕,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印记。</p> <p class="ql-block">桥头设有彭德怀元帅雕像、历史照片展及战争文物陈列馆,游客可通过玻璃观景台近距离感受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聆听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漫步在鸭绿江风景区和大桥之上,江风拂面,心潮澎湃,仿佛穿越时空,走进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彭学兰同学缓步前行,目光凝视远方,思绪仿佛被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匡希良、张聪建夫妇在桥上静静伫立,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和平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刘新华、李玉霞夫妇在游览中,手牵手走过断桥,神情肃穆,仿佛在向历史致敬。</p> <p class="ql-block">何淑珍、刘家良夫妇在断桥边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下这段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朱建春同学在游览中,不时驻足拍照,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动人瞬间。</p> <p class="ql-block">石和清、欧祁宁夫妇在江边漫步,江风轻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鸭绿江大桥灯火璀璨,宛如银河落入人间,映照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丹东江畔,市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江边,展现出一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在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中国唯一全面展示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专题性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由纪念馆主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和国防教育园四大主体建筑组成,馆藏文物两万余件,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人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广场上陈列着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武器,正是这些装备帮助志愿军战胜了以美帝国为首的侵略者,大振国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毛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的雕像,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中国宣布抗美援朝起,志愿军共投入近290万人次参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顽强战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随时准备着!”这是志愿军战士的誓言,也是他们用行动践行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胜利的欢呼声仿佛穿越时空,在纪念馆中回响,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象征胜利的凯旋门静静矗立,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凯旋归来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6月6日上午,我们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学习那段光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料,详尽记录了志愿军战胜美帝、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令人震撼,也让我们更加自豪。祖国的强大,是我们内心最深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上河口国门,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上河口镇,是中朝边境唯一的大型国门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6月6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上河口国门参观,感受边境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国门横跨鸭绿江铁路桥,高14米,跨度14米,紧邻中朝19号界碑,于2016年8月建成开放。它曾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重要军事运输通道,至今仍保留着那段峥嵘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座铁路桥始建于1938年,1940年4月通车,曾是日军掠夺中国资源的通道,后成为志愿军补给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被抢修为秘密运输线,承担起重要的军事运输任务。</p> <p class="ql-block">彭学兰同学站在上河口国门前,神情庄重,仿佛在向历史致敬。</p> <p class="ql-block">1号界碑矗立在国门之上,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主权,也见证着中朝两国的友好往来。</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学校,坐落于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由宽甸县教育局直属,是一所公办学校。学校与朝鲜隔江相望,毛岸英同志正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留下他在祖国的最后足迹。</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是毛泽东主席的长子,1950年毅然请缨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踏上赴朝征程。1950年11月25日,他在抗美援朝前线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毛岸英的同时,我们无比怀念毛主席的伟大胸怀。他将儿子送上战场,牺牲后,遗体留在朝鲜就地安葬。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怀念那段不屈的岁月与伟大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