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摄影】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参观记

白毅(卓群)

<p class="ql-block">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畔的市政厅无疑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这座建成于1923年的建筑,历时12年精心雕琢,由800万块红砖筑就,洋溢着浓郁的北欧传统古典建筑风情,同时又融入了意大利中世纪建筑风格,是瑞典建筑史上的扛鼎之作。</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塔楼高达106米,塔顶的三个镀金皇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代表着瑞典、丹麦、挪威三国曾经的合作,也是历史的见证。整座建筑临水而建,塔楼与裙房相互映衬,长条窗增添了装饰性,远远望去,宛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步入市政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厅,这里是每年诺贝尔晚宴的举办地。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日,诺贝尔奖金颁发后,瑞典国王和王后都会在这里为获奖者举行盛大宴会,场面十分隆重。蓝厅呈内庭院式,设计师原本打算在红砖外铺设蓝色马赛克,以契合瑞典国旗颜色,可当看到精美的瑞典传统手工红砖后,便放弃了原计划,于是“蓝厅不蓝”反倒成了一段有趣的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从这楼阶优雅地走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得主从这个门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来到议会厅,这里是斯德哥尔摩议员们开会的地方。每个座位上都刻有议员的名字,座位固定。边上设有旁听席,市民可以前来旁听会议,了解城市事务的讨论与决策过程。如今,会议都有电视直播,现场旁听的人虽少了,但这种开放的形式依然体现着民主。</p> <p class="ql-block">议会厅的天花板原计划封顶,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发现未封顶的支架形似维京人的船架,而维京人是斯德哥尔摩的早期居民,于是修改设计,还在屋顶绘制了日月星辰,寓意议会探讨的话题光明磊落,毫无隐瞒。</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所以能对市民和游客开放,一方面源于瑞典高度的民主与开放精神。在瑞典,政府的运作透明,市民对市政事务有着极高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市政厅作为城市治理的核心场所,自然向市民敞开大门,让他们能直观了解城市管理与决策的空间。另一方面,市政厅承载着瑞典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对游客开放,能够传播瑞典的文化与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也成为斯德哥尔摩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p> <p class="ql-block">随后可以看到一个小型宴会厅,厅内一面是窗外如画的美景,另一面是被称为王子画廊的壁画,由现任国王的叔叔耗时五年完成,画中描绘的正是窗外的风景,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欣赏到迷人景致。再往前走,便是法国厅,每周六这里都会见证10对新人的幸福时刻,新人在此公证结婚,预约名单常常排到半年之后。</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最令人瞩目的当属金厅,大厅纵深25米,四壁用1800万块约一厘米见方的金箔与彩色玻璃镶贴而成,在灯光的映照下,光芒璀璨,金碧辉煌。其间镶嵌的壁画内容丰富,正中墙上大幅壁画上方,是端坐的梅拉伦湖女神,她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和守护者。女神脚下,两组人物分别从左右两侧走近她,右边是欧洲人,左边是亚洲人,其中还能找到身着清代服饰的康有为,令人称奇。这些壁画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交融孕育出的斯德哥尔摩,是人类理想的美好家园,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瑰宝,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 。</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这座建筑不仅是砖石与艺术的结晶,更是民主、文化与历史的鲜活见证,它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入领略瑞典的独特风情和精神内涵,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