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东北第一早市”:沈阳小河沿早市———东北游记之十六

静趣同山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八日清晨六点多,我们乘坐旅游专列抵达沈阳站,随后搭乘大巴前往市区游览点。上车后,当地导游告知不提供早餐,但可以到沈阳小河沿早市自行解决。没想到,这顿早餐让我们大开眼界,这里果然不负“东北第一早市”的美名。</p><p class="ql-block">这个早市从凌晨四点持续到上午十点,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是游客和本地人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这里的传统美食尤为出名,比如油茶面、沈阳熏肉大饼和鸡架,摊位间用色彩鲜艳的东北花布装饰,地域特色鲜明。</p><p class="ql-block">早市人流量极大,车辆禁止进入。我们到达时正值高峰期,刚踏入市场,就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深深吸引。人群川流不息,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美食的香气交织成一曲动人的晨间乐章。人流摩肩接踵,摊主的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共同描绘出一幅独特的东北生活画卷。这里的商品种类丰富,吃的用的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除了美食,还有新鲜的时令果蔬和山野菜等农产品,价格实惠,品质优良。</p><p class="ql-block">市场的文化氛围浓厚,摊主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充满人情味。例如,“老妹儿,来点樱桃不?可甜啦!”这样亲切的招呼,让购物过程倍感温馨。这条拥有390米老街巷的市场,因历史悠久且充满烟火气,成为东北早市的代表,非常适合清晨探访,感受地道的东北风情。</p><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找了一家小店,每人吃了一碗豆腐脑和馄饨,又品尝了小笼包和油条,花费不多却非常满足。接着,我们在各个摊位前选购了当地特产,有人买了咸鸭蛋(10元20个)、樱桃、蓝莓,还有东北煎饼……街上水产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儿童玩具应有尽有。这样的早市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坐在大巴车上,进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9.18残历碑”,这是中华民族永运铭记的国耻。我立即用手机按下了快门。我查了纪念碑的资料:</p><p class="ql-block">残历碑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因碑体酷似一本翻开的台历而得名。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家贺中令教授设计,碑文由书法家杨仁凯先生题写。左边内容为:<b>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b>右侧镌刻着:<b>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十三秋分。</b>残历碑的日历残缺不全,密布千疮百孔的累累弹痕组成了一组组隐约可见的骷髅群,象征着抗战中的千万个冤魂,在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控诉。"九一八"事变是国难、国耻、国殇。弄清当时为什么失败,也就能明白今日要怎么成功。</p> <p class="ql-block"><b>当你看到下面的图片就明白这个早市为什么深得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间烟火气,最暖凡人心”</b>的广告牌封住了过往车辆入内,为市民购物提供了最好的环境。</p> 这里酒店太豪华 <p class="ql-block">旅游就是吃、住、行、玩,观景拍照留念,吃好了游玩就有了好心情。上边介绍了我们到沈阳逛早市吃早餐。顺便也晒晒午餐的特点吧:上午游完《沈阳古宫》,就徒步向酒店进发,借此机会也能看看市容建设,边走边拍,还有不少吸引眼球的美景,这条大道上最显眼的莫过于《刘老根二人转建筑物》,再就是我们就餐的《盛京龙城》酒楼,看看下面图片就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盛京龙城</p> <p class="ql-block">酒店规格高了,菜肴今日是十大碗。</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就餐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看演出。我们几百人在三楼用餐,一楼大厅在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从今天早餐与午餐的不同场景,我们感到这种中老年活动还是很有意思的,丰富了人生阅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07.18侯新月拍照编辑</b></p>