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睛 就算是广州人也大有孤闻寡陋的时候,大名鼎鼎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就在身边我都蒙查查。 早在十多年前不记得因何跟随大部队来过一次,当时对历史没有兴趣,走马观灯式转了半个圈,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吸引的地方,买了几个石湾陶瓷公仔就打道回府,所以对它的印象早已忘怀。乃是“明珠蒙尘他不识,恰似盲人月当灯”,岂非可笑,有眼无珠啊! 其实上世纪20年代外国专家、学者都给了它很高的赞誉,当时日本的《岭南纪胜》、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等书,把它称为中国南方建筑的典范。 如今,陈家祠一百多年历经风雨,命运多舛,何其悲哀,但他又是幸运的,竟然躲过日军轰炸和文革的酷劫,难能可贵地保存了建筑精粹,成为全国现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 陈家祠的高大上主要源于:一是乡绅名流:陈昌朝、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外交官吴川等倡议、筹集资金合建;二是要求高端:聘请全省最好的建筑设计师和名工巧匠施工;三是舍得老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大手笔力求最好、最精美;四是管理灵活:董事职位和神龛主位都可以与捐款数目挂钩。 注:总建筑承包商为瑞昌店的黎巨川;陶瓷瓦脊为佛山石湾知名店“文如壁”;灰塑装饰则由番禺“灰批状元”靳耀生;砖雕工程由久负盛名的番禺艺人黄南山负责;铁铸装饰由佛山名工负责;壁画装饰由佛山以善书画著称的艺人杨瑞石负责。凡是各种建筑手艺,只要是好的、绝的,一律不拒。 <p class="ql-block">最近偶然听说:陈家祠内面的一个柜子可以在上海汤臣买一间房子,勾得我好奇心大起,决定重游。</p><p class="ql-block">现在与以往不同啦,金银珠宝不多,时间倒是大把,所以这次决定采取慢咽细嚼的方式,尽量不放过精彩部分。</p> 参观陈家祠门票十鸡,达标者还可免票。收取少少门票其实大有好处,至少祠内整洁宁静,不会人满为患。 故事前要隆重告知大家:陈家祠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评定博物馆的性质等级,由其馆藏的文物价值而决定,陈家祠也遵循这一定律。陈家祠的文物价值在于建筑物本身,这点与故宫博物馆相似。 若论规模,陈家祠在大型建筑中或许不算恢宏,但论精美,没有能出其右者,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应独占鳌头,是岭南地区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又名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广东因大量的合族祠存在,容易形成同姓氏的帮派组织,对当地政府治安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乾隆、咸丰、光绪年间,广东被清政府一共颁布了三次禁祠令。陈姓人士为了修建一个“合族祠堂”,于是向上级建委报称修建的是学校而获批建,所以陈家祠官方名称为“陈氏书院”。 “古祠流芳”,陈家祠广场前的大石碑,看样子像后期作品。 双楹并峙纳睛空,百粤风归一院中。<br>雕甍画栋仙槎跃,藻井云楣鳌背雄。<br>百工精魂凝新碧,千载文光射远虹。<br>莫道金蟾栖瓦久,今朝振翼欲腾东。 陈家祠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48位陈姓绅士倡议修建,广东各县陈氏家族均有出资,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陈氏的宗族合祠,同时为陈氏子弟在广州备考科举、联系事务等提供落脚点,因此也被称作“书院”。 祠堂曾是中国文化传承里重要的建筑,是祭祀祖先、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宜讲学教礼法的课堂,家族传承优良精神的重要场所,有看白鹿原电视的就更清楚祠堂的作用。 陈家祠堂前坪原有水塘,为岭南宗祠建筑的标准配置。水塘起风水作用,广东人大多以水为财,水塘还兼具储水、消防等功能,寓意聚财、家族兴旺。 书院前坪东西两则原分别立有四斗旗杆和三斗旗杆各一座。其中四斗旗杆为“光绪壬辰科贡士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臣陈伯陶立”,三斗旗杆为“光绪甲午科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庶吉士臣陈昭常立”。 旗杆夹石上详细刻有考取者的功名、时间、名次等,显示了国家认可的功名,代表着一个宗族的名望和荣耀。 旗杆是宗族荣誉的标志,旗杆夹石又称功名石,只有在科场高中获得朝廷赏赐“旗匾银”后,族人方能在祠堂前为其设立旗杆,升旗表彰以光宗耀祖。根据成绩等级,旗杆有一、二、三、四斗之分,四斗是最高等级。且旗杆都是成对竖立,“才高八半”由此而来。 陈伯陶的家乡为东莞水乡中堂凤冲村人,21岁考中秀才,25岁乡试夺魁,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殿试,成为文探花。他还是暨南大学创始人之一。 步入陈家祠可谓处处惊艳,它早已不是普通的宗族祠堂,而是“岭南建筑艺术明珠”,陈家祠建筑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之大成,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彩绘,七绝工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其所表达的题材亦涵盖了从商周到明清的众多经典故事,打造出一座璀璨的艺术宫殿。 陈家祠正门脸书几乎所有建筑特色工艺一应俱全:1.石狮雕塑;2.木雕檐罩;3.墀头砖雕;4.大型砖雕画;5.雕花主次石梁架;6.廊门及顶上灰塑;7.花脊两层陶塑灰塑。 到陈家祠看什么呢?当然,最吸引人的就是遍布屋顶的“公仔”陶塑和灰塑,这是极具岭南风格的装饰。 屋顶陶塑色彩鲜艳、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全都入画,充满浓郁地方风情。<br>屋顶上,上半层以房屋和人物为主体形象,叫陶塑。是广东佛山的陶瓷,由高温分段烧制,成品后从佛山运过来,再一块块组装在屋脊上,形成整块陶塑瓦脊。图案多是亭台楼阁和粤剧人物形象,因潮流兴,加上技师爱看。<br> 屋顶上有两条鱼,造型是龙头鱼身,它叫鳌鱼,生于大海。传说中它是一种吞火吐水的神兽,古人把它设计在屋顶上,是取防火、镇宅的意思。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人们祈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 灰塑,故名思议是以石灰塑成的工艺。制作时,先用铁钉、铜线搭建图案骨架,在石灰里添加稻草、草纸、糯米和糖胶,混合发酵成一种类似石膏质地的材料,一层一层塑成立体的造型。最后由内而外,由浅到深涂上颜色。 灰塑题材涵盖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有广州代表风景的图案。 陈家祠三轴三进,分割成九堂六院,虚实相间整体对称,中轴线按正厅、聚贤堂、祖堂的次序排列,左右厅堂横陈,外则斋厢竖列,大小共十九座单体建筑,围绕着主殿聚贤堂。 厅堂之间檐廊连接,四条长廊一贯到底,内则两道廊门刻着“昌妫”、“蔚颖”,外则两道廊门刻着“庆基”、“德表”。 陈姓出自妫姓,远祖妫满,因此昌妫,不忘初心。 桃园三结义 陈家从河南颖川南渡而来,所以蔚颖,牢记使命。 赵美容打飞熊 庆基是庆祝奠基。 古城会 德表为德行表率。 洞天福地 廊门八字,字字饱含深意。 祠堂正面外墙有六幅大型砖雕,用青砖拼接,精雕细刻,以浮雕为主,辅以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诗文并现,蔚为壮观。<div>东墙三幅图</div> 东墙左图:佰鸟图。<div>以鸟、松树、竹子等为雕刻对象,寓意家族兴旺发达。</div> 东墙中图:刘庆伏狼驹图<div>传说西夏国进献给宋朝一匹称为狼驹的野马,声称如不能降伏这匹野马,西夏国就兴兵攻打中原。结果狼驹被勇将刘庆制服,旁边西夏官员神情沮丧,西夏国只好臣服于宋朝。艺人以立体、细腻的人法刻画了40多个不同的人物形像,生动地表现出刘庆降服狼驹的热闹场面。</div> 在刘庆伏狼驹的正下方,可以看到“瑞昌造”。瑞昌行是广州的大型建筑承包公司,陈家祠的部分木雕、砖雕、灰雕都是瑞昌造的。聪明人懂得广告效应呢! 东墙右图:五伦全图<div>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古人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意在提醒人们要遵守五种人伦准则。</div> 两旁雕刻广东新会陈献章两首七言绝句:<br>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赖是山人无诉牒,有人真本卖出来。<br>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br> 与北方砖雕的粗犷不同,岭南砖雕具有玲珑、纤巧的特点。层次丰富、立体感强,采用多种技法雕刻出圆润流畅、纤细如丝的线条,故称挂线砖雕。<div>西墙三幅图</div> 西墙左图:松鹊图<div>以松树和喜鹊构成主要图案,寓意长寿吉祥。</div> 诗:左幅作者宋蔡襄: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br>诗:右幅作者清王文治:雨过寒山解缆迟,将行还问后来期。钟声明发龙山下,犹望枫桥夜泊时。<br> 西墙中图:梁山聚义图<div>此画以透雕为主要手法,用岭南特有技艺,在烧制的水磨青砖上雕刻,立体感强,雕有人物52人,个个都栩栩如生,主题是晁盖吴用等人在聚义厅畅叙情景。</div> 西墙右图:梧桐柳杏凤凰图<div>以梧桐、柳树、杏树和凤凰构成主要图案,寓意喜事连连。</div> 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传神的人物形象,吉祥如意的图案,所有一切都用精湛的镂雕挂线砖雕手法表现出来,大师黄南山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砖雕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为满足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信仰、审美要求而创造的艺术形式。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br>每一幅都价值连城,换几间房屋都冇有问题啦!<br> 祠堂门前两尊大型石狮堪称石雕艺术之杰作,狮子都是用整块石料雕成,东面的雄狮脚踩石球傲视远方,象征力量与刚强。西面的雌狮轻扶小狮,代表子孙繁衍门丁兴旺。狮子口中的圆球能够滚动却无法取出,这是石雕匠人用镂雕技法创造的奇迹。 注:2010年8月底,在陈家祠文化广场综合整治工程中,在地面挖掘中发现大型雕花石,经鉴定是失踪的石狮子基座的中段和底部,其中段四面均有精美的浮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根据历史照片组织了石狮子和基座复原。 正门口有一对抱鼓石,鼓面直径1.4米,连同基座高达2.55米。石鼓基座雕琢日神和月神,表达人们对自然神灵的崇敬,祈求庇佑。 门前石鼓有什么考究:<br>1.文化内涵:石鼓不仅是一种装饰,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鼓被视为一种吉祥之物,代表着家庭的繁荣和平安。放置石鼓于门前,不仅是对来访者的尊重和欢迎,也表达了主人对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br>2.风水考量:风水学认为,石鼓可以平衡门前的气场,吸纳正能量,从而带来好运和财富。<br>3.身份象征:在封建社会,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石鼓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才能在门前放置石鼓。<br> 首进正门台阶石垂“金蟾吐瑞气”。 中国石雕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源远流长。石雕手法有: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门“陈氏书院” 两扇黑漆的大门顶天立地,门上绘有红脸的秦琼和黑脸的尉迟恭,这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彩绘门神,高达4米,尊神形象威武,使人望而生畏。 相传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第二天太宗告诉群臣,秦叔宝建议跟尉迟恭站在门外守夜,于是唐太宗才能一夜好眠,而太宗也怜惜两位将士的辛劳,逐命画工把将军的画像绘于宫门,以镇压鬼魅。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门上还有一对硕大的纯铜制造的神兽门环,每个重达60斤,也是广东省境内最大的铜铺首。 正门屏风背面的木雕,以竹子的形状盘绕成一个福字。竹福,也就是祝福的同音。图案的左边是草书的多字,右边是草书的寿字,合起来就是多福多寿。 题字为“青春发达,大器晚成”,青春发达是指竹子上的嫩芽,代表家族年轻一辈生机勃勃。大器晚成是指斑驳的老竹,寄予考场失意、屡考不中的中老年人不要气馁,只要努力终有一天会大器晚成。<div>一正一反两个福字,意即福倒福到。</div> 前后庭院间有连廊相连,连廊采用细铸铁柱支撑,显示了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连廊具有遮风挡雨、联通书院各个建筑的作用,同时也有分隔院落的功能,但又隔而不断,使庭院景色富于变化,不显呆板。 穿过门堂,迎面便是带月台的二进中厅聚贤堂。 聚贤堂是陈家祠的中心建筑。整个陈家祠是一个正方形的布局,这聚贤堂居于正方形的最中间。它就是陈姓家族当年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每年数次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所以也是建得最讲究的建筑。 聚贤堂精美木雕,12扇双面镂雕落地屏门,以及次间的花罩,精美绝伦。12扇屏风代表着岭南木雕工匠精湛高超的技艺水平,与堪称国宝的“东阳木雕”不遑多让。用坤木雕刻的大型屏风,以透雕技法刻画了“王母福寿”、“群仙贺寿”等故事场景,被赞誉为“用钢刀镌刻的历史故事长廊”。 <p class="ql-block">有一对外国夫妇,很想证明他们来过中国,正好看见一个外国人走过来,马上就申请来一张合影,我也秉承中国友谊第一宗旨与他们合影,圆了他们的中国梦。</p> 聚贤堂匾额落款“南海狮山燕洞房十九傅孙厚田敬书 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孟秋吉旦”。 你有否发现,其“聚”字是反写的,是为了避免聚字的钩,如一把刀对着主人。 厅堂中黑色柱子的材料是东南亚进口的铁梨木,柱子下石墩是隔开木柱与地面,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 制作于民国时期振撼的金漆木雕大神龛,融雕刻、绘画和漆艺于一身,金碧辉煌,精工细作,美轮美奂,价值连城。 神龛的上半部分是金漆木雕工艺,刻有人物、花鸟等图案。 堂内展陈精美的潮州木雕,有堪称一绝的镂雕虾蟹笼。由一块完整的樟木雕刻而成,两侧留有部分树皮。木雕采用镂空雕的技法,刻有十八只龙虾,四十八只螃蟹。最难雕刻的是笼子内部,艺人要用细长的刻刀伸入笼子,才能把笼内虾蟹雕成。 石雕,原是建筑梁架上的装饰构件。上半部分以浮雕技法,雕刻曾子杀猪的故事。下半部分采用镂空技法,雕刻成一个花蓝。 石雕构件整体采用镂空技法,雕刻了老鼠、葡萄、荔枝等。老鼠一胎多子,葡萄果实累累,寓意子孙满堂。 聚贤堂的石雕月台上有非常罕见的铸铁和石雕镶嵌的工艺栏板。中国古建筑中很少用铁来做装饰,在建造陈家祠的时候,正值清末,广东由于开埠较早,也是较早接受西方先进事物的地方,所以才有了这种“中西结合”的装饰手法。 铸有麒麟玉书凤凰图、金玉满堂、三羊开泰等图案 石柱上的石雕叫“望柱头”,雕有岭南佳果杨桃、佛手、芒果、村子等,表达陈氏子孙终年以果品供奉祖先。 聚贤堂屋顶脊饰规模最大,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瓦脊上驻守着二百多个陶塑人物,密密麻麻,连成一行,屋顶神仙开会,脊下“八仙贺寿”,色彩鲜艳。陶塑脊饰均出自清代石湾著名的商号,石湾脊饰也叫“花脊”,用陶泥雕塑后煅烧而成,明清时期流行于岭南地区。 灰塑“羊城首景图”,描绘的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越秀莲风。图中可见越秀山连绵起伏,图案的右上角有一座古建筑,就是镇海楼。镇海楼作为清代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制高点,是当时的地标建筑。 陈家祠里最多的要数蝙蝠了,因为蝠与“福”谐音,人们就放大大小小的蝙蝠占领整个屋顶。 前西连廊西面“竹林七贤”灰塑。 陈家祠后进第三个大厅,用于供奉陈氏的祖先,内部设计像楼梯,称为台阶板。共有十一座7米多高的木雕神龛,鼎盛时供奉有一万两千多块神牌,牌位是根据出资多少来划分位置。 据介绍,牌位在文革期间被破“四旧”烧了。所幸1966年新华印刷厂进驻陈家祠,印刷《毛主席语录》,红卫兵未能继续破坏,整座建筑才得以保全。 陈家祠廊庑秀美,庭院雅致,每个上层空间不是陶塑就是灰塑,色彩缤纷。相比而言,灰塑更加靓丽,这是用石灰加上发酵后的纸草,经反复锤炼打成草筋灰、纸筋灰,再混合贝壳粉等堆塑成形,处理好表面后绘上颜色,装饰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和廊门屋顶,虽经百年风雨依然色彩鲜艳。陈家祠的灰塑总长二千多米,抬头之处,麒麟踞脊,鳌鱼盘檐,祥禽瑞兽,琳琅满目,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瑰宝的殿堂。<br>百粤风归一院中。百年的建筑,千年的故事,“七绝”工艺下的历史文化将继续传承,正如诗中所说:“莫道金蟾栖瓦久,今朝振翼欲腾东。”<br>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郭沫若1959年参观陈家祠题诗。<div>著名文学家、历史学者郭沫若先生的赞美诗,揭示了陈家祠作为博物馆的两个特色: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精品杰作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div> <div>特色工艺:<br>一、木雕:</div>1.首进头门梁架上木雕,雕刻华丽,场面热闹,三国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徐晃许褚争绵袍难分难解。 2.首进门屏风木雕,渔舟晚唱。 渔樵耕读 二、砖雕:<div>首进廊门两边砖雕</div> 三、石雕:<div>状元及第</div> 三田和合 曾子杀猪 太白退潘书 刘关张三结义 四、铁石混合:<div>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这些铁画工艺精湛,构图巧美,在全国建筑中极为少见。</div> 五、陶塑:<div>光绪癸已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div> 除了烧制年月,有的还有烧制厂家,比如这个“文如壁造”,就是清代广东石湾著名的陶塑商号文如壁。 六、灰塑:<div>松鹤延年</div> <div>福禄寿</div> 金陵 当你漫步在陈家祠廊、庭、院,推开厚厚的彩绘大门,穿过幽幽的青云巷,凝视陈家祠的每一个屋顶,每一片墙,每一处雕刻。恍惚间,你会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砖瓦、木块,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灵动,跳跃,穿透顽石,穿透历史,打动你的心灵。<br>陈家祠的精美,无论是今天主要讲述的石雕,还是其他的装饰艺术,都难于用文字完全描述出来,每个走进陈家祠的人,都会被陈家祠的精美所震撼,百闻不如一见,来走一走吧。<br> 不说你不知道,要么二十也不去,要么短短两个月去了三趟,哈哈!其也,怪也! 欢迎大家评说,批评斧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