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走西递,让人记心头(湘、赣、皖游记九)

心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1月20日,我们游览完篁岭村景区后,忘记了上午的累,下午三点左右到了黄山边的西递景区游览,这里也是以徽派建筑为主,但建筑的气派和小村(现是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另有奈人寻味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车后急匆匆向村里走去,到了村口,一座古老的牌坊立在眼前,那工艺之美和气派一下就把我震撼了。我们根据资料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胡文光(1521-1593),西递人,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有资料说,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清道光六年(1826年),这261年间,居住在西递村的胡氏家族就出了130多名官吏,数位商人、文人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认真的围着牌坊细看,资料介绍,牌坊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徽州石雕工艺的典型代表。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构建筑,高12米、宽9.95米,采用青石材质,石雕融合了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技法。牌坊上的檐下斗拱内容丰富多样,檐角飞翘呈展翅状,檐角悬挂镂空石雕鳌鱼,兼具排水、避雷功能的作用,还有“独占鳌头”的科举寓意;精雕十二生肖与文臣武将,展现了明代官员的仪制和权力象征‌;主体纹饰包含象征吉祥的双狮戏球、麒麟、仙鹤图案‌,象征权力与祥瑞;东西两侧基座浮雕鹿、鹤等瑞兽,隐喻“福禄寿喜”。四根主柱底部设方形石墩加固,立柱前后立有8尊石狮雕塑作为护柱支撑。第二层横梁镌刻“荆藩首相”四字,顶层檐下悬挂“恩荣”竖匾,具有历史价值。坊身记录了胡文光的官职和功绩‌,东侧题刻“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西侧题刻“万历六年戊寅吉日立”,完整保留明代题记形制。牌坊主体结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保存完好,是西递村现存唯一的古代牌坊遗存,但部分石雕细节因风化出现磨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记录,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坊,经多年历史变迁,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左不远处(牌坊西侧)的房屋叫“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因时间紧,没有过去看,资料介绍此楼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形成了一个景点。从牌坊这边看过去,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旁边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潺绕过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我想这夜景一定是很诱人,站在拱桥上,看着月亮影在涟漪的溪水中,一定会看到所描述的“月色如银洒溪面,涟漪轻舞动水天。桥影倒映月半圆,似有仙子弄琴弦”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匆匆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的街道,穿巷寻找有标志性的建筑,如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等。走过景点“旷古斋”,从门外向里看了一下没进去。看资料介绍说在大厅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一块大匾“旷古斋”,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的三个字。“旷古斋”是现代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匾额下是一幅山水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值得关注的一副对联:“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它把“孝悌”改写为“孝弟”,将其扩展到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的“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中国文字的富含寓意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远处的“瑞玉庭”,因左侧正屋名为“瑞玉堂”而得名。资料说:“瑞玉”取自古代玉制信物,象征诚信经商理念,主人以题名垂训子孙恪守商业道德。“瑞玉庭”整体布局呈“商”字形,屋顶结构与院内天井设计巧妙,寓意“人人皆经商”的徽商文化。建筑群包含前堂(接待宾客)、后庭(接待内眷)及天井四角的木雕图案(喜鹊登梅、凤串牡丹、鸳鸯戏水、丹凤朝阳),雕刻技艺精湛且富含吉祥、财源与万象更新的寓意。‌‌‌‌门罩砖雕元宝形“富贵”二字,厅堂悬挂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故意将“辛”字多一横、“亏”字多一点,强调多付出、肯吃亏的经商处世之道。‌‌院墙石额“履道含和”寓意包容与和气生财,呼应儒家伦理与商业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赶时间,我们闪进“桃李园”走走,资料介绍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是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塾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进入西园、东园,边看资料介绍边走,两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意为“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在微派建筑中,“天井”是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等功能。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而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是学建筑和美术的,但这一走可真是大开眼界,可谓不走不知道,走了看了才知道古村的奥妙。走在街巷均是青石铺路,看每座民居建筑,那屋顶、屋檐、空斗墙、马头墙等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形体节奏,感觉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在视觉上给人以和谐和愉悦的审美享受。而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等艺术佳作点缀有序,随处可见的雕梁画栋令人赞叹。可以说,村内的传统徽派建筑保存完好,用“粉墙黛瓦”描述一点不过,看那白的墙壁,青黑的黛瓦,质朴、淡雅、简洁的色调给人以亲切的民居感受,加上村子那三条清泉小溪(金溪、前边溪和后边溪)穿过,溪水潺潺流水的声音增添了古村的宁静,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趣味。可以说,这里把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天人和一,真称的上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徽派建筑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是下午,游者不算多,但那高墙深巷使人如置身迷宫之中(资料介绍说有99条)。当每进一间开放的民居游观,感觉是小园休闲转悠悠,回首已是过千年。再见墙壁青台起,不知今日是何年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说,如是春天来玩,可看到村周边油菜花的盛开,黄灿灿的花海与古老的徽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在秋天游玩,村边金黄的稻田和清澈的天空交织,给人一种宁静的古村落舒适感。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那黄花、金稻都没看见,真有点遗憾。但古村落独有的景色之美,也让我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游览时,有游客说西递没有宏村美。宏村被誉为“画里乡村”,南湖与月沼构成徽派水墨画,雨天或傍晚景色尤为迷人,适合拍照打卡,可我们没有计划,真后悔。过后了解,宏村以水墨画般的自然景观和代表性建筑为主,适合追求整体意境的游客;西递则以建筑细节和历史故事见长,适合偏好文化深度体验的游客。两者可结合游览,互为补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六点多钟,我们离开西递景区到汤口镇住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查看资料才对西递村有深入了解。西递村,别称西溪、西川,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西递村以船形布局,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环抱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静谧氛围突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西递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公护带至婺源避难,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北宋皇佑年间(1047年)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深深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近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历史上有“真李假胡”之说和“明经胡氏”之称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递村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明万历六年,建胡文光刺史牌楼,鼎盛于清朝初期。胡氏家庭经过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形成的古村落,清咸丰同治年间,因战乱,全村1700多幢房子被烧过半。后来,这里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的整体布局、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因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现存的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之称。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