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抗战中的我父母 【上】</b></p><p class="ql-block"><b> 陈平 </b></p><p class="ql-block"><b> 前言</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3月13日下午,正在家里创作长篇小说《京办主任》的我,突然接到市作协姓王女同志的电话,说湖南省邵阳县委党史办有位领导要找你,是否转给你,请你决定。</b></p><p class="ql-block"><b> 虽很纳闷但我很快明白,于是请她把此人的电话号码告诉我,就此我们联系上并加了彼此微信,情况也就逐渐明了;</b></p><p class="ql-block"><b> 陈老师好,我名刘振华,湖南省邵阳县委党史联络组秘书长,县作协副主席,通过常州市作家协会终于与你联系上,我很高兴。</b></p><p class="ql-block"><b>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中共邵阳县委党史联络组正在编写一本书,内容是讲述在抗战时我党在邵阳举办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历史,据各级党史记载,我们了解到你父母在湖南革命事业中作出的伟大贡献,其中就有在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担任重要职务的纪录,尤其是看到你在《中国作家在线》平台上,发表的《父母人生路》长篇文章,我们非常高兴,很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b></p><p class="ql-block"><b> 为此,据父亲自传中在抗战中的1937年,我父母同时在湖南参加中共后的详细活动,整理撰写了这篇《抗战中的父母》记实文学,在发给刘振华的同时,为祭奠清明,寄托衷思,缅怀我父母的伟大业绩特此公开发表;</b></p><p class="ql-block"><b> 我的父亲陈啸天,中共党员,离休前任常州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2008年去世,享年88岁。 </b></p><p class="ql-block"><b> 母亲周白,1973年在下放农村中去世前任市第二初级中学副校长,曾任市妇联副主任等职务,享年55岁。</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早在抗战爆发后的5个月,即1937年12月,我父母就在湖南长沙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b> 但解放后却因所谓的“历史问题”,他俩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母亲甚至遭到残酷迫害早早去世。</b></p><p class="ql-block"><b> 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善,历史终还本来面目,据父亲的自传材料将父母亲在抗战中的经历殄肴读者之目的,一,可以告慰他俩在天之灵,二,让后人牢记老一辈革命者的坦荡胸怀,三,知道极左思维在真革命者面前仅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b></p><p class="ql-block"><b>【一】</b></p><p class="ql-block"><b> 担任抗日宣传剧团副团长</b></p><p class="ql-block"><b> 抗战前,读过几年洋学堂的我父亲陈啸天,已在老家安徽当塗采石农村自办陶庄小学校,他知道陶行知先生办晓庄师范的目的,是想以一百万个乡村小学,改造一百万个农村,因此也想做这种小罗丝钉,改良主义的教育思想在脑子里萌生,所以在他的老师马侶贤把他和另外一个少年张世德,带到南京中华门外的蚕桑实验场实习。</b></p><p class="ql-block"><b> 张世德后来改名张劲夫,解放后任国家财政部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顾委常委。父亲考取了由张治中在安徽巢县洪家疃办的黄麓师范特科甲班,班主任就是马侶贤。</b></p><p class="ql-block"><b> 马侣贤先生 ,合肥人,陶行知先生开创晓庄的“十三同志”之一。1932年他受陶行知先生指派,与戴自俺到上海闸北大厂孟家木桥创办山海工学团。1935年陶行知先生推荐他到安徽省立黄麓乡村师范学校附小当校长,抗战时,他跟随陶行知先生到重庆合川创办育才艺术学校,解放后任上海行知中学校长。文革中,为保住陶行知先生的遗稿他死于红卫兵“破四旧”中。</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安徽同乡张治中当过国民党的中央军校教育长,所以黄麓师范的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戴制帽穿校服打绑腿,每日早上出操。学校的军事教官任军训大队长,父亲当了副大队长所以每天喊操。他学习勤奋,国文优秀,心理学、教育学可以辅导同学,</b></p><p class="ql-block"><b> 但1937年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上海沦陷。上海抗敌演剧八队来到黄麓宣传抗日,受其影响,学校辅导主任金步墀【中共党员】发起学校20个学生,也组织了一个宣传剧团宣传抗日,金步墀任团长父亲任副团长,我的母亲周庚白【后来改名谓周白】也在其中。那时她才18岁,出身富农家庭的她,初中毕业后已在老家从事教育工作,后来考取黄麓师范特科甲班深造。</b></p><p class="ql-block"><b> 可是学校不许他们出去宣传,他们和学校大闹了一场后决定放弃读书,脱离学校,到学校周边农村去进行宣传活动。芜湖沦陷后,金步墀率领宣传剧团从烔炀河上火车到了田家庵(淮南市),又从田家庵沿了淮河步行到河南信阳,然后取道平汉线去了长沙。</b></p><p class="ql-block"><b> 满怀抗日理想又浪漫的青年,分成艺术、哲学、文学、社会科学四个学习组,一路上边学习边演出。到了信阳遇到日机大轰炸差点遇难。在武昌徐家棚他们耳闻目睹了武汉被炸后一片瓦砾,难民呼天抢地,遍地散落着行李的惨像,抵达长沙后他们把沿途所闻所见写了一篇“二千里宣传记”,发表在田汉主编的“抗战日报”上,一时甚为轰动。谒见黄麓师范名誉校长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后,黄麓宣传二队参加了“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成为文抗会宣传部六个宣传队之一 ——晨呼队。听了徐特立同志的演讲后,大家都想去延安,可张治中却派人解散了晨呼队,父母在指导唱歌的宣传部干事时玳【中共党员】带领见了徐特立同志,要求去延安鲁艺学习艺术。</b></p><p class="ql-block"><b> 徐特立老人亲切地对他俩说:去延安鲁艺学习是为了革命,留在这里也是为了革命,但这里更需要你们。看着毛泽东的老师,八路军驻湘总代表,中共南方局领导殷切与期望眼光,父母亲同意留下来工作。 徐特立立刻派郭建同志【郭光洲,解放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主要领导】与他们联系。</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12月,在郭建的介绍下,父母同时入了党,1938年2月,22岁的父亲与19岁的母亲在长沙订了婚。</b></p><p class="ql-block"><b> 上来父亲以为郭建是徐特立的秘书,后知他是刚从延安派到长沙,建立的中共湖南省工委负责组织工作的委员,只比他们早一周到长沙。当时的长沙市,中共党员只有60余人,所以他们是中共湖南省工委建立后,在长沙市最早发展的党员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入党后的父母,根据党的指派先后在湖南衡山南岳、长沙铜官、武冈塘田,以教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父亲历任中共南岳党小组组长、南岳支部组织委员、中共长沙县委委员、塘田战时讲学院补习部主任,母亲任妇女委员。</b></p><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b> 受命重组中共南岳党支部</b></p><p class="ql-block"><b> 湖南南岳衡山衡阳,是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之前毛主席为她起了毛达湘这个名字}和丈夫陈芬等英烈战斗过的地方。1928年因叛徒出卖,中共南岳衡山区委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毛泽建献出仅24岁宝贵生命,同时遇难的,还有她的丈夫与襁袍中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1928年5月初,毛泽建和陈芬领导的游击队与挨户团在夏塘铺遭遇,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毛泽建和陈芬不幸被捕,陈芬惨遭杀害脑袋挂在城门口。</b></p><p class="ql-block"><b> 毛泽建被井冈山派出的红军部队所救,由于即将临产,行动十分困难,为了不拖累部队,她隐藏在夏塘铺一位孤老婆婆家里。一个仲夏之夜,她的孩子出生了,不料孩子的哭声惊动了正在搜查的挨户团,敌人很快找上门来。</b></p><p class="ql-block"><b> 毛泽建被捕后,被从耒阳押解到衡山,孩子因无奶而夭折。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戴着刑具,从容不迫地来到刑场。她高呼,乡亲们,杀了一个毛达湘,千万个毛达湘会站出来!一代女杰毛泽建,同她的丈夫陈芬一起,用他们的短暂生命,为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1938年6月,父母奉命去重建中断十多年的南岳党支部,后发展为中共南岳区委、衡山中心县委。</b></p><p class="ql-block"><b> 长沙岳云中学是湖南名校(杨开慧、丁玲、贺绿汀都曾是岳云中学的学生),为了躲避曰寇轰炸,岳云中学初中部迁到衡山县南岳镇。岳云初中兼岳云农校校务主任梁君大,教师胡敬夫、朱抱坚(朱济凡)是抗日积极分子。</b></p><p class="ql-block"><b> 梁君大,1909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父亲是当地著名实业家,与国学大师梁漱溟族兄弟。妻子邹德惠,亦为梁漱溟之外甥女,梁君大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b></p><p class="ql-block"><b> 胡敬夫 男,1913年1月生,湖南省慈利县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被聘为岳云南岳高级农校农事助理员兼初中部生物教员,在校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胡敬夫北上延安,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在抗大毕业后留校任抗大政治教员、抗大一分校政治教员、政治主任教员。</b></p><p class="ql-block"><b> 朱济凡,林业专家。曾名朱抱坚等。1912年8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33年,考取中央大学农学院。"七·七"事变后,他放弃求学而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4月4日,朱济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湖南衡山、苏中解放区、吉林省、辽宁省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曾任中共衡山临时县委组织委员、新四军苏中公署文教科科长、吉北松花江游击大队大队长。</b></p><p class="ql-block"><b> 据梁君大,胡敬夫回忆;得知长沙有八路军办事处后,梁君大和胡敬夫找到八路军长沙办事处。要求办事处派共产党员到南岳指导工作,八路军长沙办事处陈永清答应派人,但一定设法给派去的同志安排一个公开职位,最好在岳云中学当教员,所以派父母去了南岳。</b></p><p class="ql-block"><b> 父亲记述:我们到了南岳,组织介绍了南岳中学的朱抱坚(朱济凡)同志,我们成立了支部开始过组织生活,党给我们联系的是程其恒(陈永清)同志(代号“衡珠”)。后来我们又发展了梁君大和他的夫人邹德惠加入中共。我们把薪水一部分拿出来办了一个幼稚园作为工作据点,由由周白与邹德惠负责。还办了夜校。</b></p><p class="ql-block"><b> 我和朱抱坚带动当地驻军演话剧,组织业余俱乐部。当时的口号是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在抗日目标下团结起来。</b></p><p class="ql-block"><b> 由于积极工作组织也就扩大了,学生、工人中都建立了党的组织,这样就红了,学校里的一部分顽固保守家伙是反对我们的,在当时既不打牌也不吸烟,整天搞发动,群众关系扩大了,我们很容易被人看出,所以暑假学校解聘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 据衡山党史记载:岳云中学副校长,国民党中统分子文亚文在校务会上威胁何炳麟校长;必须立即解除梁君大、朱抱坚、陈啸天的教师职务;并出示了国民党省党部(以教育厅名义签发的)驱逐我三个共产党员出境的密令。中共湖南省工委为了严格执行我党中央保护干部的指示精神,派郭建来衡山宣布:调陈啸天、周白去铜官工作,欧阳方(颜福廷)、梁君大、朱抱坚(朱济凡)在南岳继续坚持党的地下组织活动。</b></p><p class="ql-block"><b>【三】 </b></p><p class="ql-block"><b> 组织中共长沙县委</b></p><p class="ql-block"><b> 《中共党史资料研究集》第一集 “抗战初期徐特立在长沙的活动” 中记载:1938年,徐特立就湖南的地下党组织和社会情况等问题,向党中央写了五个调查报告,他在“在湘十个月”的工作报告中写到:</b></p><p class="ql-block"><b> 新化的锑矿仍旧开采,我们开始有组织。交通工人和建筑工人也迅速增加,散漫没组织的农民在这条件下集中起来,是我们很好的工作对象。长沙城附近铜官镇有著名的窑业工人三、四千人,有党的组织,工作尚好。长沙铜官窑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当时正是中共在国统区的组织大发展时期,其中湖南发展党员最多,由谢介眉领导的铜官窑区三千工人中,党员就发展了八百多(一说五百多)。</b></p><p class="ql-block"><b> 关于父亲参加组织长沙县委工作的情况,中共长沙县委党史中记载:1938年7月,中共长沙县委恢复,张钧(曾国琦)任书记,毛达恂【1926年入党,解放后任大连副市长,湖南省委组织部长】谢介眉【解放后任湖南省政协主席】,孔福生、罗怀树、陈啸天任委员。年底,张钧、陈啸天调走,改由毛达恂任书记。</b></p><p class="ql-block"><b> 父亲记述:从南岳撤出后因无职业掩护,我请求组织上允许我们到延安学习,未被答应,但是允许我去武汉参加党的学习班学习。到了长沙住在招待所中,因为武汉形势紧急,党组织准备撤退,我们终止前进,党派我们去长沙北乡铜官镇窑区做窑工工作,以陶业小学作掩护,并参加组织长沙县委工作,负责民族解放先锋队,省方联络是李锐同志。</b></p><p class="ql-block"><b> 到了铜官,见到长沙县委书记张钧同志,谈过工作以后我即到陶小教书,入夜即去窑工学习班讲课,每支部办一星期,共办了八期。当时工人的领导是谢介眉,铜官人,亦是工人。</b></p><p class="ql-block"><b> 在学校我们成立儿童生活团,举办募寒衣救难民,捐募废铜铁送政府,经常举行时事讲座、出墙报。“九·一八”、“双十节”都发动铜官群众大会,当时长沙“观察日报”(党办的)时刊载我们群众运动情况。</b></p><p class="ql-block"><b> 父亲是和生活书店的潘超【解放后任团常州地委书记,后调北京中央机关工作】一起,住在招待所准备去武汉党训班学习。</b></p><p class="ql-block"><b> 在等待出发期间,他们两人结伴学会了一点湖南话。</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