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不仅是身体的迁徙,而是灵魂的洗礼”,所以我一直热衷于远足。今年我与同学一年一度的出境游选择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两牙~西班牙和葡萄牙,一直走到了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观赏了名胜古迹,纵览了南欧风情。同时了解到了大航海时代对两牙以及世界的影响,颠覆了我对航海家哥伦布的认知。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探险家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现在看到了他贪婪、残暴的另一面:即是航海家,也是恶魔屠夫,其航海成就与殖民暴行并存。他的发现,把西班牙推向了世界霸主地位,成为了首个日不落国家,但从被他称作印第安人的视角,他是殖民灾难的开启者。哥伦布死后四王抬棺,但雕像却被民众推翻……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还是长见识的。这是题外话。</p> <p class="ql-block">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巴塞罗那,巴塞罗那不是首都,但胜似首都。当然要归功于建筑师高迪了。巴塞罗那也称高迪之城,当地流传“没有高迪,巴塞罗那将失去光芒”的说法,其作品已成为城市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神圣家族大教堂,百年烂尾楼的传奇,一座永远修不完的完美建筑。我已经是第二次造访,感觉仍然是叹为观止。据当地导游讲,国内小红书等对它的翻译皆是错误的,应该是神圣家族赎罪圣殿。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一部活的圣经,描绘出基督诞生、受难死亡全过程。第五幅是犹大之吻,以亲吻为暗号出卖耶稣,致其被捕;第六幅是基督受难途中小姑娘给他的手帕,擦过脸后,神奇的留下了他的面容,称为圣巾。高迪将森林融入教堂设计,立柱如树干,穹顶似枝叶,光影变幻展现四季之美。“当阳光穿透彩色玻璃,整座教堂变成光的竖琴”,描绘了教堂内部光线通过1500块彩玻产生的动态光影效果,体现高迪"用石头写圣经"的设计追求。“圣家堂是时光的雕刻师,是梦想的筑造者,也是未完的史诗”。</p><p class="ql-block">圣家堂计划明年完工向高迪逝世100周年献礼,在此也祝愿能如愿以偿。第一幅可以看出颜色深浅,浅色的是新建部分。最后一幅是各国文字,有一句中文,“赐给我们今天所需的饮食”,能看出来吗?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奎尔公园,也是高迪之作。是富商奎尔先生出资请高迪设计的。奎尔公园不管是石阶、石柱和弯曲的石椅上都贴满了各式的马赛克,全由瓷砖拼贴而成,色彩灿斓,让人有身处梦境之感。最震撼的是观景台~世界上最长却最舒适的蜥蜴型长椅。三座喷泉,环形与圆规、蛇与加泰罗尼亚徽章以及蜥蜴,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外,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显得尤其生动可爱。大门两侧的守卫室则是两座糖果屋,独特吧?那里如果招聘,我一定报名应聘。在这里面工作,幸福指数岂不是蹭蹭地上涨吗?</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外观了高迪的米拉之家与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图一)顾名思义是富豪米拉先生的私邸,是献给其夫人的。高迪在设计中巧妙地避免了使用直角,给人以无限遐想,既可以是非洲原住民的洞穴,又可以联想到海浪的起伏。“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这一设计理念在米拉公寓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而巴特罗之家(图二)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民间故事~圣乔治屠龙救公主,这是一个蓝色的童话之家。令人唏嘘的是,高迪这位建筑史上的鬼才人物结局很是凄惨。他被电车撞倒后,被当做流浪汉送往贫民医院,幸亏被一位老太太认出,但为时已晚。于是才有了后来全城送葬和致哀,遗体被葬在圣家堂,这个凝聚他心血的地方也成为了他魂灵的安眠之处。历史没有遗忘任何一位天才,他的作品有七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巴塞罗那最伟大的见证永久屹立。</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漫步在哥伦布纪念塔和旧港旁边的哥特区,哥伦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哥伦布第一次从美洲探险归来,通过这次探险,让西班牙走上了海上霸权的道路。塔上意气风发的哥伦布右手本应指向他发现的新大陆美洲,但是不知哪里产生了误差,实际指向的是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走过流浪者大街,看了萨马兰奇栖息的大教堂和当地的网红吻墙,墙上的铭文“接吻的声音比不上大炮轰响,然而它的余韵更为绵长”,是由4800张居民照片的马赛克拼接而成,象征让爱永恒,自由飞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沿橙花海岸驱车赶往西班牙最美的海边小镇,佩尼伊斯科拉。不知诸位看过《权利的游戏》没?这是其中奴隶湾城邦~弥林的取景地,白色建筑镶嵌在满目碧蓝的海岸边,恍惚间让人以为到了希腊的爱琴海。我们拾级而上,进入古城堡,看蓝天碧海,赏阳光海滩。最有趣的是午餐期间,飞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海鸥,居然趁人不备,突然精准地叼走了邻座夫妇盘子里的大虾……因为我喜欢拍照小动物,恰巧被我拍了下。后来那位太太还问我要了这张照片(图七)。照片里那位先生还在对着海鸥拍照,后来一看见海鸥过来就立刻驱赶,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下午赶往阳光之城,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瓦伦西亚进行城市观光。先到达的是圣女广场,广场中央位置是著名的图里亚河喷泉,喷泉中央不是圣女,而是一位半躺男性,象征图里亚河的富饶和生命力。而四周围绕的是八位仙女,手持水罐或水瓶,代表从图里亚河引出的八条灌溉渠道。但是背面是受难人保护者圣母教堂。绕过去是瓦伦西亚大教堂,据说教堂收有基督用过的圣杯,但是没有找到。然后驱车到科学艺术城,瓦伦西亚被世界设计组织授予“世界设计之都”的称号,这绝非偶然。看一看科学艺术城吧!这是对图里亚河旧河床的改造项目,五个建筑各有特色:海洋馆,形似海豹;费利佩王子科学博物馆酷似鲸鱼骨架;索菲亚王后艺术歌剧院形似贝壳;IMAX影院及天文馆像巨大的眼球;而金色堤坝大桥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座城市独特地将古老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化的先锋建筑巧妙融合,创造出一幅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壮丽画卷。令我等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行前我最期待的是托雷维耶哈盐湖,因为那是一片粉红色的湖泊,一片梦幻般的粉红,想想就感觉浪漫。尤其是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是欧洲隐藏版“粉红仙境”,像打翻的草莓牛奶湖。路上我就祈祷一定要看到粉色,因为需要各种自然条件才会变红。然而,粉倒是粉了,并没有怎么惊艳。也许是期望值太高了吧?路上也没有偶遇火烈鸟,只是一大片茅草……据说傍晚会变成金粉色,我们又没有时间等待,只能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离开盐湖,又赶往石榴之城~阿尔拜辛区。踩着一路的鹅卵石,走向阿尔拜辛区制高点上的圣尼古拉眺望台,这儿是观赏阿尔罕布拉宫的最佳地点,也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据点,其街道布局与建筑形式保留了伊斯兰传统。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与阿尔罕布拉宫共同列为世界遗产,确认其作为欧洲伊斯兰文化的活态见证。天热,我们到直饮水处喝水,听到有人在唱歌,开始不想动,后来被热闹吸引,我就独自走了过去,结果歌声停了,歌手正拿着吉他收钱……这事儿,一直被同伴拿来取笑。</p> <p class="ql-block">我们很是幸运,能够购到票进入阿尔罕布拉宫参观。行程上特意注明了阿尔罕布拉宫需实名预约,且限流,不保证预约出票。所以我们都是很忐忑的,没成想,约到了。阿尔罕布拉宫自中世纪起便矗立于格拉纳达室内,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美轮美奂的惊人杰作。阿尔罕布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又称“红宫”。是中世纪摩尔人统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那达王国的宫殿,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堪称回教艺术在西班牙的瑰宝。这座摩尔人失去的宫殿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所有的墙上、柱上、天花板上都饰满了阿拉伯文,几何与草叶图案。奢华,无与伦比的奢华,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有对真主的赞美,也有诗人们留下的诗句。最令人惊叹的是水循环系统:利用重力原理引雪山融水,通过喷泉、水渠实现降温和声学隔离。诗人赞牧拉克这样描写:你能看见清水无处不在,转眼又藏入引水道,如同情人的眼窝里饱含的眼泪。庭院里:十二只大理石狮托起中央喷泉,象征《古兰经》描述的极乐园四条圣河(水、乳、酒、蜜)。而124根细柱回廊则展现摩尔建筑对光影的精妙运用。可以说看的我们是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死在午后》:“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都是浪漫的风景。”,这段宣言使其成为全球公认的“私奔之城”。另外还有着无数令人心动的称号:“天空之城”、“悬崖边的白色小镇”,这里不仅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更汇集了美丽、浪漫、神秘等多种元素。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建在悬崖上的古老的新桥,是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背景地,如果你读过,就会想起小说中描述了西班牙内战时期当地居民把“法西斯主义者”用棍棒和连枷打死,并把尸首扔下悬崖,就是面前这座横跨在塔霍峡谷之上的拱形桥梁。这座桥将新旧城区自然连接,形成独特的悬空城市景观。 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无可复制的景致,让人有置身梦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梅里美《卡门》:原型取材于龙达"民风强悍,盛产土匪"的传说,小说中吉普赛女郎的炽烈爱情与小镇气质高度契合。诗人珠子创作《西班牙天空之城龙达》:“峭壁白屋云际间”的意象成为经典描述。</p><p class="ql-block">其实海明威还有下文呢:“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也许我骨子里不够浪漫吧,看着面前的悬崖峭壁,我的感觉这儿不适合私奔,倒是适合殉情😜。回来看到一个视频才明白:原来我们只是看了冰山一角。我们到了新桥,向远处眺望。也试图向里走过,天气太热,就停下来在商业街逛了逛,看了看斗牛场。没有到达下面的西班牙广场,那儿才是浪漫的风景所在,很艺术、很迷人、很西班牙。……这恐怕是一生的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达,我们又来到了海边浪漫的白色小镇米哈斯,西班牙的“圣托里尼”,典型的地中海风格。小镇背靠群山,面朝地中海。从观景台可俯瞰湛蓝海水与白色建筑相映的绝美景色。小镇的房屋多为白墙红瓦,建筑群沿山坡错落分布,搭配蓝色门窗和花盆装饰,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狭窄整齐的街道点缀着安达卢西亚特色的装饰花盆,被称为“欧洲的阳台”。</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儿买冰淇淋时看到了一种红色的饮料,红的是那么鲜艳诱惑,不禁好奇的问道是什么,回答是草莓,于是我们放弃冰淇淋,改这个草莓沙冰。哇,酸酸甜甜,冰冰凉凉,在这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别提多爽了!</p> <p class="ql-block">说来可笑,也令人不可相信,导游说领我们到西非摩洛哥去避避暑。这还真的是事实。在西班牙几天都是30多度,到了摩洛哥只有20几度。我们是乘轮渡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的摩洛哥的丹吉尔,相隔只有十四海里。据说这里是最不像摩洛哥的港口城市,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与欧洲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是极西之地,还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军事要塞,港口边矗立着建于15世纪的卡斯巴哈城堡,见证了丹吉尔的历史变迁。我们首先是去老城区参观游览,蜿蜒的石板路和琳琅满目的小店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可俯瞰直布罗陀海峡。古城中心的大索科广场旁边是西迪·布阿比德清真寺,丹吉尔的标志性建筑,顶部采用彩色陶瓷砌盖,宏伟壮观。丹吉尔历史上几易其主,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最后终于独立。第五幅的白色房子据说是当年摩洛哥国王宣布独立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场景应该是一样一样的。这儿还有一小插曲,我们返回时迷路了。一路不停打听,一段一段小路往回走,突然听到有人说“你好!”。我激动的立刻飞奔过去问他会汉语吗?他回答只会这一句。也是啊,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都会听到你好,只是此时此刻我太希望有人会汉语了才会冲动。最后让导游发了位置,我们导航一看,只有两分钟路程,果然,没走一会儿,就看到了上来的地方了。这才长舒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下一程艾西拉蓝色小镇,小镇以蓝白相间的地中海建筑风格闻名,蓝色的围墙、阶梯、大门和窄巷,以及像面包一样鼓鼓的土房子,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些建筑的色彩加上小镇的宁静,行走于此很是惬意。只是导游特意介绍这里还是“涂鸦小镇”,每年会举办艺术节,各地艺术家会蜂拥而至在墙上挥笔作画,我们寻寻觅觅只看到了一幅,赶紧拍张照留念。莫非是今年8月份的艺术节将至,旧画已经被涂掉了?</p><p class="ql-block">镇上有位卖冰箱贴的小男孩很可爱,虽然我们没买,但他并不介意,依然和我们热情聊天,骄傲地自称会五种语言,其实就是会打个招呼,说多少迪拉姆。还与我们相互介绍,之后会一一认真握手,仪式感很强。可惜忘记给他拍照了,更加不能原谅自己的是,连他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p> <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是西班牙与摩洛哥共同建造的重要历史遗迹,摩洛哥面值200迪拉姆的纸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里。灯塔往下几百米就是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界线,左边大西洋,右边地中海,是由伦敦子午线延伸过来的。</p><p class="ql-block">下一处打卡地标是外观酷似非洲地图的大力神洞,由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洞自然形成的。洞穴的开口处随着不同光线,展现出的海浪形态给我们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回忆。印象深刻的还有就是岩洞内外到处都是大妈,哈哈,让我想起了“树上开满了大妈”。</p> <p class="ql-block">按照原计划我们早上九点半到英属地直布罗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汽车已然到了,据前排的团友说已经看到了直布罗陀那块赫赫有名的被称为“海格力斯柱”的标志性巨岩了,却停了下来,等了许久,有西班牙国家警察告知封路了,原因是直布罗陀在闹罢工。是等?等多久?天知道!于是决定放弃,直接去塞维利亚吧。就这样,我们期待的“一眼望三国”痛失掉了,好在直布罗陀海峡我们是走了。</p><p class="ql-block">失之桑榆得之东隅,塞维利亚带给我们了好心情,第一是天气,行前在家查的塞维利亚两天都是42度高温,我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做好挑战身体极限的准备,结果只有29度。第二是塞维利亚充满异国风情,内河港口城市果然独特,中世纪风情太迷人。文学巨著《唐·吉诃德》就写于该城,是著名的“弗拉门戈舞”的发源地。首先观看的是建于1220年的黄金塔,为阿拉伯风格的堡垒形建筑。这里曾是贮存黄金的金库,当年从拉美回来的船只在这里卸下黄金上缴王室。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大城堡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融合的典范,哥伦布的遗骨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由西班牙最早合并的四个国家的国王抬在肩头。据说哥伦布临终前曾发誓永不踏上西班牙土地,因此,他的棺椁被高高抬起,永远不会被放在这片他视为伤心之地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王宫原为阿拉伯城堡,十四至十六世纪卡斯蒂亚王国进行改修后作为国王的行宫。当前是塞维利亚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遗产。整个王宫具有阿拉伯、穆德哈尔和哥特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外部造型独特,内部装潢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City walk之后,我们又分别乘坐上了当地的马车,叮叮咚咚地行走在赛维利亚的主街上,两边风景不停变换,感觉两只眼睛不够用的……最后没有忘记和酷酷的车夫与马合影留念,定格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游览了较为近代的一座著名建筑~西班牙广场。在西班牙,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而最最著名的就是塞维利亚这座。它是为1929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原殖民地美洲博览会而兴建的。在外边我们没有感到有什么奇特,但是当我们进入之后,却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仿佛走进了西班牙浪漫主义的画卷,其半圆形结构环绕着一湖碧波荡漾的人工运河,蔚为壮观。河上建有数座小桥,气势不凡,别具一格。在廊道中央和楼梯转弯处,有民间艺人在表演。步入广场,即被华丽的瓷砖壁画所吸引,这些瓷砖描绘了西班牙各个省份的历史场景和人物,这些壁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摩尔式花园,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每一座塔楼和拱门都雕刻着精美绝伦的细节,使其成为了摄影师和游客们的拍摄背景。这儿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醉的魅力,使游客沉浸在西班牙独特的美丽与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晚上观赏了弗拉明戈表演。说实话,比起我和女儿在巴塞罗那看的那场还是有很大落差的。首先剧场太普通,我们上次是在全球十大绝美剧院之一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那次看的我是血脉喷张的,当即决定再买票看第二次。这次除了舞台普通,演员阵容演技都逊色不少。正如我同学讲的,这是酒吧弗拉明戈。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弗拉明戈原本就是民间艺术,还有随处可见的街头弗拉明戈。但是在我们这些异族人眼里,弗拉明戈就是吉普赛,就是卡门,就是那些来自遥远异乡的,美丽而桀骜不驯的灵魂。无论何人,都可以尽情的在脚步打击节奏和优美的舞姿中忘却一天的烦恼。这,已经足矣!</p> <p class="ql-block">进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首先看到高高的耶稣像。这是葡萄牙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仅比世界最大耶稣像~巴西耶稣像低两米。雕像与巴西耶稣像造型一致,张开双臂,屹立在4.25大桥东侧。他像航海保护神,当年航海的人们总是在这雕塑下出发,前往未知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四月二十五号大桥,名字听来让人疑惑不解,这必定是有寓意的。的确如此,这是为纪念过去4月25日的“丁香革命”中赢得了最终民主胜利时刻而将Salazar大桥改为“四月二十五号大桥”。这座桥,全长2278米,属于欧洲的第一长桥,也是世界第三长斜拉桥。凭借着这世界级重量的称谓,成为众多游者追寻的风光。而桥自古以来就给予人以它作为比喻的诸多涵义,人们仿佛对桥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结。葡萄牙四月二十五号大桥虽已四十多年的风霜血雨,却依旧以最炫的红色展现着光辉,甚是经典!</p><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被誉为葡萄牙的“香榭丽舍大道”。也就是自由大道,是一条长约1.2公里的繁华商业街。街道上铺着精致的石砌步行道,黑白地砖镶嵌其中,两侧树木茂密,酒店和时尚商店林立。罗西欧广场位于奥古斯塔大街的尽头,广场中央矗立着葡萄牙国王若瑟一世的雕像,四周是鲜亮的黄色建筑,为广场增添了活力。那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升降机似的电车,身着复古黄色外衣,造型短小圆滚,被誉为“欧洲最古老的有轨电车” 。真想上去坐一坐,看看能把我们带往何处。可惜我们是跟团游,没有这个时间,这只能称之为奢望。</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前往大发现纪念碑,也称航海纪念碑(第七幅)。是为了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是感受葡萄牙昔日辉煌的著名景点。碑体上的雕塑是由恩里克王子领头,手里握着一个小型的葡萄牙,可以看出没有恩里克王子大兴航海学校就没有葡萄牙的昔日辉煌,这座碑就是为了纪念他逝世500周年在1960年建的,整座碑的形状就是一个帆船,气势不凡,可见其历史重要性,碑上还雕刻有那个时代其他的超级英雄,里面也有哥伦布,可惜我分不清楚。碑顶镶嵌葡萄牙盾徽,背面为巨剑造型十字架,呼应“一手拿圣经,一手挥利剑”的殖民扩张精神。远处的贝伦塔(第五幅)也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象征,建于16世纪初,1983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它曾是航海家的启航点,兼具防御功能和灯塔作用。遗憾的是正在维修,包裹的严严实实,连偷窥都不成。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第八幅),葡萄牙最大的教堂之一,里斯本必游,我们只是外观,想象其内部的豪华与精美。最后一幅是正宗的葡式蛋挞,出自贝伦蛋挞店,1837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蛋挞店,葡式蛋挞的鼻祖,至今未设分店。味道确实不同凡响,外皮酥脆、内馅奶香浓郁,甜而不腻,总之,一口沦陷。</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王家卫电影《春光乍泄》中的“世界尽头灯塔”原型启发地,被网友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景点之一”。这里的经典地标就是悬崖十字架石碑,上面“葡萄牙的屈原”诗人卡蒙斯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的意境也融入了苍苍茫茫、海天无际之中。还有大西洋畔的孤独灯塔,背景是湛蓝海水。沿悬崖边的小路走着,俯瞰陡峭礁石和咆哮海浪,震撼感100%。此刻我站在欧洲的天涯海角,任凭狂风怒吼,聆听者大西洋的心跳,感受着大陆与海洋的交汇和世界的尽头。</p><p class="ql-block">翻看地图,葡萄牙国土犹如停泊在欧洲大陆边缘的一艘驳船,而罗卡角就是其美丽的舷窗。中国诗人喜欢惊天动地,葡萄牙诗人则喜欢感性和温情,“海草满头,海鸥在肩”是他们对罗卡角深情的描绘。</p><p class="ql-block">这儿有一位高大英俊的边防战士在站岗,我给他偷拍了许多照片,后来在同学的鼓励下,干脆与他合影留念。看一看,是不是够帅?</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是里斯本近郊的童话小镇,英国诗人拜伦称其为“灿烂的伊甸园”。小镇以巍峨的山势作为倚托,目不暇接的辉煌建筑互相映衬,还掺杂着淡淡的花香,各种建筑风格融汇一处,有摩尔人式、哥特式、“穆迪扎尔”式、曼纽尔式、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等,其异国情调会使人联想到历史变幻与风云人物。别墅一般都被围拢在花园当中,偶有露在视野中的,则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难怪被拜伦比喻为伊甸园。镇中心是辛特拉王宫(第二幅),山顶则是佩拉宫。有人说如果把佩纳宫比作颐和园,那么辛特拉王宫就是故宫了,可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虽然王宫几经扩建和装修,融合了哥德式、摩尔式及葡萄牙式风格,但是王宫顶部两个一模一样的大烟囱却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辛特拉王宫的标志性符号。</p><p class="ql-block">我们撒了欢的在镇上左边走走,右边拍拍,感觉自己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角一样……</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返回西班牙住进了古堡酒店,不巧的很,镇上断网了。那就出去逛逛吧!不远处就有一条商业街,不知何故,有一半是卖鞋的。但是人很多,也很热闹。晚餐时听团友讲古堡可以登顶,风光不错。于是饭后我们也尝试登顶,可总也找不到上去的门与楼梯,后来遇到另一位团友,他比较勇敢,逢门就推,终于上去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视野果然不是一般的好,整个小镇尽收眼底。但是看完拍完悲剧了:因为上去的时候我着急去拍夕阳,第一个角垛(类似于开平碉楼的燕子窝)没有上去,返回时我就独自上去了。下来不见了同伴,一着急,跑过门了。这下好了,我这边跑跑,没有门,那边跑跑,还没有门。只好自我告诫“镇定镇定,别慌。门一定还在,不会消失。”于是我开始慢慢走,盯着里圈看,终于看到门了,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了。出来一看,同伴们都在那焦急的等我呢!她们还曾上去喊过我,可我什么都没有听见。院子里在演话剧,分贝很高,盖过了她们的叫喊声……哈哈,有惊无险一小插曲。</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堡,我们前往世界遗产、三文化名城托莱多。所谓三文化,是因为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种文明荟萃之地,因此被誉为“三文化”名城。此城应该是建于山巅,因为我们下了大巴之后,导游带我们乘坐了五段电梯才到达的。回来一查,果然托莱多古城坐落在陡峭岩石上,海拔450米,为塔霍河环绕,是战略要地。在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曾一度为最高权利机关所在地,被命名为王城,类似于我国的西安。托莱多大教堂宗教地位最高,又被称为西班牙的耶路撒冷。这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建筑,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会的第一大教堂,采用了当时在西班牙教堂中很少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形式。可以说是哥特艺术的巅峰之作。可惜我们没有入内参观。</p><p class="ql-block">基督徒、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几百年生活在一起,给托莱多留下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然后安排我们乘坐小火车,在古城内环游一周,而且配有中文讲解。得以从各个角度俯瞰古城全貌,沿途中世纪气息扑面而来,美景尽收眼底。这座以典雅精致著称的古城,是毛姆笔下的心灵之城。16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格列柯,被誉为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也是毕加索最崇拜的画家。他的《托莱多之景》与托莱多相互成就。毛姆评价“在那座灰蒙蒙的城市里,似乎飘逸着一种超凡越圣的气氛。在惨淡的光线照耀下,这座心灵之城看上去既不是在白天,也不是在黑夜。”</p><p class="ql-block">托莱多桥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人行天桥。桥体中央装饰有马德里守护神圣伊西德罗与其妻子圣玛丽亚·德·拉卡贝萨的雕像,成为其标志性特征。据说当时设计师有一个数据问题让他在落成典礼之前辗转反侧,他聪明的妻子偷偷去放了一把火,让他得以重新设计,使其成为曼萨纳雷斯河环境恢复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文化遗产。他俩雕像成为了游客合影的热点。</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先到西班牙广场匆匆打卡。主要就是致敬西班牙文学巨著《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纪念碑,与马德里塔、西班牙大厦等建筑相呼应。塞万提斯雕像端坐中央,右手持《堂吉诃德》,披风巧妙掩盖因战争失去的左臂。前方青铜雕塑为《堂吉诃德》主角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骑马像。碑顶地球仪环绕五人像,象征五大洲共读《堂吉诃德》。</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我们这次的讲解员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但是人不可貌相,其口才了得,从卡洛斯三世败家子讲到现任国王大帅哥,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不仅对展品如数家珍,更对西班牙历史了如指掌,大航海时代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如何一跃成为全球霸主,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国家。</p><p class="ql-block">王宫之奢华,器皿之精美,件件令人咂舌。天花板上精美的壁画、墙壁上的挂毯以及各种珍贵的艺术品,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比如,主楼梯两侧的巨型雕像,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到访者;而王座厅里金碧辉煌的装饰,则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国王在此接见使节时的盛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顶镶嵌着2868颗钻石、重达274克的皇冠(第四幅),据说这顶皇冠曾在19世纪中期的一次宫廷舞会上失窃过一段时间,后来才被找回,如今成为了游客们必看的亮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米盖儿菜市场,说它是菜市场,不如说是美食城。圣米盖尔市场坐落于圣米盖尔广场,马约尔广场西侧。这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农贸市场之一。 这里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里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鲜奶酪、肉类、面包、水果、蔬菜、蛋糕等家常食物更是应有尽有。还有地道的西班牙小吃,西班牙人习惯站着吃小食,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在此开一瓶西班牙红酒,配上tapas小吃,小酌怡情,享受马德里街道上喧闹的时光。 </p><p class="ql-block">中餐我们安排的是西班牙火腿餐,就在一出售火腿的商场楼上。这儿到处悬挂着火腿,猛一看,就像红红的大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马德里的心脏地带,也是它的城市脉搏。最初是15世纪的一个城门,因其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得名。这儿是商业中心,我们刚刚到达时,突然间就像咱国内城管来了一样,一群小贩兜起商品(铺的大方巾四角有带子)来就窜,其中一个肩上的袋子蹭到了我脖子,很痛,那布料很粗糙,类似于编织袋。把我们都看懵了,然后就是会心一笑。</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骑马雕像,很是威武。地面上有一个零公里标志牌(第五幅),标志着国家辐射公路网的起点,也是西班牙所有公路的零公里起点。最最醒目的是“妈妈快跑”雕塑,那是一个棕熊与树莓树,这是马德里的城徽。其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马德里意译就是妈妈快跑。看上面的字母MADRID(第四幅),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由于淘气,远离了妈妈。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但他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担心妈妈被棕熊伤害,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丽池公园是马德里最大的公园,原是皇家园林,其名称“Buen Retiro”意为“美好的休憩”,现仍保留着皇家园林遗存。其核心景点是一个人工湖,可划船、赏景。湖畔长廊和水晶宫(1887年建成)是热门打卡点,玻璃墙设计使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湖的东侧,有一高达30米的骑马雕像,是阿方索十二世纪念碑,是马德里的标志性地标之一。 而且是一组群雕,可以感受到皇室的威严。公园内分布着多座纪念碑和雕塑,包括马丁内斯·坎普斯将军纪念碑,以及像普通公园一样的花花草草。有市民在里面跑步、遛狗、弹奏乐器……空气清新,一片祥和。</p> <p class="ql-block">逛完公园我们去参观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这也是我们此行最后一个景点。这是世界足球峰会2024全球最佳球场,是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的主场,也是欧洲足联五星级足球场。原名新查马丁球场,改为现名以纪念前皇马俱乐部主席圣地亚哥·伯纳乌。这是一个释放热情的地方,是皇马球迷不能错过的必打卡之处,这里承载了无数球迷的梦想和激情。即使如我这样一位对足球知之甚少的老太太,参观伯纳乌虽然没有惊喜和感动,但是也足以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幅是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在异国他乡看到中国国徽国旗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这是在行驶的车上拍的,放大了看,能看到国旗国徽的。</p> <p class="ql-block">为补偿我们未能进入直布罗陀,最后一晚安排我们进入到西班牙最大的斗牛场-拉斯文塔斯斗牛场参观花式斗牛表演。至此,西班牙两大国粹弗拉明戈和斗牛我们都见识了。相信大家都看过舞蹈《西班牙斗牛士》,但是真正的斗牛绝不像舞台上展示的那样欢快,而是充满血腥的。因为最后都是以牛被杀死为结局。在表演中,没有被斗牛士刺死的牛最终也将被引入牛栏,被他人用剑刺死。但是花式斗牛就文明多了,我觉得用“逗”代替“斗”更为贴切。因为不用杀牛,整场表演就是斗牛士在挑逗着牛玩。就是这样,还见血了,有一位斗牛士不慎被牛角顶破了头,鲜血流了出来,但他没过一会儿又上场了,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就是西班牙崇尚的斗牛士精神。在西班牙乃至整个西语世界里,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倍受国人的敬仰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段视频,看到没?13号。</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也用这段精彩的视频为我们精彩的两牙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富有西班牙特色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