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五---我从襄渝铁路岚河隧道里的黑火浓烟中爬出来~陈德模!!!

安康龙舟

<p class="ql-block"> (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中的毛主席语录和标语口号</p><p class="ql-block">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p class="ql-block">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搞不好,我连觉都睡不好。</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修反争时间。</p><p class="ql-block">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打仗。</p><p class="ql-block">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一、我的三线建设简况</p><p class="ql-block"> 我是原安康县向阳区(石转区)牛蹄乡农民,1969年7月,参加了修建恒紫公路,那时我才17岁。该路也属于三线建设范筹,主要为紫阳县境内修建襄渝铁路服务的,此项工程于1969年7月动工修建,1970年8月1日建成通车。1970年底,我们参加修建恒紫公路的民兵全部转入修建襄渝铁路,进住安康县岚河区南溪乡南溪沟,任务是与学兵连一起配合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打通岚河口隧道、南溪沟隧道和修建南溪沟火车站大桥。我亲身经历了岚河口隧道的平行导洞“1971年5月15日,23人牺牲的特大事故”。 1976年9月,我们参加修建襄渝铁路的后续民兵人员全部转入“安火公路建设”,安火公路是从安康至火石岩电站的专用二级公路,我后来上了安康农校,就职于农业系统,2012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 (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二、襄渝铁路岚河隧道内发生特大亊故简况</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是我们进入襄渝铁路岚河隧道施工的第二个年头,1971年5月15日凌晨,在岚河隧道的平行导洞内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即王忠定等23人被黑火浓烟呛死事故,其中有一名学兵,有4位是石转区牛蹄乡土坪村的农民,和我是同村的村民。其余18名是石转区洪山乡农民。第一个跑出火灾洞口的是我们的连长曹吉美,我是第二个从火灾事故现场跑出洞口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下图拍于安康博物馆1)</p> <p class="ql-block">  三、襄渝铁路岚河隧道及平行导洞(平行导坑)简况</p><p class="ql-block"> 一是岚河口隧道全长3682米,是襄渝线陕西境内的第二长隧道,施工异常艰苦。1970年7月,岚河口隧道分别从进口(上行线:郭家河)、出口(下行线:水田坝方向)两端相向开挖动工。铁道兵5852部队52团3营和配属的52团学生11、12、13、14、15连及安康民兵一师的民兵连,承担着岚河口隧道进口【位于郭家河】方向的施工任务。铁道兵5852部队52团4营和配属的52团学生16、17、18、19、20连以及安康民兵一师的数个民兵连,承担着岚河口隧道出口【下行线:位于水田坝】方向的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二是平行导洞(又称平行导坑),见下图,左边是隧道和平行导洞的入口。(下图由冯永胜提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岚河口隧道是长隧道,为了增加工作面,在隧道一侧开挖了平行导洞(平行导坑)。所谓平行导洞,就是在与主隧道同向平行再打一个“小隧道”。因为平行导洞规模小,挖掘进度大大先于主隧道。每隔大约200米,平行导洞就向主隧道方向挖一个斜向的横道。施工人员从横道进入主隧道后,可以对向增加两个施工掌子面(施工面),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p><p class="ql-block"> 平行导洞(平行导坑)内设有通向主隧道的三管两线(即导风管、压缩空气管、水管、供电线和轨道线),时刻为隧道内的施工人员和机械提供施工保障。导风管、输送压缩空气管、水管及照明线路,大多由橡胶制品制成,固定在平行导洞(平行导坑)一侧的上方。岚河口隧道大火,就发生在岚河口隧道的平行导洞中。</p> <p class="ql-block"> (下图拍于安康博物馆2)</p> <p class="ql-block">(下图:岚河隊道上行线的平行导洞在左边)</p> <p class="ql-block">  (下图:岚河隧道下行线)</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寻找平行导洞1,王春芝拍摄)</p> <p class="ql-block">  (下图:寻找平行导洞2--王文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岚河隧道下行线的平行导洞,距离岚河隧道口哟15米左右。平行导洞的作用就是,大概在平行导洞200米左右,向主洞开个斜洞,可开多个斜洞,增加施工面,加快工程进度。1971年5月15日凌晨,在该平行导洞内发生了特大事故,因汽油引起火灾,一次死亡23人。我是第二个从洞内烟火中跑出来的人,襄渝铁路通车后,平行导洞就完成了史命,把洞门口就封死了,在洞顶上留了个通风洞,人员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四、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15日凌晨12时,铁道兵、民兵、学兵上后夜班的人员各自进入工作岗位,进行施工作业。进洞施工的民兵连中,民兵1连3排由副排长王忠定带队,负责平行导洞掘进,民兵4连1个排在平行导洞的一个斜横道作业。此时,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性事故正在渐渐逼近。</p><p class="ql-block"> 事故的起因是在平行导洞内进深500余米处,与斜横道交汇的里面的地方,设了个清洗风枪的工作台,位置在平行导洞内。负责擦洗风枪的曹启海在大铁盆里倒了半盆柴油,开始擦洗。他并不知道倒入盆中的其实是汽油,是上一班将汽油装错了桶,装进了标有“柴”字的柴油桶内。</p><p class="ql-block"> 凌晨3点,1连3排民兵排长翁伯明走过这里,闻出了是汽油。他随手掏出身上的打火机,将手伸进盆里给打火机灌汽油。打火机灌满汽油后,他随便在工作服上擦了擦沾满汽油的手,就开始试打。打火机突然喷出一股火苗,引燃了他手上的汽油。他条件反射甩出的打火机,又引燃了油盆里的汽油。油盆中瞬间冲起3米多高的火焰,引燃了在油盆上方的两个橡胶玻璃丝布的导风管,烈火浓烟顺着两个鼓气桐,向里外快速迷漫,接着引燃了捆扎在一起的其他橡胶管和电线、木排架,正常运转的导风管助燃了火势,很快洞内就成了浓烟火海。并将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弥散至平行导洞里外。</p><p class="ql-block"> 在隧道口和平行导洞外侧值勤的战士,观察到平行导洞口连续不断排出黑色浓烟和刺鼻的胶皮臭味,立即报告了工地值班领导,经领导同意,当即切断了通向洞内的一切电源和气源,并马上通知了上级领导及时抢救。</p><p class="ql-block"> 平行导洞和隧道内霎时间漆黑一片,浓重的有毒烟雾弥散在平行导洞和隧道内……人被熏得喘不上气,睁不开眼……起火点在平行导洞口进深500余米处。学兵在进深不到500余米处的隧道口一侧施工。学兵16连和学兵18连得知平行导洞失火的消息后,很快就撤出了隧道。但是,学兵16连有2个学兵去平行导洞看民兵使用的日本造新风枪,被困在了平行导洞里。其中1个学兵顺着排水沟爬了出来,另一个学兵张保会不幸遇难。</p><p class="ql-block"> 民兵1连和4连的两个排约90人,正在平行导洞内里施工。失火后释放出的大量有毒气体伴随着滚滚浓烟,扑向了施工的民兵。1连的一个排在平行导洞内施工,距隧道口进深约800米处;4连的一个排在平行导洞的斜横道内作业,所处位置没超过平行导洞口进深500余米的起火点。</p><p class="ql-block"> 火灾发生时,1连的民兵副排长王忠定正在离掌子面(施工面)几十米处检查轨道,发现异常后,立即向着火点跑去。刚跑了30多米,他就看见了烈火和浓烟。这时他如果冲过去,完全可以安全撤出平行导洞外,但是王忠定却转身向平行导洞里施工掌子面跑去,一边跑一边喊:“洞里失火了,快往外冲,快往外冲!”听到他的喊声,有12名民兵冲出了火海浓烟,成功获救。但是,王忠定没能冲出来。</p><p class="ql-block"> 火灾发生后,在两个排的民兵中,陆续自救出洞的只有40人左右,还有50余人未能及时撤出。</p> <p class="ql-block">  (下图隧道内的风枪正在作业,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五、我所经历的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特大事故</p><p class="ql-block"> (一)岚河隧道及平行导洞的设置情况。</p><p class="ql-block"> 平行导洞的形状大小及作用,在上面我文中第三章节里,林建军和宋远志己讲得很明白,我就不重复了。平行导洞与岚河隧道大概相隔在15米至20米,平行导洞上安有两个直往约一米左右的橡胶玻璃丝布通风筒,一个鼓风机在导洞门口,向内吹新鲜风,一个鼓风机在洞内离施工面不太远的地方,向洞外抽废气。另在两侧安有电线,水管等,下面是运石碴的单行车道双铁轨,在洞内通向隧道的斜洞口设有岔道,供电瓶车和装渣斗车进出让路。平行导洞的两边及顶上分别用原木排架挡着,下边钢轨下面铺垫的是碎石子,两边是排水沟。平行导洞内阴冷潮湿,环境十分艰苦。平行导洞在完成隧道主洞通车后,就完成了史命,就把门封堵起来。</p><p class="ql-block"> (二)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特大事故当晚上班人员情况</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当时实行的是四班三倒上班时间值,即每个班上6个小时。我们班是5月15日晚12点上班,凌晨3点发生的火灾,起火点在平行导洞的500余米处。学兵16连和学兵18连在进深不到400余米处的隧道口一侧施工,得知平行导洞起火的学兵很快就撤出了隧道。民兵4连就是我们连的一个排在平行导洞的斜横道内作业,所处位置大概在平行导洞的400米处,没有超过了距离平行导洞进深500余米的起火点。民兵1连的一个排在平行导洞内施工,在平行导洞道口进深约800米,超过了距离平行导洞进深500余米的起火点。他们都被大火和浓烟堵在了平行导洞内。因为汽油燃烧的特别快,而那些浓烟又被强风推动着,向导洞深处涌去,直到被还未开凿的岩石阻挡又返回涌向洞口,当滚滚黑烟从洞口冒出时,洞外的值班人员才查觉洞里出事了。</p><p class="ql-block"> (三) 我是从襄渝铁路岚河隧道那次黑火浓烟中第二个爬出来的人。我们上班人员要求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脚穿高筒水鞋,打风枪的人员要穿雨衣雨裤,洞深时,洞内放炮,人都不出洞,离远点就是,有时候,把饭送到洞内吃。</p><p class="ql-block"> 5月15日,我们那班上班人开两台风枪,打风枪4人,装渣上车6人,推斗车2人,其中1人是我,带班是连长曹吉美,另外,岔道口扳道岔的1人。还有1人管安全,水电等。共计大概15人。大概在3点时分,我们正在斜洞施工,洗风枪的油盘在我们施工的斜洞里面的平行导洞里,此时,只听见站在我们施工的斜洞口的连长曹吉美大喊一声,不好,平行导洞内瓦斯爆炸了,大家快跑…。这时,我看到黑火浓烟滚滚而来,由高而低,一股由平行导洞里面向我们施工的斜洞逼近,而另一股由平行导洞里面向平行导洞门口方向冲去。我们大家就跟着连长曹吉美朝外冲,我们跑的速度远没有烟雾的速度快,瞬间,黑烟就超过了我们奔跑的速度,刹那间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听见被黑烟呛得咳嗽声,晌成一片,脸上火热难受,大家都顾不得说话。我只能凭开始朝出跑的方向,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摸着洞壁木排,高一脚低一脚,顺着水沟边朝出摸,但我坚定一直朝前摸爬,方向没有改变,安全帽也跑掉了,也不知道摸爬了多长时间,终于出了洞口,见到了第一个摸爬出来的连长曹吉美。我是第二个摸爬出洞口的人。我的额头被洞内木排架碰破了一个口子,感觉很痛,鲜血滿面,至今留下了疤痕。摸爬出洞口才知道黑烟的速度始终比我快。我在洞口外休息时看到解放军医务人员戴有防毒面罩,冒着浓烟坐电瓶车一批一批的进入平行导洞内救人,通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洞口外地上摆满了被救出的人员,解放军医务人员在给做紧急抢救,做人工呼吸等,有的人被简单的处理后,让救护车拉走了。牺牲的23位烈士横七竖八摆放在洞口外的平地上,用白布盖着,都是18岁左右的青春男女。让人心痛,难受,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个场面太惨烈了,真是触目惊心!据说,火灾过后平行导洞内地面足有几厘米厚的黑灰,洞内木排架上也有厚厚的油灰。</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民兵们正在洞内推装满石渣的斗车,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六、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特大事故的抢救</p><p class="ql-block"> 洞口值班人员知道洞内发生了火灾后,马上通知了上级领导及时抢救。获悉岚河口隧道内火灾的报告后,5852部队52团四营的首长立即命令全营干部战士迅速到岚河隧道口待命,建立临时抢险指挥部,组成各连抢险队进隧道实施抢救。并迅即报告52团团部和11师师部领导。</p><p class="ql-block"> 隧道内漆黑一片,浓重的烟雾弥散在隧道里,呛得人睁不开眼睛……</p><p class="ql-block"> 在洞里施工的有两个排民兵、约90人。发生火灾后,陆续自救出洞的人员只有40人左右,尚有50余人还未撤出。营抢险指挥部紧急商议,立即拿出抢险方案步步推进,机械连的电瓶车全部启动,一批批抢险官兵戴上防毒面罩,跟随电瓶车快速进洞,分散在各个有生命迹象的黑暗角落中摸索着找人,实施抢救。</p><p class="ql-block"> 抢救工作持续了近三个小时,隧道内的明火已逐渐熄灭,然而洞内浓重的烟雾仍然让人无法靠近。抢险指挥部紧急磋商后,认为隧道内现存人员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希望,为避免给抢救人员造成新的伤亡,决定停止抢救。</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个小时后,隧道内的烟雾基本排空。11师工作组、民兵师领导、52团领导在四营抢险指挥部首长的陪同下进隧道查看。出事的平行导洞和掌子面(施工面)处,仍有十几位已经牺牲的民兵,他们之中有的趴着,有的坐着,有的手紧紧抠着洞壁站立着,都已窒息而亡。他们可怕的形态都是眼球爆出,手抓前胸,口张的很大,连续三次跑进洞救人的民兵副排长王忠定,也痛苦地趴在距离战友不到2米远的平行导洞旁的排水沟里,他的双臂拼命向前伸展着,似乎在振臂嘶喊:战友们,快冲出去啊!</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电瓶车从洞内拉着装滿石渣的斗车,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七、襄渝铁路建设岚河隧道哪次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岚河口隧道发生大火三天后,铁道兵部队师部和民兵师为牺牲的23位战友全部用木板做的简易棺材,在水田坝沙滩上搭建了追悼会台子,部队和民兵师首长,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牺牲的23位战友的家属岀席了追悼会。</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追悼大会上,军民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p><p class="ql-block"> 王忠定光荣牺牲后,王忠定的父亲把他的女儿王忠菊送上了三线,完成王忠定没有完成的任务,当时全省掀起学习王忠定热潮,编有学习英雄王忠定的两种板本的歌曲,广为传唱,我们都会唱。还编有学习英雄王忠定的小册子学习。</p><p class="ql-block"> 王忠菊也到各地积极宣传王忠定的英雄亊迹,通过广泛宜传,上三线的人大大增加,三线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大大加快了襄渝铁路建设进度。</p><p class="ql-block"> 1971年12月,2107工程陕西省民兵第一师党委追认王忠定为中共党员。</p> <p class="ql-block">  (下面拼图1:1972年11月25日陕西日报头版以“我是国家主人”为标题,登载了王忠定同志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拼图2:1972年11月25日的《陕西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拼图</span>3:1972年11月1日《安康日报》做了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拼</span>图4:陕西省军区给予王忠定同志通令表彰并追记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拼图</span>5:王忠定烈士墓。2013年迁葬到《安康烈士陵园》“汉滨区零散烈士墓集中迁建区”。刘志强拍摄</p><p class="ql-block"> 拼图6:安康地区追任王忠定一等功大会。</p><p class="ql-block"> 拼图7:向王忠定学习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拼图8:安康县在安康体育场召开学习王忠定精神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 拼图9:向王忠定学习小册子</p><p class="ql-block"> (本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襄渝铁路岚河隧道通车后,王忠菊被安排在安康酒厂上班。肇亊者民兵排长翁伯明在安康医院治好伤后就被捕了。</p><p class="ql-block"> 光荣牺牲的23位烈士全部安葬在南溪乡政府后面的山坡上。每冠坟都立有石头碑,写有简明的碑文。王忠定的坟墓修得高大些,而且位置在最前边,2013年迁葬到安康烈士陵园里的“汉滨区零散烈士墓集中迁建区”,但原墓碑还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本次事故的轻伤员好像休息了一个月,重伤员休息得久些。我好像休息了一个月,一年来一直口吐黑痰。后来身体一直很弱,领导安排我当连队的事务长。我经常坐部队的货船到安康为连队买菜,买粮,到小道河拉煤。1970年底至1975年底,我们民兵连承建的襄渝铁路岚河口隊道、南溪沟隧道和南溪沟火车站大桥基本通车。部队和民兵营领导让我们全部坐火车去大竹园火车站玩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退场时,有的连队司务长把民兵的粮食和伙食费贪污一空,而我们连队每个人分得一大笔节余粮票和伙食费。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任办公室主任,每次评先进个人和晋升职称我总是先让别人,每每想起那次火灾事故死难的23位战友,我想,没有什么理由争名争利。退休后,我得了膀胱癌,多次到西安看病,后来做了膀胱全切手术。再后来,我经常爱感冒咳嗽,医院做CT和肺镜检查显示,肺部有陈旧性病灶和结节,这些病灶就是那次洞内烟呛了肺部的后遗症。但比起死难的三线战友,他们连命都没有了,我这点病又算什么呢!就更应该艰强乐观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八、火灾事故后时隔30年,我们第一次探访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牺牲的23位战友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初,那时我还没退休,约了老三线,我老家牛蹄镇杨运文一起,起大早从安康坐襄渝铁路的火车,到南溪火车站下火车,比较细致的探访了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襄渝铁路的岚河隧道、南溪隧道下行线和上行线四个火车洞口、南溪火车站,以及渭家沟,南溪沟原民兵连队住地情况。第一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这些牺牲民兵的坟茔基本成了平地,少数坟头已倒塌。我立即以陈德模、杨运文、陈荣兰的名义,给安康日报撰写了一个呼吁报道:“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被安康日报刊登在2001年6月8日3版,全文如下: “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在襄渝铁路南溪沟车站西侧,有一个陵园,安葬着36位为修建襄渝铁路而牺牲的民兵、学生、铁道兵(牺牲的学生和铁道兵后已迁安康烈士陵园)。然而近些年来,这个陵园遭到人为的破坏,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p><p class="ql-block"> 30年前,修建襄渝铁路的广大民兵大多数在20岁左右,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号召,民兵自带口粮关系,生产队记工分,每月仅6元钱的零用钱,吃的高粱饭、南瓜汤,睡的棒棒床。然而,他们为早日修通襄渝铁路,促进安康经济发展,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无怨无悔,许多铁道兵、学兵、民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特别是1973年5月15日,在打通岚河隧道时,石转民兵营的23位民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近一小半是18岁左右的姑娘。目前这些牺牲民兵的坟茔基本成了平地,少数坟头已倒塌。不少牺牲者的亲属及三线战友对此很有意见。为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将三线建设牺牲者陵园修理好,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他们爱护铁路,热爱家乡,好好学习,建设祖国(陈德模、杨运文、陈荣兰)”。我们俩还买了香炮火纸,为牺牲的战友略表敬意。</p> <p class="ql-block">(下图:安康日报2001年6月8日3版,刊登我写的短文(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p> <p class="ql-block">  九、火灾事故后时隔45年,我们第二次探访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牺牲的23位战友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 第二次探访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筹划工作已有好几年了,今年五一假期在女婿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3日,由本人牵头,约了安康作家李春芝《丰碑一襄渝铁路建设纪实》的作者,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安康读书会民誉主席王文林,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牛蹄镇杨运文,和司机李富石一行五人,圆滿的完成了本次探访任务。 主要是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安葬有36位,在修建襄渝铁路的岚河隧道、南溪隧道和南溪火车站牺牲的三线民兵和学兵。由于我们2001年4月初,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时,撰给安康日报撰写了一个呼吁报道:“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被安康日报刊登在2001年6月8日3版,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髙度重视,事隔24年,今年5月3日,我们再次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时,该三线民兵陵被修复整齐了,老三线杨运文将此消息告诉牛蹄镇牺牲的三线民兵亲属后,他们万分感激,感谢党和政府对牺牲者关怀,我们相信牺牲的三线民兵地下有灵,他们也会万分感激的。</p> <p class="ql-block">(下图:探访人员:左起安康作家李春芝《丰碑一襄渝铁路建设纪实》的作者,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安康读书会民誉主席王文林,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牛蹄镇杨运文,原石转民兵营老三线民兵,安康老年大学摄影系陈德模合影)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同上图:探访人员在襄渝路南溪沟公路桥留影(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的23位烈士等,包括南溪隧道,南溪火车站建设周边施工牺牲民兵,整修后的陵园是36棺坟)。</p> <p class="ql-block">  (下图:图1: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的平行导洞里牺牲的民兵,洪山乡人,王忠定的坟墓(2013年迁葬到安康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图2: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的平行导洞牺牲的民兵,牛蹄镇土坪村桐梓扁人:杨大贵(女)的坟墓。 </p><p class="ql-block"> 图3: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民兵,牛蹄镇土坪村任家湾人:陈德胜的坟墓。 </p><p class="ql-block"> 图4: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的平行导洞牺牲民兵,牛蹄镇土坪村西坡人:陈荣权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襄渝铁路南溪沟,三线民兵牺牲陵园视频(瀛湖镇南溪村二组)2025.5.3.一1)</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襄渝铁路南溪沟,三线民兵牺牲陵园视频(瀛湖镇南溪村二组)2025.5.3.一2)</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9日上午,我和老三线杨运文就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维修整齐”一事,采访了灜湖镇武装部长罗长亮同志,罗部长说:“该三线民兵烈士陵园,在南溪村内共有两处,共47棺坟,其中,老南溪乡政府后面的哪处共葬有牺牲民兵和学兵36棺坟,2021年底,先后两次对陵园进行了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由汉滨区退伍军人事务局负责牵头并投资13万元,由瀛湖镇政府负责修建,由南溪村尹付义负责施工。 </p><p class="ql-block"> 罗长亮部长还告诉笔者,他们计划把陵园内外环境进行完善,建立陵园管理制度,对已经风化的墓碑努力询找历史痕迹,确定其人名,更好的保护三线民兵陵园,把该陵园做为红色教育基地,由镇文化馆加大宣传力度,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学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老三线陈德模,瀛湖镇武装部长罗长亮,老三线杨运文(瀛湖镇民政办公室摄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起:老三线陈德模,瀛湖镇武装部长罗长亮与老三线杨运文在瀛湖镇政府合影(瀛湖镇民政办公室摄影)。</p> <p class="ql-block">  十、参考资料说明:</p><p class="ql-block"> 本文中的第三、四章节中引用了,林建军、宋远志的文章,第六章节中引用了李春芝、王喜华的文章,特别感谢上述四位作者,比较详细的,客观实际的记录了本事故发生时的岚河隧道及平行导洞的部队,学兵,民兵的人员配备,以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抢救过程。我做为襄渝铁路岚河隧道特大事故的现场经历者,基本认同,并略有修改,我再次表示感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如不同意我引用,请联系我删除。</p> <p class="ql-block"> (下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会员。 2012年—2024年摄影参赛作品分别获得省、市、区98次奖励。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摄影作品奖30项。</p> <p class="ql-block">文字撰稿:陈德模。</p><p class="ql-block">摄影摄像:除文中图片著名外,均</p><p class="ql-block"> 由陈德模拍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陈德模</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8日</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朋友圈好友的点评集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