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 寻梦的地方,——自驾旅拍甘南

陳宇

<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2日,几位影友相约,从六安出发,自驾爱车,来一场跨越千里,驶向九色甘南的自驾旅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都说西藏太远, 去甘南除了海拔,西藏有的风景甘南都有。甘南,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 </b></p><p class="ql-block"><b> 踏上G35济广高速,再转G40沪陕高速,车轮滚滚,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不断切换。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只剩下发动机的轰鸣和内心的期待。一路西行,跨越山河,从江淮大地驶向黄土高原,我知道,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即将开启。</b></p> <p class="ql-block"><b>  6月3日下午到达了麦积山石窟。悬崖之上,万佛栖居!影友们攀上“东方雕塑陈列馆”的云端栈道,每一步都是心跳与惊叹。让镜头仰视众佛低眉的慈悲,俯瞰林海松涛的壮阔。在绝壁佛国,拍一组自带“仙气”与“历史感”的照片!你的姿态,与千年的泥塑微笑,同框即是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6月4日早餐后驾车去了麦积山附近的“净土寺”。一柱擎天,十二斗拱悬星河!踏入净土寺,仰望“国宝级”宋代藻井,感受千年木构的惊世之美。</b></p><p class="ql-block"><b> 阳光穿透古老窗棂,在精雕细琢的斗拱间洒下流动的光影。无需刻意摆拍,立于藻井之下,你便成了这幅立体艺术画卷中最灵动的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从净土寺出来后继续西行,6月4日下午到达兰州。金城双璧,在中山桥的铁骨上,听白塔山的风吟诵千年。镜头缓缓推过黄河浊浪,百年铁桥如钢铁巨龙横卧。</b></p><p class="ql-block"><b> 兰州中山桥,不只是桥,是刻进金城血脉的铮铮铁骨。漫步其上,脚下是奔涌的黄河,耳畔是历史的回响。每一根铆钉,都在讲述1909年的风雨与坚韧。</b></p> <p class="ql-block"><b>  从中山桥头转身拾级而上,白塔山在望。绿意掩映红墙,古刹檐角轻挑。登顶凭栏,豁然开朗!整座兰州城在脚下铺陈,黄河如带穿城而过,中山桥化作精巧的项链。白塔不语,静看大河奔流、城市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6月5日早餐后,我们驾车到达刘家峡水库上游,镜头在此刻凝望,大地最初的脉搏。高原之上,洮河携着冰川的清冽与雪山的魂魄,白河卷着草甸的柔光与星宿的倒影,于此悄然相会。</b></p><p class="ql-block"><b> 两条绸缎,一束清冽如冰玉,一脉温润似碧琼,在广袤的湿地画卷上静静流淌、靠近。没有惊涛骇浪的喧嚣,唯有源自世界屋脊的沉静与庄严。水流交汇的刹那,界限变得模糊又清晰,清浊相融,色彩交织,仿佛能听见母亲河初生的第一声轻吟。</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是黄河的起点,是万涓归流的序章。镜头捕捉的,不仅是水的相拥,更是生命的源头、文明的滥觞。每一道波纹,都映照着亘古的天空与无垠的荒原;每一滴水珠,都将开启五千公里的壮阔征程。站在这里,你能触摸到中华血脉最纯净、最蓬勃的起源。拍下这静谧的交汇,便是拍下了大地史诗的扉页。</b></p> <p class="ql-block"><b>  刘家峡大桥是甘肃省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悬索桥。主跨:536米,</b><b style="font-size:18px;">总长:约568米(</b><b>是当时甘肃省跨度最大的悬索桥)。</b></p><p class="ql-block"><b> 刘家峡大桥不仅是一项重大交通工程,解决了黄河峡谷的阻隔问题,同时它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与刘家峡水库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成为展示甘肃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它兼具实用功能与景观价值,是西北地区桥梁建设的典范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6月5日上午拍摄完刘家峡大桥后,下午驱车到达美仁大草原,这里是风与云的自由疆域,牦牛与牧人的温柔故乡。 </b><b style="font-size:18px;">苍穹之下,大地铺展成一首绿色的诗。</b><b> </b></p><p class="ql-block"><b> 镜头掠过起伏的草浪,像触摸大地的呼吸,柔缓而深沉。远处的经幡在风中翻飞,将祈愿洒向无边的绿野。阳光倾泻,草尖镀上金芒,每一帧都似自然的馈赠。 </b></p><p class="ql-block"><b> 在这里,时间变得缓慢,心灵归于宁静。按下快门的瞬间,不只是记录风景,更是收藏一片未被驯服的自由。美仁大草原,天地无界,心亦无疆。</b></p> <p class="ql-block"><b>  6月6日早餐后,我们一行再次来到美仁大草原,拍摄当地藏民们的“香浪节”活动。六月的风掠过美仁大草原,把经幡吹成波浪,把绿野酿成欢歌。 </b></p><p class="ql-block"><b> 此刻,高原的胸膛正随着香浪节的心跳起伏。桑烟起时,信仰落地成诗。镜头对准煨桑台,看藏民将青稞与柏枝撒向火焰,桑烟裹着诵经声升腾,喇嘛们爬上煨桑台为藏民祈福,在晨光中画出人与天地的契约。</b></p> <p class="ql-block"><b>  6月6日上午从美仁大草原拍摄过藏族的香浪节后,辗转到米拉日巴佛阁,进入米拉日巴佛阁的瞬间,尘世喧嚣被隔绝在外,酥油香与悠悠诵经声交织,带我们闯进藏传佛教的神圣世界。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九层碉楼,承载着厚重历史,每一寸砖石、每一重飞檐,都似在低语往昔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b>米拉日巴佛阁,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一场艺术的盛宴,它让我真切触摸到藏传佛教的灵魂,感受到信仰扎根于生活的炽热与深沉 。</b></p> <p class="ql-block"><b>  6月6日参观过米拉日巴佛阁,简单午餐后我们驱车沿G316行驶45公里,再上G248行驶约约70公里,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然后再沿G248(洛克之路也就是“炮弹坑路”)约105公里,艰难行驶约3个多小时左右,傍晚抵达扎尕那景区。</b></p><p class="ql-block"><b> 洛克之路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100公里”,沿途有草原、峡谷、瀑布、雪山、溶洞等景观,还能感受藏族文化魅力。遗憾的是我们经过洛克之路时,正赶上雨天,部分路段大雾笼罩,很多美景未能见到。</b></p><p class="ql-block"><b> 雨丝斜斜地砸在挡风玻璃上,雨刷器左右摆成固定的频率,却总也赶不及模糊视线的速度。车轮碾过积水的坑洼时,车身猛地一沉,溅起的泥水在车门上画出不规则的痕迹,倒像是给这段路盖了个湿漉漉的邮戳。</b></p><p class="ql-block"><b> 雾从峡谷深处漫上来,把两侧的山影泡成了淡墨色,刚能看清前方几十米处被雨水打弯的经幡,转个弯,连路面都融进白茫茫里,车子只能打着双闪灯缓慢摸索着往前。仪表盘上的海拔数字慢慢爬升,车窗缝里钻进来的风带着湿冷的凉意,混着松树林被浇透后的清香,这倒比晴天多了层浸骨的野趣。</b></p><p class="ql-block"><b> 雨刷器的“唰唰”声、发动机的低鸣、雨点砸在车顶的噼啪声,在空荡的山路上搅成一团,反倒让人心里静得很。这路啊,晴天是给眼睛看的风光,雨天倒像是给身体留的记忆——握着方向盘的掌心沁出薄汗,却在某个雾散的间隙,撞见雄伟山川间云雾缭绕,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瞬间觉得所有的小心翼翼都值了。</b></p> <p class="ql-block"><b>《扎尕那手记:当镜头邂逅藏地秘境》</b></p><p class="ql-block"><b> 按下快门的瞬间,我突然读懂了扎尕那的隐喻—— </b></p><p class="ql-block"><b> 那些散落在嶙峋山脊间的藏寨,是大地写给天空的古老情书。 </b></p><p class="ql-block"><b> 早晨达日观景台,寒气渗进骨髓。 山间云雾缭绕,石城在氤氲雾气中渐次苏醒,我的取景框里盛满了流动的牛奶海。 </b></p><p class="ql-block"><b> 快门声惊飞了早祷的鹰隼,它翅膀划过的弧线,恰好为这幅水墨丹青落款。 观景台前突然回眸的僧人,有些地方会钻进你的镜头,而扎尕那走进了你的瞳孔。</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扎尕那的美从来不是风景,而是天地人神共同完成的,一场庄严的行为艺术。 </b></p><p class="ql-block"><b> 离开时我们的心却前所未有地空旷,总感觉还有很多没拍下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6月8日一早我们便踏上小独库公路,就像开启了一场风光大片之旅。它串联起峡谷、草原、森林与湿地,短短里程,却能让人邂逅多样景致 ,每一次转弯,都带来新的惊喜。</b></p><p class="ql-block"><b> 起初,峡谷路段气势恢宏,两侧崖壁高耸,岩石纹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阳光艰难地从缝隙中挤下,给幽谧的谷底添了几分神秘。</b></p><p class="ql-block"><b> 公路沿着蜿蜒的河流前行,潺潺水声相伴,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峻峭的山影。穿过峡谷,豁然开朗,广袤的草原铺展开来,一直绵延到天际。</b></p><p class="ql-block"><b> 草原上,星星点点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给翠绿的绒毯绣上缤纷图案。远处,洁白的羊群似云朵在飘动,健壮的牦牛悠然吃草,偶尔传来牧民的吆喝声,满是生活的烟火气。</b></p><p class="ql-block"><b> 深入其中,茂密的森林出现了。高大的云杉、冷杉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光柱。林间弥漫着松脂香气,混合着湿润的泥土味,清新宜人。运气好的话,还能偶遇林间跳跃的松鼠、饮水的小鹿,充满生机。</b></p><p class="ql-block"><b> 临近湿地,又是另一番景象。大片的水域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水草丰茂,吸引了无数候鸟栖息。它们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水中嬉戏,鸟鸣声此起彼伏,奏响欢快的自然乐章 。小独库公路,是一场浓缩的自然盛宴,让人沉浸在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b></p> <p class="ql-block"><b>  6月8日中午时分,当我们驱车穿过小独库公路的最后一个弯道,若尔盖像一匹抖开的绿绸缎,猝不及防扑进眼眶。三万平方公里草甸在车轮下舒展,我摇下车窗,让带着野花香的风灌满肺叶—— 这是高原给我的第一个拥抱,带着青草汁液的清冽。</b></p><p class="ql-block"><b> 踩着吱呀作响的栈桥深入湿地,水泊是嵌在大地上的碎玻璃, </b></p><p class="ql-block"><b>倒映着流云、飞鸟和我晃动的身影。 黑颈鹤的长腿搅碎一池钴蓝, </b></p><p class="ql-block"><b>斑头雁驮着阳光掠过芦苇荡,而我的镜头,正被一丛丛紫菀与马先蒿霸占内存。原来大地也会用这种方式亲吻访客。</b></p> <p class="ql-block"><b>  6月8日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到达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踏入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我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黄河水清澈平缓,一改往昔印象里的汹涌,蜿蜒于广袤若尔盖草原,勾勒出绝美的“S”形曲线。</b></p><p class="ql-block"><b> 登上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远处山峦起伏,与碧绿草原和蜿蜒黄河共同绘就天然水墨画 。水鸟偶尔掠过河面,牦牛在河边悠然踱步,宁静又充满生机。</b></p><p class="ql-block"><b> 日落时分,不巧的是天气逐渐阴沉下来,没有拍到余晖洒下,河面被染成金红,与晚霞交相辉映的画面,但是黄河九曲第一湾绝色的美景,仍然让我沉醉,不舍离去。</b></p> <p class="ql-block"><b>  6月9上午我们行驶大约将近4个小时190多公里,来到四川阿坝县莲宝叶则核心景区。</b></p><p class="ql-block"> <b>莲宝叶则山为青藏高原上雄伟的巴颜喀拉山支脉果洛山的余脉,海拔在3500米至5369米之间,最高峰5369米,终年积雪。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又名叶尔精扎拉,其藏文含义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是当地藏民们顶礼膜拜的神山圣地。</b></p><p class="ql-block"><b> 站在莲宝叶则的核心区,镜头里的每一寸画面都像被神明吻过。墨色的山岩直插云端,冰川融水在峡谷间撕开一道幽蓝,倒映着变幻的天光,快门根本追不上光影的脚步。</b></p><p class="ql-block"><b> 最惊喜的是转过一道山梁时,撞见经幡在狂风里猎猎作响,脚下的碎石缝里竟钻出几簇紫色小花——刚烈与柔媚就这么撞进同一个取景框,按下快门的瞬间,忽然懂了为什么藏族同胞说这里是神山的“石头城堡”,连风都带着故事感。</b></p><p class="ql-block"><b> 镜头里的山是沉默的巨人,流动的云是它变幻的披风,而我们不过是途经这场壮丽的过客。最动人的不是构图有多精巧,而是画面里藏着的、只有亲历者才懂的呼吸感——那是山风穿过镜头时,留下的自然私语。</b></p> <p class="ql-block"><b>  6月10日在去娘玛寺的途中经过阿万仓湿地,如同翻开一本被岁月尘封的自然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与诗意。它静卧于黄河臂弯,是若尔盖、尕海、曼扎塘湿地的核心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草原湿地”之首 。</b></p><p class="ql-block"><b> 阿万仓湿地,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曲三条河流与黄河汇流之地,独特的水文与地形,孕育出这般独一无二的景致 。这里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阿万仓娘玛寺院庄严肃穆,大藏经转经筒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阳光下,它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赛尔霞沟留存着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的军事指挥部遗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 。</b></p><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阿万仓湿地,心灵被自然的雄浑与宁静所洗礼。远离城市喧嚣,沉浸在这山水之间,时间仿若静止,只剩下风声、水声、鸟鸣声交织成的自然乐章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每一眼都是对生命的礼赞,每一步都是与天地的对话 。</b></p> <p class="ql-block"><b>  6月10上午踏入娘玛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举世瞩目的世界最大转经筒,高达42.38米,宛如一座金色的巨塔。筒体上的浮雕佛像栩栩如生,由尼泊尔工匠用60公斤黄金纯手工锻铸鎏金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当你和众人一起推动转经筒,那重达320吨的庞然大物缓缓转动,仿佛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指尖传递,内心也随之变得无比宁静。</b></p><p class="ql-block"><b> 沿着转经回廊漫步,身旁的转经筒接连转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经文与故事。刻满六字真言的石板建成的六字真言塔,方正大气,黑金二色诠释着神明的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b></p><p class="ql-block"><b> 娘玛寺不仅有着震撼人心的建筑和神圣的宗教氛围,还被阿万仓湿地的旖旎风光所环绕。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脚下是蜿蜒流淌的河流,草原上的牛羊悠然自得,寺庙的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卷。</b></p><p class="ql-block"><b>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尘世的喧嚣与纷扰都被抛诸脑后。娘玛寺,是信仰的殿堂,是心灵的归宿,也是一场洗涤灵魂的精神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一行于6月10下午到达郎木寺,这里的风里,藏着两座寺庙的故事。白龙江穿镇而过,金顶与炊烟共舞,转经筒的嗡鸣混着流水声,连空气都带着信仰的温度。抬头是雪山,低头见虔诚,一步踏出两省,却踏不出这片秘境的温柔踏入郎木寺,就像闯进了一个被时光偏爱的藏地秘境,高原的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洒,让这座东方小瑞士的每一处角落都镀上神圣的金边 。</b></p><p class="ql-block"><b> 白龙江悠悠穿镇而过,这条不足两米宽的溪流,温柔地划分却又紧密联结起甘肃与四川。江北,赛赤寺的金顶在山坡上错落林立,恢宏大气,尽显庄严;江南,格尔底寺的银顶低调质朴,与民居相依相融 。</b></p> <p class="ql-block"><b>  6月11日我们一行驱车前往拉卜楞寺,途中经过桑科草原,仿若闯进一场绿野之梦。这里是安多藏区最经典的夏季牧场之一,亚洲最大牧场的名号实至名归。连绵起伏的草地,像绿毯般向天际延展,草浪在风中翻涌,送来泥土与酥油的混合香气。</b></p><p class="ql-block"><b> 大夏河悠悠蜿蜒,像一条哈达飘落绿毯。远处,雪山在日光里闪耀,与湛蓝天空、洁白云朵相互映衬。成群的牛羊星星点点散布着,悠然吃草,偶尔传来几声咩叫、哞哞声,打破草原的宁静。</b></p><p class="ql-block"><b> 桑科在藏语里意为煨桑之地 ,传说这里是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之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草原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藏式帐篷点缀在草原上,经幡随风烈烈作响,牧民们身着藏袍,骑着骏马往来,帐篷中飘出的袅袅炊烟,为草原生活添了烟火气息。</b></p><p class="ql-block"><b> 每年农历六月,盛大的香浪节在此举行,赛马、摔跤、锅庄舞、篝火晚会……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歌跳舞,展现着浓郁的牧区文化。这里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栖息地,让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本真,在辽阔草原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辽阔 。</b></p> <p class="ql-block"><b>  6月11日上午将近10点钟左右,我们到达拉卜楞寺,踏入拉卜楞寺的瞬间,便被裹进一场流动的信仰里。</b></p><p class="ql-block"><b> 世界最长的转经道沿着寺墙蜿蜒,数千个经筒在信徒掌心流转,木质的嗡鸣混着六字真言,像大地的心跳般规律而虔诚。红墙金顶在阳光下格外明亮,大经堂的酥油香漫过门槛,红衣喇嘛们拍手、踱步、高声辩驳,手势起落间,仿佛在与古老的智慧对话。</b></p><p class="ql-block"><b> 转角穿藏袍的老人,手中念珠转得飞快,眼神却平和如寺前的大夏河,把岁月的褶皱都浸得柔软。</b></p><p class="ql-block"><b> 6月12日下午,当我们的车辆缓缓离开拉卜楞寺的时候,从车窗望向拉卜楞寺,整片寺院像铺展的坛城,经堂、佛塔、僧舍错落有致,远处的龙山静默环抱,云影在红墙上缓缓移动。原来最动人的不是建筑的恢弘,而是这里的每一粒尘埃,都带着信仰的重量。</b></p> <p class="ql-block"><b>  一趟甘南旅拍,是眼睛的奇遇,也是心灵的远游。</b></p><p class="ql-block"><b> 从麦积山石窟开始,到拉卜楞寺的世界最长转经道上的经筒被日光勾勒金边,转经的信徒步履不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娘玛寺的转经筒转着风的方向,经幡在风里舒展,连空气都带着水草与信仰的清冽——这里的每一滴水,都在写大地的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郎木寺内,白龙江悠悠,赛赤寺金顶夺目,格尔底寺神秘静谧,两岸风光皆成大片。每</b><b>一次拍摄,都是在定格信仰的执着。</b></p><p class="ql-block"><b> 美仁大草原,宛如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独具特色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一个个隆起的草甸似绿色的音符,与五彩斑斓的野花共同谱写着大自然的绝美乐章,延绵的经幡隧道则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而神圣的藏域风情。</b></p><p class="ql-block"><b> 若尔盖花湖的草原上,湖水捧着云朵,野花织着地毯,连风都带着调色盘的温柔。</b></p><p class="ql-block"><b> 阿万仓湿地把黄河的温柔藏进了草原褶皱里。蜿蜒的河道像被风吹散的银丝带,在绿毯上绕出无数曲线。</b></p><p class="ql-block"><b> 桑科草原像一块无垠绿毯,牛羊星星点点,躺在草丛仰拍,蓝天与草地在画面里相逢。</b></p><p class="ql-block"><b> 最值得影友们流连忘返就是扎尕那和莲宝叶则景。 </b></p><p class="ql-block"><b> 扎尕那宛如石匣中的仙境,晨雾、藏寨、梯田,每一帧都像被大自然精心雕琢 。这里的风景不是简单的美,而是自然与人文的深度交融,举起相机,框住的是甘南的万千风情,留下的是灵魂被震撼后的回响,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b></p><p class="ql-block"><b> 莲宝叶则的核心区,是石头与水的狂想曲。墨色山岩直刺苍穹,冰川融水在峡谷间凿出幽蓝,经幡在风口猎猎作响,把天光云影都搅进这野性的画里。镜头追着光影跑,却总赶不上云散的瞬间——原来最壮阔的景,从不需要滤镜,只需要你站在那里,听山风讲亿万年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这次自驾甘南旅拍,来回共计11天。甘南的每一帧,都是自然与信仰共舞的底片,按下快门时,心也跟着住进了这片净土。</b></p> <p class="ql-block"><b>摄影:王才、刘永胜、苏宝骏、王邦中、胡理纯、傅先治、胡传胜、张雪梅、陈宇</b></p><p class="ql-block"><b>文字:陈宇</b></p><p class="ql-block"><b>编辑:陈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