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安大慈恩寺

家在五柳堂

<p class="ql-block">浮屠高耸报天阍,勤布西经启慧根。</p><p class="ql-block">贝叶千张空是色,梵钟一杵妄为魂。</p><p class="ql-block">慈航普渡三途苦,莲座常开万法门。</p><p class="ql-block">圣影欲寻何处有,檐铃无语雁无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笺注</p><p class="ql-block"> 我天生愚笨,拜谒大慈恩寺是7月9号的事了,直到今天才有了写作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踏入大慈恩寺的瞬间,仿佛踏入了时光的回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坐落于西安的古寺,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慈恩寺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它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纪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寄托着无尽的孝心。“大慈恩寺”这个名字,饱含着大爱慈悲、恩泽千秋的美好寓意。后来,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他西行求法十七年,走过一百三十八个国家,行程五万多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带回了珍贵的经卷和佛像。回到长安后,为保存这些宝物,他主持修建了大雁塔。这座古朴典雅的楼阁式佛塔,每层四面各开一个拱形小门,塔顶是三重宝葫芦状塔刹,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庄严而神秘。</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大慈恩寺内,红墙青瓦,古木参天。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着古老的梵音。大雄宝殿中,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福,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法堂里,偶尔会传来高僧讲经说法的声音,那深邃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灵的角落。</p><p class="ql-block"> 在寺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雁塔。沿着直立且盘旋而上的木制阶梯攀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二层陈列着一尊明代铜铸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面容慈祥,双目微闭,似乎在俯瞰着世间万物;三层展示的是用贝多罗树叶刻写的梵文经书复制品,即“贝叶经”,这古老的经文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四层供奉着舍利子两枚,被精心安置在舍利塔中,它们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令人心生敬畏。登上塔顶,凭窗远眺,西安城的繁华尽收眼底,远处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寺庙交相辉映,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除了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大慈恩寺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曾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无数高僧大德在此论道谈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雁塔题名”更是成为了一段佳话,新科进士们在金榜题名后,纷纷来到大雁塔下,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题在墙壁上,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虽然那些题名大多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这段故事却被人们传颂至今,成为了大慈恩寺文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大慈恩寺,它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心灵的宁静。每一次的到访,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当我离开时,回头望去,大慈恩寺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望着岁月的变迁,传承着千年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大慈恩寺,时光深处禅意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是以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